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13个煤炭基地 中国煤炭大集团火线上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 10:3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徐万国 北京报道 “关掉非法的,兼并、收购规模小的,整合行政区内的,培育跨区、跨国的。”煤炭行业的战略性重组,顷夜之间卷席而来。 9月28日,国土资源部再添一把火:出台了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企业的七项 措施。“从政府层面到企业层面,基本上都动了起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内部人士看来,煤炭行业这场前所未有的“聚变”,正在从战略重组开始。 这种“聚变”的结果,正是煤炭行业喊了多年却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的“大集团格局”。 可以预见的是,“国务院领导要求的建立四五个年产1亿吨、十几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巨头,将不久实现。”该人士说,“事实上,中国未来亿吨级煤炭企业,不仅仅只有四五个。” 区域重组火线上路 这种大格局的缔造,从区域煤炭企业重组开始。 9月17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出资组建的综合性煤炭产业集团公司——重庆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集团整合了南桐、天府、松藻、永荣、中梁山5家国有煤炭企业以及巨能建设集团、八五四化工厂等26家企业。重组后,重庆煤炭公司产量将由目前的900万吨提升到1500万吨以上。 而在此前一周(9月11日),正当重庆市在为区域煤炭重组进行最后冲刺的时候,湖南煤炭工业局局长李联山宣布,由连邵矿业集团、资兴矿业集团、白沙煤电集团、煤炭坝能源公司、湘潭矿业公司等14家湖南煤炭企业组建的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 同一时间,河南、山西、山东等省纷纷出台了整合区域煤炭资源、组建区域煤炭集团的方案。其中,河南省12个政府部门联合制定了省内煤炭企业重组的时间表,层层落实重组任务。按照河南省政府的规划,省内煤炭企业将在2005年前向目前规模较大的郑煤集团、平煤集团等7大煤炭企业集中,2006年,将以7大煤炭企业为主体,组建河南省煤炭集团公司。 此前,已有云南、宁夏、陕西、江西等地组建了省区煤炭企业集团。 这一连串的“动作”,使一度“雷声大、雨点小”的“煤炭大集团格局”建设骤然升温。 而在规划者濮洪九看来,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发改委曾委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持制定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规划”的起草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透露,煤炭企业大集团建设已经被确定为“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分析说:“结合该‘规划’,加上刚刚确立的13个煤炭大基地,以建立大企业、大集团为目标的煤炭行业战略性大重组旋即展开,显然顺理成章。” 这位人士同时透露,按照现在的迹象来看,煤炭大集团格局将以区域重组为突破口,第一阶段主要以资源规划区为范围,逐步整合资源,形成行政区域煤炭集团,为第二阶段跨区重组做准备。 大集团格局呼之欲出 据透露,国家发改委已经初步拟订,在京津冀、华东、东北、晋陕蒙(西)、中南、西南、新甘宁青等地组建煤炭大集团。这些“大集团”基本都具备亿吨级以上产量的实力。 这是对煤炭大集团的诠释。一直致力于煤炭大集团建设相关内容研究的濮洪九,曾在多种场合用国务院指示的“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市场投资主体”来解释煤炭大集团的基本要素。 河南煤炭研究所一位专家分析说:“这几个要素,与国家正在积极筹建的13个煤炭大基地内涵一致。所不同的是,13个基地强调的是资源和产量,而煤炭大集团更注重的是企业本身的性质。” 河南煤炭工业局一位官员也向记者透露:“从我们了解局里面关于大基地和大集团的信息来看,一个大集团可能同时辖有两个大基地的资源,而一个大基地也可能同时被两个或者几个煤炭大集团同时经营。” 按照国家发改委初步拟订的“煤炭大集团”框架,目前有几大煤业航母的组建思路已经明晰:神华集团、兖矿集团及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其中,神华集团已于2003年首先成为中国年产亿吨的煤炭企业;兖州集团已经规划整合枣藤、济北和巨野矿区,这些矿区探明煤炭储量为160多亿吨;中煤能源集团已于早些时候确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该公司人员透露,“中煤集团将成为继神华集团之后,中国第二个亿吨级煤炭大集团”。 在山西、河南、河北、宁夏、两淮、陕西和地处南方的贵州、云南等产煤大省(区),大整合也已经开启。 另外,据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从刚刚确立的13个大煤炭基地规划中,也可以看出煤炭大集团的影子: “事实上,13个煤炭大基地本身规划产量就在亿吨以上。不同的是,不是每一个基地都能达到‘三基一体’的要求。”上述专家说。 