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金融蓝皮书 经济异动去年已有表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18:1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9月24日,《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4)》(别称“金融蓝皮书”)首发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举行。会议由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副所长王国刚主持。黄达、王传纶、赵海宽、吴念鲁、唐旭等金融界专家与会。
李扬表示,作为国务院的智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今后每年都将发布金融蓝皮书,研讨社会热点。今年正是金融蓝皮书推出的第一年,但研究资料都是来自于2003年的数据。 “2003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它所展现出来的新特征及其引发的新问题,很可能会成为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所需要面对的常态。”李扬认为,按可比价格计算,2003年,中国的GDP较2002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同时,经济与金融运行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特征。而“蓝皮书”正是对当年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盘点和总结。 李扬认为,2003年的经济运行出现了异动,突出表现在投资需求突然加速,价格指数有所上升,以及金融结构的变化。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际增长24.5%,仅次于1992年和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这又进一步引发了投资率(即投资支出/总需求)的大幅提高。2003年,我国的投资率高达0.44,较2002年的0.39有明显提升。而在同期,美国的投资率为0.18,世界平均投资率为0.25。 与此同时,价格指数的变化出现了较大结构性差异。突出表现在:初级和中间产品价格涨幅高于最终产品,原材料购进价格的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于生活资料,价格涨幅高于工资涨幅。 在经济迅速扩张的同时,中国金融结构的扭曲,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突出。这种状况造成的最不利后果,是在银行体系中积累了大量潜在风险。 “这一趋势在2004年表现得更为严重。”李扬认为,当前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