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飙升考验中国能源战略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 09:44 解放日报 |
当地时间9月27日,纽约交易所11月原油期价,跨过了每桶50美元的心理大关,再创新纪录。 仅仅一个月前,诸多分析师仍认为高油价不过是暂时现象,如今的市场预测,涨声一片。 果真,世界能源市场已经脆弱到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了?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我们又该怎样积极应对“一骑绝尘”的原油价格? 多种因素炒高油价 “原油期货价格的攀高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态度鲜明。 华民认为,石油本身是供需刚性的商品,其供求关系不可能在短时期里被根本逆转,因此认为供求紧张导致油价急剧走高是站不住脚的。走高的原因是炒作。涨的是原油期货而非现货,期货价极易受未来不确定信息的影响,国际炒手们正是利用近期主要产油区的不确定因素,人为炒高了油价。之所以近期油价特别高,一是不确定因素特别集中,比如伊拉克的动乱不止,墨西哥湾伊万飓风对油田的破坏,俄罗斯转型经济造成的石油归属悬念等等;二是国际投机资本特别集中,由于今年其它资本市场波动厉害难赚钱,石油期货是唯一有利可图的市场,吸引了诸多投机性资金进场炒作。 油价走高依赖加大 尽管短期急高含有人为炒作因素,谁也无法否认全球石油需求量的走高趋势,更无法忽视中国经济对石油依赖度的日益加大。 从世界范围看,“剩余原油生产能力短缺3%”的说法盛行,原油期货价动辄狂飙;由于市场对高油价的预期,美、日、韩等石油消费大国竭尽所能抢占石油资源,增加石油储备。在国内,今年前8个月,石油进口量7600万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0%,以每天进口300万桶计,等于每桶涨1美元,每天就多支出300万美元。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供给也有很大难度———大量进口存在的市场和价格风险、运输能力的制约及进口安全保障等问题难以回避。 未雨绸缪早作应对 中国仅靠目前宏观调控油价,由国家和企业消化高油价成本以保护消费者利益,肯定无法长久应对,调整制订更为积极的能源战略已是当务之急。 专家建言:尽快在国内建立石油期货市场,让企业锁定油价上涨带来的损失,规避油价高风险;开展区域间战略合作,尤其是中、日、韩三大石油消费国,与其两败俱伤地在全球争夺石油资源,不如携起手来增加与供应商的谈判筹码;积极参与国际油田的开发合作,以控股或参股方式掌握对原油生产的控制权,直接在供应环节上参与能源竞争;考虑到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寻找替代能源,使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更是根本之策。
本报记者 陈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