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克:往事令人难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 16:04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傅春荣 跟尹克约采访是怀着一种很尊敬的态度,因为他可以说是中华工商时报创刊的元老之一,工商时报当年的辉煌和荣耀与尹克有着密切的关联。 尹克算是最早离开工商时报的人之一,在所有离开的人里,他现在可能是最“悠闲”
约定采访地点的时候,尹克说,就选离报社近一点的地方吧。于是在希尔顿饭店的咖啡厅里,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工商时报的前辈。 常做顾问的尹克十分健谈而且直率。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比较激进的人,所以也比较爱犯错误,在工商时报之前,他任《经济日报》财贸部的主任,1989年的风波也让他有点无奈地离开了《经济日报》,但是世间的事情祸福难知,正是这样的机缘让他跟其他有志报人共同成就、见证了另外一张报纸的无限风光。 尹克是由于丁望的“鼓动”来到工商时报的,所以对于丁望,他有着难以言传的情感。 当时丁望任社长兼总编辑,尹克任副总编辑,主管报道。尹克对于工商时报这样一份民办报纸充满希冀。 总结工商时报成功的因素,尹克认为客观上的原因,一个是1989年之后的舆论环境。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当时的环境很差,但其实那是一个舆论束缚真空的时期,让工商时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监管环境,因此,处于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工商时报靠一些新闻上的“擦边球”磨砺了自己的锐气。另一个,工商时报的方向选得很正确,当时我们所关注、所报道的对象就是民营企业,这与当时社会上以及海外的关注点是一致的,所以当我们去关注这个大家都很希望关注的阶层,并与这个阶层的成长同步向前时,工商时报也最终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从内在因素来说,尹克表示当时工商时报聚集的一批有共同新闻理想的人,是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当时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人才来源,一个是经济日报,一个是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来的人都是很懂财经的专业记者,所以对于经济报道前瞻性的把握,是十分在行的,而中国青年报本身是很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从那里过来的这批人,他们的正义感、责任感与权威财经报道的结合,成就了工商时报的独特风格。 当时工商时报的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产物,不过,那种超正常的状态正是让离开的人永远难忘的经历。尹克告诉记者,作为报社的领导者,丁望给了大家无限的希望和憧憬,也给了很多年轻人全力成长的空间。 尹克对于丁望是充满感谢的。他告诉记者,当年自己离婚后没有地方住,丁望把自己儿子的房子腾出来给他,每天中午丁望的爱人都不忘给他带饭,而且给他的饭盒里边的菜比给丁望的还要好。 丁望最关心的尹克与丁望的“斗争”也最激烈,这些其实主要是性格方面原因。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尹克告诉记者,当时要是丁望不离开报社,他也决不会先离开的。 采访最后,尹克颇有感触地说,离开工商时报的这些人,都应该感谢报社:一个是他们在工商时报完成了名誉上的积累,另外是完成了商业上的积累,这为他们谋求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尹克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4年的时候,瑞士的荣格传媒公司找到他,跟他签订了终身合约,他坦言正是因为工商时报在海外的影响力才会让荣格看好自己的价值,所以对于工商时报,他心里总怀着深深的感谢。 尹克小传 1954年生人。 1970年,初中毕业进入铁道部下属的一个工厂上班。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2年,进入《人民铁道报》做记者。 1983年至1989年,任职于《经济日报》。 1989年,进入工商时报担任副总编。 1994年至2000年,瑞士荣格公司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 2000年至今,从荣格退休后一直做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