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坚:报是办给谁看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 15:52 中华工商时报 | ||||||||
□刘坚/文 我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了差不多10年,10年之中,我和报社的同仁们一道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留给我深刻的记忆和感受。其中特别有一件事情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很清楚。
那是1999年,时逢中华工商时报创刊10周年。9月20日,中华工商时报创刊10周年座谈会在政协礼堂举行,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的有关领导和许多民营企业家参加了座谈会。当时,我是新闻中心副主任,作为记者出席采访会议。在会上,各方面的领导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之后,民营企业家段永基在发言中讲了四通的发展历程,讲了民营企业的艰难,讲着讲着不禁潸然泪下,感人至深,会场上很多人都被感动了,我也非常感动。再之后,经济学家戴园晨痛陈民营经济的发展障碍,指出最大的障碍是“猪养肥了要宰"的理论在实践中大有市场,而这一理论的根源是对民营经济的怀疑,他的讲话大快人心,令人感慨。 座谈会结束之后,报社设宴宴请各位领导,我觉得比较累,就回到报社休息,睡着了。不多会儿,时任新闻中心主任的何力把我叫醒:“怎么还不开始工作?"我说:“连什么做头条都不知道怎么干哪?"说完,又睡着了。 大约晚上8点左右,社长、总编辑都回来了。也到了上夜班编稿的时候了,但这时候,我还没有考虑好当天的版面应该如何处理。于是我问领导:“什么做头条?" “今天领导们的讲话都很重要,一共六七篇,每人编发一段话,再配一张照片,一版的内容就差不多了。"石社长说。 我觉得在座谈会上领导们的讲话确实很重要,但是,民营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们的讲话发自肺腑,更加生动,更有新闻性。因此,我对领导提出的版面处理方式不大同意,心里有些不太高兴,于是脸上也流露出不情愿的神情,而且表现得比较明显。 “意见很大嘛!"石社长说,似乎看出了我的意见。 “咱们10周年创刊座谈会之前,就讨论过‘报社是替谁说话'的问题。大家的意见是我们是办给民营企业家看的。既然如此,民营企业家在座谈会上做了那么感人肺腑的发言我们不登,版面上体现的还是官员的讲话,这与我们的办报思路恐怕有些不一致。"我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你说怎么办?"石社长说。 “我说了算吗?!"我说。 “你说吧。" “你要同意我的想法,我就按我的想法写!" 于是,我写了《段永基哭了》一文,配发了照片。还写了《“养猪论"休矣——经济学家戴园晨痛陈民营经济发展障碍》。这两篇文章,我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完稿了,因为是带着感动的情绪写的,所以写起来一气呵成。我觉得记者连感动自己的东西都不写,不写感人的东西,还写什么? 这两篇文章都上了一版,当天的头条是李瑞环同志为本报的题词,这两篇文章放在一版显著位置上,而官员们的讲话被安排在二版。 通过这件事情,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报纸一定要弄清楚是办给谁看的,只有搞清楚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才能把报纸越办越好。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中华工商时报,但在报社10年的经历以及报社十几年间从辉煌到目前的状况,恐怕可以从许多方面总结,但其中一条原因,可能真的是不太清楚报纸办给谁看,也许现在经营状况不太好的原因,也在这。 在中华工商时报的10年,是我从大学毕业后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得到锻炼最多的10年。在中华工商时报,我从一名普通的记者,做到编辑,做到新闻中心副主任,从事不同的工作,有过丰富多彩的经历,在这里,我将大学里学习到的理论的东西,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在那10年中,在中国最先锋的报纸中得到的锻炼和经历,让我受益匪浅。直至今日,我和何力在新的报社的工作中仍在延续着很多在中华工商时报积累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中华工商时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工商时报那种民主、开放的文化氛围,那种充分发挥创造力的自由空间,那种不断开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人生经历的一部分让我在行动中不自觉地继续着。 同样作为财经类报纸的执行总编辑,在我办公室的电脑里,有着各大门户网站,却只有一份报纸的网站,那就是中华工商时报的网站,足见我对中华工商时报的深厚感情。 (牛蕾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