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二、中国2010年前的危机点、可能性与领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6:17 新浪财经

  

  二、中国2010年前的危机点、可能性与领域

  (一)、专家们最为关注的危机领域

  我们与专家们的合作是从他们最为关注的危机领域切入的。这次合作与咨询发生在SARS危机前后,危机成为热门话题,专家们对于中国可能发生的危机问题考虑得比较多。由于专家们的专业背景、工作背景不同,他们关注的危机类型也不一样,关注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最多,都站专家人数26.39%,在经济危机中,人们较为关注金融危机。社会危机在这里较为宽泛,包含了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谓的公共危机。环境生态以及能源危机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有14.58%的人关注此类危机。政治危机和信心危机同为10.42%,国防危机为4.86%,其他为6.94%。从总体上,社会危机(如城乡贫困问题、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缺乏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教育危机等)、经济危机、环境危机是最受关注的三类问题(图-1)á。请点击:“人们对于危机的关注”。

  信心危机并不在课题组最初的调查框架中。但是很多专家都关注信心危机。他们认为信心危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认为人们对政府治理缺乏信心、对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缺乏信心,对政府信用和政府政策效率与透明度问题缺乏信心,对企业虚假浮夸担心,以及对某些个人品质、素质问题的担心是潜在的社会危机。信心危机不仅会对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会对改革措施的实施产生影响,尤其在市场化向深度发展的形势下,公众信心危机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专家们还关注社会公正危机、人类安全(这是联合国系统常用的一个术语,也是联合国专家提出的,它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文化安全,也有人将其称为公共安全危机)、台湾问题(有专家认为民进党虽然不会鲁莽到引发大陆采取军事行动,但是台湾问题是重视和定时炸弹)、腐败和在富人中间滋生的自私心态和行为、教育、治理危机(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国家基本制度的重建严重滞后。由此在各个领域产生治理危机,如非典反映的公共卫生危机,频繁的工伤和其他非正常伤亡事件,普遍的腐败,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等)、外交危机(有专家认为特别是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朝鲜核危机等问题。我国要保持20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要解决好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底线是台湾问题,在朝鲜问题上应该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坚持半岛无核化的原则,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朝鲜核问题,不要被朝鲜拖下水。中国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地区性强国,然后才能成为一个世界性强国。因此,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让周边国家充分认识到中国发展给他们带来的机遇,通过密切的经济联系,扩大互信,形成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也有人为环境危机虽然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是它毕竟已经潜伏很长时间了,现在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

  专家们认为能否同时处理众多危机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问题是各种危机都是相互关联的,每一种局部危机都可能引发全面危机。

  (二)、危机和冲击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这次与专家合作发生在SARS前后,危机和危机管理成为中国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也为官方部门所接受。但是专家们对于危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类。

  1、危机和冲击意味着动荡。某一领域出现危机,“意味着将引起其他领域内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出现重大动荡,严重到暂时倒退”,“社会发生动荡,破坏正常生活”, “国民经济出现剧烈波动”,“社会危机可能会导致信心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心不稳、政府共信度减弱、国际地位和形象下降”。危机意味着“经济、社会领域的发展突然失去了平衡。例如高通货膨胀或紧缩,或银行由于呆、坏账过多引起民众恐慌、挤兑而出现金融危机”。

  2、危机和冲击意味着遭受损害。“虽然我国有特殊的手段解决一些问题,但应该看到问题积累的严重,不可低估。浮夸、浮躁以及不真实越来越多”。“环境污染意味着许多人死于环境污染,许多人的健康受损害”。“消除危机无疑需要付出代价,视代价的大小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减慢发展速度、停滞、甚至倒退”。“教育的改革滞后,将极大地损害未来社会各个群体的就业安排,在教育投入上存在着巨大的战略偏差,过于注重高等教育,而轻视基础教育的做法,将使中国制造业与一般服务业停留在低水平,同时技术工人奇缺,高等教育人才就业困难,低水平劳动力无法实现起码就业”。“我国严重的水旱灾害本身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危机。历史上一旦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大旱大涝、联旱联涝的天气形势,或赤地千里、或汪洋一片,社会与环境都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人与自然间的脆弱的平衡必然被打破,环境问题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是在人均GDP达到7,000-10,000美元时才走出环境恶化低谷的。我国目前的环境仍然处于总体恶化过程中,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在继续加大,即使经济最好的区域,要达到人均7,000美元的水平,也还有相当的距离。环境危机的发生将直接威胁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环境退化不可逆转”。

