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改革引人瞩目 决策者面临九连环式挑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 07:44 南方周末 | |||||||||
回顾这场涉及金融体系每一个层面的银行业改革,我们会看到改革的决策者们正面临着一个“九连环”式的挑战:改革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紧紧相连,而每一个分目
黄河 在过去的两个月间,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为人瞩目。 2004年9月15日,原定在这天举行的建设银行股改挂牌大会无声无息地被取消了,至于推迟的原因,据认为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要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缘故,因而预计建行创立大会将推迟至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的9月20日举行。 但与挂牌日程推后的变动比起来,建设银行的另一项改变更加引人注目:据参与建行股改的内部人士透露,与6月10日公布的建行分立公告相比,“建行分立的最终方案远比人们预想的更加彻底”。 在最终确定的方案中,中国建设银行将分立为“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建银投资将取代建行集团,拥有股份公司的股权,成为继汇金公司之外股份公司的另一家股东。 第二个重大变化是,目前建设银行所拥有的投资银行等业务可能将进入建行股份,具体来说,目前建行持股43.35%的中金公司、拥有的香港上市公司建新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等机构将进入建行股份。 “其实,这种分拆思路已经跟中行的整体上市没多大区别。”该人士坦言。 此外,在新的建行董事会上,除了代表国家的席位占绝大多数之外,尚余少数几席,有人分析,在此次建行分立过程中,摩根和花旗两家几乎是全程参与,因此,这两家入股建行成为其战略投资者没有任何悬念。这几个席位可能就是留给摩根、花旗等战略投资者的。 在此之前,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银股份)于8月26日举行了挂牌仪式。其公司章程中显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1863.90亿元,折1863.90亿股。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100%股权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而在股份制改革中后来居上的交通银行,则已经进入上市前的“缄默期”。在此之前,汇丰控股出资17.47亿美元收购交通银行19.9%的股权,接近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单个外资机构入股的比例20%”的上限,创造了外资银行入股中国内地银行最大宗单项投资的案例。 但在这些频繁的动作背后,改革的真正难点却少有人提及。 从某种角度而言,政府目前所面临的这场银行改革,就像一个传统的“九连环”的游戏:改革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紧紧相连,而每一个分目标的达成既受其他目标改革效果的限制,又直接影响着其他部分的改革进程。 就其概要而言,这场改革的逻辑如下: 为了降低银行风险,必须先做两件事,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改善盈利能力,而后者又跟银行的治理结构有着重要关系。 从宏观角度而言,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在于利率的自由浮动:只有银行能根据市场情况,独立地为风险定价,才能有效地判断出不同银行之间的效率和能力,从而达到“优存劣汰”的目的。 而利率自由化的前提是央行放开利率管制,问题在于放开管制又要有必要的市场化银行才能得以实施——从这个角度而言,仅仅放开利率并不足以产生一个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倒不如说放开利率是金融体系市场化后的一个必然结果。 市场化的另一个要素是独立企业(银行)的存在:只有当一个市场的企业都遵循经济学中“理性人”的角色模式,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时,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发挥作用。 恰恰在这一点上,目前的改革路径遭到了最多的质疑,质疑的焦点在于,在没有清晰产权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所谓的“治理结构”改革,最终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要达到改革目的是艰难的。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