煤电顶牛或会加剧 追根溯源,组建中国煤炭大集团的动力是:目前中国前10位煤炭企业的产量,只占到全部煤炭产量的15%;而美国前四家煤炭企业,其产量占到美国煤炭产量的80%以上。 煤炭安全生产信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黄盛初认为,我国最大的几家煤炭企业包括神华集团、兖矿集团和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与世界十大煤炭公司相比,无论是资本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和经营能力都要弱得多。而近年来,世界十大煤炭公司对投资中国煤炭行业表示出极大兴趣,已有四家大公司开始为投资中国煤矿进行前期调研。“市场一旦开放,根本抵挡不住国外大公司的竞争。国内煤炭企业压力很大。”黄说。 一个更直接的观点是,煤炭大集团建设是改善煤炭行业集中度差、资源回收率低下的重大举措。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小而散,整体资源回收率不到40%,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持这种观点的濮洪九说,将来的煤炭大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资源回收率将达到60%以上,如此便于国家宏观调控煤炭生产,可及时根据煤炭行业总体形势调整产量,逐步缓解用电紧张。 另外有观点认为,国内的煤炭企业重组,有利于与电力行业博弈。 基于种种认识,早在三年前,煤炭行业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大集团建设。但直到今年初,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乌荣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表示:“没有实质性进展,煤炭大集团建设才刚刚起步。” 据有关人士透露,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在重组路径上存在分歧。 有专家认为,可以通过企业资本运作的途径,滚动发展,自我扩张,或者通过收购、兼并、整合的方式不断扩大规模,形成企业集团。这样形成的企业集团产权明确,内部聚合力强,管理机制灵活顺畅,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可这种观点在流行一段时间后,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此类集团的形成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就目前中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而言,如果不算神华这样一个特例,大家都很难走通这条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世宪主任说。 第二条路径是依靠政府强力推动,即由政府作为主要出资人进行资产重组,辅以行政手段成立大集团。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这种途径阻力小,速度快,相对简便可行。这条途径的关键在于政府必须出面牵头运作,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态度一直不明朗。因为重组涉及到大量的辅业剥离,大量的人员安置。 最终的结果,第二条路径在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改制后,逐渐被业内接纳。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思路,在重组过程中,各地的煤炭工业局原有的政府职能将交给地方发改委或经贸委,部分行业管理职能也将由地方发改委和行业协会分别接手。 河南煤炭工业局一位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当前重组完毕和正在重组的省份来看,都已基本采纳了‘第二条路径’。” 但众所瞩目的问题是,煤炭大集团战略,只是解决煤电价格之争的一个环节,即增加煤炭企业的定价能力。 按照煤炭行业的“行话”说,煤炭价格自从2001年全行业安全整治、大量的非法小煤矿被关闭后,就开始“恢复性上涨”。也就是从2001年起,煤电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一方面,煤炭行业希望能以市场手段来调节煤炭价格,“随行就市”;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高喊“煤荒”,千方百计争取“计划煤”。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一年比一年严重的“电荒”。 但“吃尽苦头”的煤炭行业不再买电力企业的账。乌荣康说,所谓的“煤荒,并不像电力企业所说那样严重,事实上连续三年来,中国煤炭产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今年将达到19亿吨左右。乌荣康说,电煤短缺仅仅是“计划煤”的短缺。 如今,这样的“口水战”依然在持续。而“煤炭行业重组,意味着煤炭企业将拥有更为强势的话语权,意味着定价主动权就将掌握在煤炭企业手中”。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大集团格局形成后,无疑将增加市场煤炭的供应,但不会解决体制性深层矛盾于一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