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高增长拐点隐现 收入增长不敌支出增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16:18 《瞭望东方周刊》 | ||||||||
记者 吴立波/上海报道 收入的增长赶不上支出的增长幅度,而这也是储蓄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9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8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储蓄存款增幅已连续7个月下降。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速同比由1月末的20.5%下降到8月末15.3%,累计下降了5.2个百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伴随着居民储蓄下降的,却是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2004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增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5元,实际增长10.9%,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为什么在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居民储蓄却不断下降呢? 收入增长不敌支出增长 复旦大学张军教授认为,在收入增长比较快的情况下,可能的推论之一就是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呈现逐月加快的走势,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58亿元,同比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增幅较2003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特别是5月份零售额增长高达17.8%,增速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以上数据表明,尽管消费增长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却超过了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居民在中国消费总额中的比例远低于城市,所以总体来讲,收入的增长赶不上支出的增长幅度,而这也是储蓄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此外,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林志远研究员认为,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支出的快速增长也是导致储蓄增长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不包含这几项支出,事实上居民的支出的增长幅度要比统计数据还要高。 今年1-7月,中国累计销售商品房1.3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2%;商品房累计销售额3657亿元,同比增长41.4%;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724元/平方米,同比提高12.9%,是1996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幅,其中江西、甘肃和天津等6个地区价格提高幅度超过20%。由此可见,购买房产对储蓄的分流作用是相当大的。 教育支出的增长幅度更甚于住房消费。 2004年1-8月,哈尔滨市统计局调查表明,哈尔滨人均消费支出4513.26元,同比增长16.1%,但人均教育支出同比竟然增长了35.3%,远远高于支出增长。 而浙江省城调队进行的“浙江省教育消费专项调查”显示,教育消费已成为浙江城镇居民家庭的主要投向。今年1-8月,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总投入为512.32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64%;而杭州市人均教育支出为509元,同比增长也高达25.3%。 信贷紧缩推波助澜 “过度紧缩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北师大钟伟博士表示,今年6月份以来宏观调控导致了过度紧缩的信贷政策,目前M1(流通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M2(M1与定期存款之和)已经低于年初预定控制在17%的的增长率。信贷收紧导致企业贷款减少,这也迫使企业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动用存款,而个体、私营等企业的资金很多以居民储蓄存款存在银行,必然就会直接减少储蓄存款。另一方面,由企业贷款派生的企业存款也大幅度减少,从而也减少了存款的增长速度。 “现在是一个很坏的情况,信贷政策过头,但利率政策不到位,因此一方面企业贷不到款而经营恶化,进而将出现大量的银行坏账;而另一方面资金流出银行体外循环,给银行造成资金不足和流动性困难,银行的利润也可能因此减少。”钟伟说。 然而华东师大潘英利教授则认为通过加息抑制通胀的目的也很难实现,“如果因为利率上浮导致企业负担加重,从而经营恶化,那就可能促使银行坏账的大量产生,从而对于银行来说得不偿失。因此央行在决策时必须全面考虑。” 潘英利认为,由于目前通胀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的过快增长,因此加息主要是针对投资的。“但在中国这一轮投资热潮中,地方政府还是主导,而他们的投资行为是扭曲的,受利率的影响不大,对于利率并不敏感。”潘分析道。 此外,钟伟认为,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受美联储三次提息等因素影响,使得公众的加息预期也大大提高,但央行迟迟没有加息的实际行动。因此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也加速了“不划算”的储蓄的外流。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负利率是导致储蓄增长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张军教授就表示,中国经济学界通过长期实证研究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居民的储蓄倾向与利率的关系不是很大,而主要是受传统习惯和预防风险需要的影响,因此实际的负利率对老百姓的影响可能并不像西方那么大。 银行经营困难加剧 连续7个月居民储蓄的下降,使得媒体和学者惊呼:中国居民储蓄的增长率在2004年很可能会扭转连续10年的增长而出现拐点。 而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陈学彬教授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居民储蓄增长率的下降实际上并不是新鲜事了。从1994年开始,中国居民人均储蓄增长率就开始持续地下滑,从大约40%一路下滑到2000年的大约8%左右,直到2001年才开始逐步地回升,到今年上半年又开始回落。 “从长期来讲,居民储蓄增长率会随着居民储蓄基数的不断增长而放慢,但边际储蓄倾向,也就是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却会随着收入的上升和节余的增加而上升。”陈学彬说:“从1994到现在,总的来讲,中国居民储蓄增长率在逐渐地下降,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现在储蓄增长率下降谈不上什么突然的逆转,只是短期波动,长期看还会沿着下降趋势前行。” 实际上,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今年三季度50个大、中、小城市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印证了陈学彬的判断。受股票市场不景气的影响,第三季度城镇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的热情减弱,储蓄意愿有所回升。调查中,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3.4%,较上季提高1.2个百分点,认为“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人数占比为7.9%,较上季减少2.7个百分点。 北大经研中心教授陈平则认为储蓄存款增速下降是好事,“现在信贷紧缩,银行的钱贷不出去还要付利息,存款增速下降对银行经营有好处。从宏观经济来讲,中国大多数产业都过剩,通货膨胀并不可怕,银行的钱放出来消费,也可以缓解过剩问题。” 但事情却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在存款日益下降的情况下,南京、重庆、上海等地又重新上演了激烈的存款“争夺大战”。从银行的表现来看,显然存款下降是它们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据上海银监局提供的数据,2004年前7个月,上海地区居民储蓄、企业存款两项指标增幅又呈“双降”态势。银监局专家分析,到年底,上海银行业的企业存款与居民储蓄的增幅要超过去年,“比较困难”。 更大的麻烦在于,从储蓄存款结构来看,定期储蓄存款比重不断下降,这也使银行面临着新的经营困境。从定期储蓄存款增量占全部储蓄存款增量的比重来看,已经从一季度的62%骤降至二季度的31%。由于银行贷款多是长期贷款,储蓄存款短期化的倾向将给银行的流动性带来新的考验。 “对于成熟银行来说,其实储蓄增速上上下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的银行没有新资金进来就会出问题。所以关键是我们的银行改革太慢,还远不适应这种正常的市场变化。”中欧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