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国资转让大抽查 中央联合调查组南下江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17:2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进 汪生科 南京、上海报道 10月15日,国资委、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组成的国企产权转让联合调查组将抵达南京,听取江苏省国资委等四部门的检查汇报,并对一些重大企业国有股权转让进行联合抽查。 从9月中旬开始的江苏全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和国有企业规范改制专项检查工作并没有因国庆长假而暂停。据了解,国庆期间关于“江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大检查”的所有行动仍在继续。按照原计划,在10月12日前,江苏方面将完成全省企业的检查工作。 大检查 这次大检查得从8月份国资委等部门的两份文件说起。 8月13日,国资委联合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261号),8月25日国资委又单独下发了《关于开展国有企业规范改制检查工作的通知》(国资改革2004810号)。其中MBO是企业改制检查中的重点。 在接到“两道金牌”之后,江苏省国资委针对省内具体情况联合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监察厅和江苏省工商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和国有企业规范改制检查工作的通知》(苏国资2004201号),确定从2004年9月中旬至10月12日前完成对全省企业的两项检查工作,检查范围为2004年2月1日以后发生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国有企业改制行为的企业。 江苏省国资委产权管理处人士告诉记者,此次专项检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9月15日至9月25日,省、市、县属企业及产权交易机构进行自查、自纠工作,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长达上万页的自查报告已经呈交相关部门。 而国庆期间仍旧进行的行动则是该项检查的第二阶段,从9月26日至10月12日左右,省国资委等四部门联合对省属企业和有关市进行重点抽查,由于工作量巨大,造成了“十一“长假也不能休息。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检查的结果显示问题主要出在两方面,一是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披露不及时;二是为了赶进度造成流程不规范。 改制与监管之争 江苏省国资委去年12月30日宣布组建,今年4月份人员基本到位。它目前监管着38家省属国有企业,约1500亿国有资产。 国资监管机构到位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国资监管的一个明确思路。在有着6000多亿国资大省的江苏,除了省国资委机构到位外,市级国资监管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而按照江苏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省不管企业”的传统,市属国企在江苏省国资盘子里面占有相当的分量。在2003年的江苏省国资工作会议上,省国资委主任仇中文透露,截至2002年末,江苏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6459.09亿元,净资产2026.45亿元。而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有3086.38亿元,净资产969.43亿元,均占47.8%。这些市属企业以南京、苏州和无锡三市最为集中。 以南京为例,由于机构职能和分工方面的原因,2001年10月南京市撤销了国资管理机构。2002年7月,因应南京三联动国资改革的要求,南京市重新构建了国资监管体系:市级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市各主要部门负责人是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则由南京市市长亲自兼任。国资委下设办公室,为正局级办事机构。 南京市国资委的职能更多的还是国资改革的一个行动委员会,还不是国资委意义上的国资监管机构。而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抓紧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是今年国资委重点抓的四项工作之一,其中说到,“市(地)一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建工作也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再用半年时间完成这项工作”。 对江苏来说,市级国资监管机构的组建工作远没有事先设想的那样顺利。本报记者获知,此前南京市计划9月份新国资委挂牌,但近日记者从南京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南京市国资委近期没有挂牌的迹象。 “人员增加了很多,也部分履行了国资委的一些职能,但还不是国资委要求的国资监管机构。”南京市国资改革方面的一位政府人士说。 南京市新国资委迟迟不挂牌,此间的一个主要的背景是,从2002年开始,南京市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国资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国有工业资产要退出到30%左右,按改革进度。今年年底,该项改革大致要完成。 而在改革先行一步的苏州,国有经营性企业的产权改革已经完成。此间人士表示,这说明了国企改革与监管的玄妙关系。 改制暗流 事实上,在国务院国资委8月连续下发了两条检查通知后,许多省份都开始了自查自纠工作,其实包括沿海的上海、江苏、浙江,也包括内陆的湖北等地;在这众多省份中,但国资委为什么独独青睐于江苏,将其作为抽查省份中的第一站呢? 南京相关国资专家认为,江苏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视,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江苏的国有资产总量较大,从而加大了改制难度;另一方面,在江苏省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甚至比较严重的问题。 据了解,到2003年底江苏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的改制面已达94%,其中中小企业改制面突破96%,2003年全年实现重大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项目70多项,涉及资产230多亿元;从国有工业企业数量看,截至2003年底,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从1997年的4180户减少到1418户,6年减少66%。从江苏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结果得知,截至2003年年末,江苏国有资产总额达到6317.17亿,净资产为1999.35亿。 虽然江苏国企改制难度大,但各地还是创新了一些国企改制模式。例如,南京“三联动”改革,资产、人员、债务一揽子解决,被认为是程序上公开透明的国企改制典型。 10月1日下午,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调研南京国企改制的代表——南钢集团后表示,南钢的改制是比较成功的增量改制。成功实现了企业利益增加、国家利益增加、全体职工利益增加这三方共赢,是南京国有企业改革有启示意义的典型。 无锡小天鹅集团改制,也被认为是混合制改制的成功典型。 然而在这些企业改制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些暗流。 南京市经贸委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包括:隐瞒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的增值部分不计入本厂资产、应收账调号、账龄、发外加工资的流动资金隐瞒不报、虚增支出、藏匿资产等,此外还包括改制企业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合法、暗箱操作等。 今年年初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显示,从自2003年元旦至今年1月28日,该中心完成交易项目共计237个,交易金额达34.65亿元,涉及总资产达104.7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交易项目的受让对象中,MBO受让的有145项,占了61.18%。当时坊间有人称MBO几乎已经成为了南京国资改革的主要形式之一。 据了解,当时的南京市政府在政策上鼓励实行MBO,市政府表示MBO可以享受七折优惠。最为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南京山百改制的例子:2003年6月12日,南京山百在南京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公告对于受让方的条件中有一条是要求受让方“有15年以上百货零售业经营历史”。由于15年前也就是1988年百货零售业还没有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所以从事实上排除了民营资本和外资收购的可能性。结果是报名结束只有企业管理层符合条件,南京山百轻而易举地实现了MBO。 随之而来的是MBO所带来的问题,即如果规范MBO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确定产权的转让定价,如果缺乏竞价的过程,国有资产有被低估的嫌疑。 对改制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南京市和江苏省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三联动)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针对设置门槛问题、挂牌时间问题、受让评审问题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制中产权交易工作的通知》和《改制企业确定受让方工作程序的意见》,产权交易中个别不正常做法和不规范行为得到了及时纠正。”南京市国资改革人士说。 4月23日,江苏省国资委甫一成立,也下发了《关于规范省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改制方案的制定和批准、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职工安置和调整劳动关系费用(资金)提留、加强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对省属国有企业规范改制作了明确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