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间地下钱庄调查--为什么行此交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09:37 《环球财经》杂志 | |||||||||
为什么行此交易
采访期间,刚巧记者听到身边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他需要给香港的一位作者邮寄稿费,被邮局告知需先去银行兑换成美元,而银行告诉他不能以个人或公司的名义直接兑换,需要个人护照和签证作证明。等这一套程序走完,他所邮寄的稿费几乎所剩无几!基本的需求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或交易成本太高,必然诉诸于非法渠道。 深圳与香港毗邻,外汇需求自然较其他地区要大很多。而国家严厉的金融政策和用汇管制,使一些民企和外企通过正常渠道用汇困难,于是地下钱庄便有了客观生存的环境。此交易动机一。 常识告诉人们,在违法成本远远低于违法行为收益的情况下,违法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资本的逐利性提供了地下钱庄进行地下汇兑的原动力。此交易动机二。 而对人民币和港币的双向需求促成了地下钱庄的第三个交易动机。 先说对人民币的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博士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进入2000年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开始积累,美元在2002年末开始走弱,更加剧了这一情势。于是,就有境外的游资通过地下渠道兑换成人民币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套利的行为发生。 二是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广泛使用。2002年足球世界杯期间,韩国的银行大张旗鼓刊登广告,在找换业务中让人民币与美元、日元和欧元享受同等地位,韩国外汇银行一位负责人就曾明确表示:“这四种货币均为世界重要货币,在韩国的银行里储备量居前”。 三是1998年以后人民币的汇率被调低,使人民币的投资成本大为降低,所以港人来国内投资、置业也普遍愿意接受和使用人民币,从而使人民币的需求迅速上升。 由于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北上旅游、休闲、购物、甚至置业、定居等成为趋势,来往于港、深两地的旅行人数迅速增加。数以千万元计的人民币资金得以在深圳、广东等地投放,并在国内其他地区回笼的。循着货币流通的这一足迹,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大量从香港入境的非居民的这样的行为方式:他们携外币入境;首先通过非官方途径,在深圳、广东等地完成了外币对人民币的兑换;在获得了“绝对的等价物”之后,他们不仅在深圳、广东地区满足了自己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而且还广泛深入中国内地的其他地区去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此类需求。 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很容易得出这样两个推论:第一,通过港深两地的密切联系,人民币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可兑换;第二,由于内地、香港两地的物价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并因为港深两地的交往日益便利,港币事实上已经逐步走向边缘化。 那么,内地市场需要巨额外汇的原因又何在呢?根据调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投资境内的B股市场或香港的H股市场;二是“洗钱”,将境内获得的非法收入转移到境外。 分析认为,1996年以后,每当国内的B股或香港的H股市场行情活跃时,深圳和广东的现金投放和外汇存款就会发生异动。 B股的火爆和香港股市H股板块的普遍上扬,引致大量的大陆资金从银行体系中提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香港市场,从而导致深圳在2001年5月份出现储蓄存款净下降26.4亿多元的罕见现象。 尹中立说,鉴于2001年至2002年的外汇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考虑到中国的外汇管制制度在这一期间并没有任何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境内投资者用于购买境外投资者手中B股的外汇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地下外汇市场兑换的。如果再加上以保证金形式存放的外汇资金,估计2001年至2003年通过地下外汇市场兑换的用于B股市场的外汇资金得有1000亿元人民币。 毫无疑问,通过深圳的地下外汇市场兑换的外汇主要流入了香港股票市场,其投资对象主要是H股和红筹股。我们注意到,2003年11月之前,国内股市普遍低迷,大量资金从这个市场撤离,而香港的H股指数则稳步上扬,仅从2003年6月到同年11月,香港H股指数就从2000点左右,上涨到4000点,基本翻了一番。 “我们当然不能认为H股的暴涨全部归因于内地资金的进入,但是,推断其中有相当规模的内地资金则是没有问题的。在汇率管制条件下,内地居民在H股上的投资资金,当然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外汇黑市的。”尹中立说。 进入大陆消费廉价的商品和劳务、进入大陆的金融市场,是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的主要用途。而对于大陆居民来说,他们取得港币资金的主要用途,既可能是为了在香港消费,更可能是为了在香港投资。 资本的最原始冲动就是获利,在合适的温度和环境中,地下汇兑因此而蓬勃地生长起来。 既然地下钱庄是“非法”的金融机构,那么,那些“合法”的逐利愿望由谁来担当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