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冲动淤积 央行重审调高准备金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 14:01 《财经时报》 | |
一方面,商业银行钱多得无处可用,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幅急剧萎缩,这或许说明中国货币乘数在大幅缩小;如果央行不作为,或将酿成两重后果:一是信贷冲动反弹,投资大增;另一是重现2001年的境况,商业银行惜贷造成资金大量堆积债市逐利,压低市场利率,使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重演,再度调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将大于调高利率的可能 性 本报记者 娄贝 满地都是“跌碎的眼镜”——以此来形容目前市场对央行利率政策的预期,或许并不为过。 自今年初始,无论国外一些著名的金融机构,还是一些市场豪赌的“枭雄”,或是一些市场分析人士,多少都在有关中国利率走势的预测中留下了遗憾。一个多月前,摩根士丹利添惠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国忠还预计,短期利率应会由1%调升到4%左右。 但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升不升息”这个话题似已渐行渐远,令央行更费思量的问题刚刚拉开帷幕:目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已经回至4月25日——央行调高法定准备金率前的水平,但M2增长过远偏离央行17%的调控目标3.4个百分点。 按8月末的贷款规模计算,今年底,全年贷款同比增长2.9万亿元的控制线应不会被突破,不过,低于这个控制线约4300亿元的水平,央行能否接受? 这几个数据的潜台词是—— 一方面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受到限制,大量资金无处可投。 截至上周四,代表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银行间债市7天期短期回购利率为2.0873%,这个利率较4月24日央行调高准备金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利率跌逾30个基点,相当于4月15日的利率水平。 如果央行不作为,或将酿成两重后果:一种是信贷冲动反弹,投资大增;另一种是重现2001年的境况:商业银行惜贷造成资金大量堆积债市逐利,压低市场利率,使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重演。 对于央行来说,要预防这种后果,如果在公开市场不能足够地回收目前商业银行多余的流动性,首要任务就是大规模回笼货币,使之回至比较合理的水平。 若此,再度调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将远大于调高利率的可能性。当然,这样的判断是在目前汇率不动的情况下作出的。 8月末,货币供应量增长13.6%,1~8月贷款少增5945亿元。 徘徊中的“央行” 贷款规模迅速减少,货币供应量也大幅回落,CPI指数已有见顶迹象,自去年底以来的宏观调控目前已经渐渐显效。 不过,这似乎不能给央行带来欣喜。它需要盯住的目标过多,使其各项政策工具在使用时需格外小心。目前,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已经过远地偏离了年初划定的轨道,央行今后将任重道远。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此前也指出,8月末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仅为13%,这样下去,全年货币供应量目标很难完成;另一方面,目前贷款增幅随时都有可能反弹,因为商业银行眼下有钱没处使,苦于银监会和央行的大力监控。 从最近的公开市场操作看,防止投资反弹已是央行首要任务,毕竟今年GDP增长8%左右几无悬念。9月7日,央行一反前几个月相对较松的货币政策,再度大规模回笼货币,票据发行量从此前的每周50亿元左右,突升至150亿元以上。 央行近一个月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力度虽大,但效果甚微。成交量最大的银行间债市7天期回购利率仍一路走跌,从9月6日的2.1394%跌至16日的2.0873%。 从目前持续增加的外汇占款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再度膨胀。如果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不能将其收至合理水平,再度动用法定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加大。 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谢多此前也表示,对中央银行和金融体系流动性波动影响最大的因素,仍然是外汇。如果这种趋势持续而不有效对冲,货币基础会再次扩张。从中长期看,如果外汇流入趋势不改变,调控压力会越来越大。而央行或许只能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加大对金融体系流动性的调节。 央行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显示,在目前外币占款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调控仍放在首位。 加息:渐远的背影 人民币利率升还是不升,对利率政策制订者来说仍是个问题。去年底以来,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中国,不过目前来看,升息的可能几乎为零。 事实上,M2的迅速回落,或许更多地并非由于央行银根紧缩,而是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强行压缩。目前7天期回购利率2.08%左右的水平,完全可以说明央行基础货币的供应充足,而根据“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原理,货币供应量的萎缩的主因是货币乘数的缩小。 如果央行升息,货币乘数将不可避免继续缩小,商业银行的信贷也将会继续回落,货币供应量也将紧一步紧缩。更重要的是,通缩可能趁机抬头。 大量境外资本流进国内逐利,也使目前升息步伐受阻。虽然美联储持续升息,但目前人民币贷款利率和美元贷款利率仍有近3个点的利差;加上国内人民币贷款短缺,一些外币资金趁虚而入,而此时央行调高基准利率,无疑是扬汤止沸。 最重要的是,种种迹象表明,存贷款基准利率正在逐步从央行视野中谈出,取而代之的利率市场化渐渐浮出水面。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和升息的优劣明显可见,在货币政策总量调控下,前者无疑有利于结构调整,“有保有控”,而后者将会一刀切。 “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是制度建设,不可能很快见成效。”谢多此前表示,“应使商业银行逐渐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更多地利用新制度安排,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各种利率风险的定价。” “安内应先攘外” 从数据分析,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增长,主要来自外汇占款的增加。外汇占款的来源,目前最主要来自外商直接投资、贸易结余以及外债结汇。此外经常项目的投资收益和转移支付,以及资本项目下的其他投资也是重要来源。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仍在加速流进,据商务部公布的有关数据,1~8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43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8.77%;其中8月达到近52亿美元,而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15.14%。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速度并无减缓迹象,据商务部数据,前8个月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937.92亿美元,同比增长38.89%。 中国的短期外债也在高速增长,目前已经逾越国际警戒线。中国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3月底,中国外债余额折合美元2023.21亿,比上年末增加86.87亿美元,上升4.49%。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822.5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0.66%,比上年末增加52.15亿美元。 上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还未出来,但有迹象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债资金的加速流入,和目前宏观调控不无关系。数据显示,宏观调控后的第一个月即今年6月,FDI达到创纪录的80亿美元。 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8月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3%,其中地方项目和二、三产业占主导,地方项目完成投资增长34.5%,所占比重高达95.3%。这样的变化,是否与地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关? 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 虽然目前央行仍在继续大规模地回笼货币,但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仍无止跌迹象,商业银行流动性非常充裕。这令商业银行十分难过:贷款不能多贷,那过剩的资金往哪可投?不能有效使用,经营压力势必加大。目前,只好在货币市场逐利,近而使货币市场短期利率走低,市场风险加大。 据中国货币网数据,9月21日,央行公开市场七天期正回购利率为1.82%,而在8月31日,这一利率更创出1.80%的历史低位,这与7月27日2.33%相差近50多个基点。 虽然七天期正回购利率近日较低,与其交易量较小有关,但从长期趋势看,达50个基点的跌幅则基本能说明,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逐利的迹象已经抬头。 这是否再度导致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2001年和2002年就是前车之鉴。当时由于银行惜贷,导致大量资金囤积在货币市场投机,从而使现券的收益率不断下跌。 令人心有余悸的是,30年长债发行中标利率仅为2.9%。事实证明,随着CPI指数的由负转正、央行大规模回笼资金,商业银行纷纷遭到重创,利率风险凸现 。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时报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