  3、危机和冲击意味着无法应对冲击和困难。“信心危机意味着社会和国家松散无力,经受不了冲击和困难”。危机“意味着社会经济的非正常化并产生连锁反应,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政治危机、信心危机等其他危机”。“如果可能出现什么突发性事件或微机的话,很有可能是在社会领域或局部的信心/政治领域。实际上过去几年中这类事件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只是规模较小,没有产生全国性影响而已”。“在国际问题方面,出现危机意味着可能发生战争。我国应当尽力避免战争,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对抗”。“危机意味着发生了对每一个人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4、危机和冲击意味着对抗,“政治危机动摇人们的信心,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中国的政治体制还是比较脆弱的”。“所谓政治危机主要是指政治性的大规模抗议,或高层发生公开的分裂”。“外交危机主要是指台湾问题导致中美之间出现直接的军事对抗形势”。“经济危机指因汇率问题处理不当导致经济大幅度滑坡”。“社会危机指因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局部社会动荡”。“政治危机指因腐败、经济滑坡和受差距过大导致政局不稳”。

  5、危机和冲击意味着无力抵御风险,“经济危机,尤其是因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结果往往导致市场恐慌、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乃至政权更迭。这一局面已经在印尼、阿根廷等国家发生。我国目前金融领域问题很多,不良债权居高不下。兑现入世承诺又需开放金融市场,尤其是一旦实行自由浮动汇率(这只是时间问题),风险将浮出水面。一旦危机爆发,我国将面临比印尼、阿根廷等国家更加糟糕的局面,任何国际机构或国家都无力拯救中国,况且我国还存在制度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定为乘势实施其反华倒共之目的。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出现的局面不是不可能在我国重演的。加之,目前我国金融系统尚未具备防范、化解和抵御风险或危机的能力,且内部问题不少—监管不力、效率低下、官员腐败、专业人才缺乏。此外,短期内我国在所有制改革方面不可能有大的突破。那么,国企难题将继续存在下去,也将持续拖累银行”。“从经济的视角来看,投资决策是所有危机的根源。失败的投资除了创造债务外没有创造任何价值。中国最大的危险来自银行和金融系统,来自他们的坏账和死账。”

  6、危机和冲击意味着冲突,“在城市中由于失业和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城里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及缺乏正常的权利保障。在农村中,农民收入的持续相对下降,农村中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农村中各种矛盾的严重化和复杂化等因素都使整个社会潜伏着危机。如果遇到某些诱发事件,可能酿成较严重的社会冲突和政治危机事件”。“如果经济的发展出现停滞,那么一个国家诸如社会、政治以及国民信心方面大危机就会随之发生”。“治理危机处理不好会转化为政治危机”。“危机将使发展进程暂时放缓”。“不断增加的失业。贫富差距的扩大,腐败,对农民横征暴敛,这些集合到一起会引起人民的不满,可能会引发政治动乱”。“从社会尺度来说,危机的存在反映了社会整合的缺乏。对于社会危机的低估导致政府忽视对现存社会问题的审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会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危机的无限恶化将会造成无法修复的局面,因而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遏制。

  (三)、中国2010年前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对于在中国在2010年前是否会发生影响这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危机,有77位专家作了回答,其中51位认为会发生重大危机,26位认为不会,分别占66.23%和33.77% á(图-2,请点击“对中国2010年前发生重大危机的判断”。),说明大部分专家认为中国2010年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风险较大的时期,或者说是危机多发期。事实上自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危机决不是短期现象”。全球化将发展中国中国家置于风头浪尖之上。亚洲众多国家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亚洲国家经济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几乎所有国家都缺乏一个完善的国内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他们在金融和劳动力方面的弱点暴露无遗”。在深度市场化和快速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在金融和其它体制方面的弱点将越来越明显。

