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4 > 正文
 

乡权之变(下篇):求解财政困局(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11:36 《财经》杂志

  

  记者对三个试点县的调查还发现,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各地容易化解的债务都已化解,剩下的多属“硬骨头”,乡镇领导谈及这个问题,都很头疼,束手无策。

  比如乡村垫支农业税问题,看起来简单,事实上非常复杂。据了解,2002年税费改革之前,规定乡村干部必须按时上交农业税,否则扣发工资。由于农业税很难收,有些村干部为完成任务,只好高息借款,抵顶农业税。有的是干部直接垫支,收付高息,有的是干部介绍农信社等给农民高息贷款。

  因农业税长期收不上来,本金和利息都积累很多,农村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靠高息放贷的利益集团,其中不乏乡村干部,这更加了化解乡村债务的难度。据知情者透露,当年提出“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就是因为在清理乡村债务时触犯了农村高利贷利益集团,“影响当地稳定”,被迫辞职。

  黑龙江的90.8亿元村级债务中,还有高达46.2亿元的个人借款,占51%。免征农业税后,村级组织失去偿还能力,这对农村稳定形成严重威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朱钢就此认为:“乡镇债务中不少银行借款已被列为呆坏账核销,并不值得特别担心。令人担心的反而是村级债务,这些债务大多是村级借个人的,如果失去偿债渠道,激发社会矛盾的可能更大。”

  据《财经》了解,在全国范围内,乡村负债是普遍问题。目前中国乡村两级负债高达五六千亿。对此中央是有数的,但一直没下决心解决,原因在于一旦承诺解决,担心会出现虚报债务达至“天文数字”,中央财政承受不起。

  谁为农村公共事业买单?

  “长此以往,农村路不像路,卫生不像卫生,税费改革不就等于失败了吗?”

  记者在采访中屡屡发现,“转移支付”这个经济学专用名词,经常被基层干部挂在嘴边,甚至有农民也会提及这个专业名词。

  这要归因于农村税费改革。2002年农村启动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普遍降低30%以上,县乡财政随之减收。为了维持县乡机构正常运转,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各级财政的补贴,亦即“转移支付”。2003年中央对地方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达到305亿元,2004年将达到396亿元,而且减免农业税后更将逐渐增加。

  尽管如此,各地争取中央转移支付的呼声仍不绝于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县乡承担了一些本应由中央政府承担的支出。同时,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在上收税源的同时,中央对地方没有建立起透明的、制度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严重匮乏,使得农村建设小康的目标遥遥无期。

  此次黑龙江免征农业税的配套改革,一个目标是重构乡镇财政体制。而在朝向这个目标时,必须同时考虑的问题则是:农村公共事业如何办理?由谁、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为农村公共事业买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乡镇财政新闻 全部乡镇税收新闻 全部农业税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