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国 一个村庄的55年(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3日 17:09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 |
老圩的困惑 小黄的老家就离镜坝圩不到500米。小黄说,现在的镜坝圩像道平行线,两条街道向东西方向延伸,从头走到尾,步行只需要15分钟。这个像千百个中国农村集市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圩,两边的房子,有的墙皮已经剥落得露出了土墙中间的竹条。 镜坝圩逢农历二、五、八是圩日,这个习惯至今没有变。小黄说,镜坝圩没有什么变化,赶集的人依然是十里八乡的人们,有的从十公里外的外乡赶来,有的是从县城赶来。“在小的时候,我很喜欢去赶集,在这里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听到不同乡音。那时侯走在圩上,看见新的物品比如衣服、鞋之类,自己中意的就会向爸爸妈妈软磨硬泡,甚至在货摊前大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小黄回忆着。 “一直以来,镜坝圩都是很热闹的,田里谷子,菜园里的菜,在有空闲的时候我们都会挑上一点拿出去卖,换回一点家用钱。” 经常会去赶镜坝圩的王婶说,“现在街道也是水泥的,卖点东西更方便。哪像以前,一下雨,泥巴满地,一刮风,满身是土,尽管如此,家里用的东西还是必须从这买。” 9月23日,据镜坝镇驻镜坝村的干部廖为平介绍,这个圩搬到镜坝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非常能见证镜坝村多年来的风雨变迁。 过去由于镜坝圩位置处于其他乡镇的中央,加上又靠河,水运也发达,当时临县的人都知道镜坝圩,也经常来赶集。建国后,从镜坝公社到镜坝乡,政府的驻地也一直在镜坝圩上,在一定意义上讲,镜坝圩就是中心,而镜坝村也自然成了中心。1995年,镜坝乡撤乡设镇,镇人民政府也随之搬迁,但镜坝圩没有迁走。 然而,一切从镇人民政府搬离镜坝圩后开始了悄然变化。“政府搬离后有些大宗的采购就没有了。” 镜坝圩一商店老板说,“虽然老百姓收入也在提高,但在农村整体消费意识还是不行的,像我就只能代销一点日常生活用品。” “现在通往县城的公路也修好了,加上交通工具也多,年青人谁爱逛圩啊,都进城去买东西。”小黄说,“在城里上高中那会儿,我每次回家逢上是圩日都能骑着自行车过去,看到原乡政府所在的地方已被杂草所占据。” 9月25日,镜坝村党支部书记邬坤山在电话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原来我们准备在拆除老乡政府后建一个市场,可是在拆了之后,由于没有更多的资金,现在也只能是个规划。镜坝圩的管理也一直是镇里在负责,说到我们村未来的发展,圩这个市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邬坤山说,大家都在说农村市场很大,怎么样大,圩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所。村里有想法,还需要政府也要像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一样,出台一些好的政策、方案支持鼓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