  专家们认为中国2010年前政府在危机管理问题上要关注金融问题,目前金融还谈不上危机,但金融风险很大,并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些银行连续出现大问题,不仅是经营管理问题,也与体制有密切关系。当然,金融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另外,中国整个社会体系是非常脆弱的,但是由于公众组织性很低,演化成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因素存在,但形成实际的社会动荡的条件不足。不过,金融危机、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值得重视。城乡差距是个大问题,处理不当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中的受过教育的精英人物会成为中国2010年前不稳定的领导力。目前这个阶层缺乏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卫生保障、教育机会和公共服务。这里有一个悖论,不解决农民的社会安全网问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全面解决他们的社会安全网问题会大大提升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劳动力成本,中国劳动力的国际竞争优势会不复存在。如果腐败在近期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中国2010年前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它可能是危机的导火索,与失业下岗、贫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其危险性大增。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未来社会不稳定的前景。

  当然必须注意的是,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的,人们对于危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重大危机的状态、程度、方式也是有着各自的理解。危机能否演化成激烈的社会动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SARS的经验要求我们在观察危机时要特别小心,即便是身临其境都不容易把握其趋势,更何况是那些可能发生在数年之后的不确定事件。但是由现实严峻形势引发对未来的担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国内还是到国外,包括2000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都提出了未来10年到15年中国发展存在的不确定性。

  (四)、中国2010年前危机发生领域

  我们请专家们列举中国2010年前最可能出现的三个危机,并按可能性高低排序。

  对于可能性最高的危机,专家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图-3):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是“社会”(占总数的21.25%),“金融”(占总数的18.75%),“经济”(占总数的12.50%),“就业”(占总数的10.00%)。请点击图表:“2010年前最可能出现危机的领域排序”。

  对于可能性次高的危机,专家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图-4):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是“经济”(占总数的12.82%),“社会”(占总数的11.54%),“信心危机”(占总数的8.97%),“金融”(占总数的8.97%),“环境”(占总数的8.97%),“三农问题”(占总数的7.69%),“就业”(占总数的7.69%)。图表:“可能性次高的危机”。

  对于可能性第三的危机,专家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图-5):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是“信心危机”(占总数的12.16%),“环境”(占总数的12.16%),“公共安全(占总数的12.16%),“社会”(占总数的9.46%)。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社会”、“金融”、“经济”、“就业”、“信心危机”、“环境”、“三农问题”、“公共安全”等问题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如果将这个问题看作一个整体,对不同问题出现的总频次进行统计的话,则有如下结果:

  从总体上看,按照出现频次,排在最前面的依次为:“社会”(占总数的14.22%),“经济”(占总数的11.21%),“金融”(占总数的11.21%),“环境”(占总数的8.62%),“信心危机”(占总数的8.19%),“就业”(占总数的6.90%),“公共安全”(占总数的6.03%),“政治”(占总数的5.60%),“三农问题”(占总数的5.17%),“外交或国防危机”(占总数的3.88%),“台湾”(占总数的3.88%)。

  我们把这些领域重新归类,分为社会(包括社会差距、就业、公共安全等)、经济(包括三农问题、金融)、国防与外交、环境、政治(包括人事交替)和信心,则得出如下结论:专家们认为中国2010年前发生重大危机的领域主要在社会领域(41.25%),其次为经济领域(35%),第三为政治领域(7.5%)(图-6)。

  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差别拉大(包括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失业下岗问题被认为是高风险的领域。在经济领域,金融风险、三农问题最为人们关心。社会危机包括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困差别的扩大、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如非典和艾滋病的扩散)、中产阶级的成长及其对权力的要求、高失业率、腐败泛滥、社会稳定、进城民工的抗议和骚乱、少数民族地区的冲突、三农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安全危机。“经济是基础,信心是关键,二者不可分割。从爆发的可能性来说,社会为爆发点的可能性最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