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机制影响调控效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 18:21 《新财富》 | |||||||||
高盛/文 200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而稳定的增长。推动这一增长的两大主要力量是:国内市场强劲的需求和逐渐超过投资的个人消费。但是,要保证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而不过度,
明年经济保持强劲增长。4月底,我们将2004年中国的预测由9.5%上调到9.7%,同时将2005年的GDP增长预期由9.2%下调到8.3%,主要原因是2004年一季度经济表现超过了市场普遍预期,国家相继出台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目前,由于外需疲弱,我们又将2005年的数字下调20个基点。总的来说,尽管2005年没有2004年初时的迅猛涨势,而是略有下降,但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个强劲而稳定的增长速度(如下表),国内市场需求强劲,私人消费的推动力量逐渐超过投资,这是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推动力量。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调控。4月底以来,特别是单一、生硬的宏观调控成为控制经济过热的惟一手段后,政策风险大大增加。但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不足以导致经济硬着陆,因为与以往类似情况相比,本次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时间较早。但是,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从行政指令性的调控向市场化调节转变。我们认为,行政指令性的调控必须立即让位,特别是货币供应、信贷增幅下降趋势必须扭转,避免过度调控(图1)。
一旦货币供应、信贷增长呈现反弹势头,央行可以将利率调高0.5-1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率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说中国是世界上杠杆性最强的经济体,并不奇怪(图2)。在货币安排上也可以引入更大弹性。虽然目前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呼声降低,但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将使调控效果受到影响,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影响不是6-12个月的,而是长期的。2005年财政政策则将温和从紧。
信贷增长的宏观调控过度。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各项经济活动数据进一步下降,到年底趋于稳定。高盛中国活力指数(GSCA)保持在8-9%之间是个积极信号。 但是,货币增长、信贷增长持续下滑令人担忧。有迹象表明,对信贷增长的宏观调控已经过度。货币供应与信贷增幅远远低于央行年初制定的目标,如果这种下滑趋势延续到第四季,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将陡增。所以,货币、信贷增速回升是积极信息,表明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性。 消费物价指数(CPI)和生产物价指数(PPI)是衡量通胀压力的重要参数。由于政策传导机制欠透明,短期内通胀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即使货币供应增长大幅放缓,因通胀预期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上升(图3)。由于商业银行的居民储蓄余额数量巨大(M2余额占GDP总值比例达到190%),防范通胀风险的工具有限,如果市场维持负利率的时间太长,将会带来更高的通胀预期。
明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强劲,虽然政策风险正在增加,但总的来说,并不会导致经济硬着陆,因为由单一的调控政策转向货币、汇率渠道并举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这种政策转变拖得太长,2005、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下调的风险将大幅增加。■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