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全球财经观察》2004 > 正文
 

商务部转型:建立“大商务部”15个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15:23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8月召开的商务部烟台专家座谈会上,商务部长薄熙来就商务部的工作方向提出了15个研究方向。从内容上看,通过内外贸一体化,建立“大商务部”是15个议题的重点和核心。

  由三个部委(原外经贸部、原经贸委、原计委)组建、以原外经贸部为主要班底的商务部自组建以来,内贸和外贸的融合就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内贸说内贸、外贸说外贸”的情况,如何打破内外贸的分割、加速磨合尽快实现内外贸一体化也就成了目前商务部和薄熙来的首要课题。

  课题1、中国加入WTO三年来取得了那些巨大的进步(包括从数量上、质量上分析这些进步);取得这些进步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课题2、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目标是怎样实现的?它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政策推动及各起到什么作用?这1万亿美元的贸易结构是个什么样子?有何优劣势?对世界贸易意味着什么?对世界贸易格局将带来什么变化?

  课题3、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分析。与欧美发达国家纵横向比较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发展趋势如何(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此条件下,我们如何扬长避短,进行新的政策考虑和设计?

  课题4、当前世界贸易的特点是什么?总体格局是什么样的?几大板块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北北关系,欧美板块、非洲板块等)?

  课题5、我国多边、双边经济的联系。对中国经贸的利弊得失有哪些?目前世界双边、多边的现状,对我有何价值(包括东欧、东盟10+3、中非论坛、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这些经贸机制对我有何好处?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美洲、欧洲区域合作发展得很好,而亚洲今后的趋势是什么?今后中日韩、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在经贸关系方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目前对中国来说,哪个多边、双边是最有价值的?

  课题6、市场经济地位、特保、242段等条款,对我国经济有何利弊得失?应对的策略和办法是什么?

  课题7、为何要实现内外贸一体化?从经济上讲,内外贸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和依据是什么?我国和国际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内外贸一起抓的好处是什么?内外贸一体化的含义、特征、特点、要点是什么?如何在政策上推进?

  课题8、现代经济生活中,内贸(或流通)的价值表现在哪里?内贸(或流通)在经济生活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对各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将产生什么影响?内贸(或流通)在发达国家的趋势是什么?评价内贸发达程度、优势及劣势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如何评价中国的内贸发展水平?

  课题9、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内贸发展阶段的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的市场现状、前景分析。

  课题10、关于消费问题。中国市场消费需求状况与国外对比分析。包括(1)消费主体分析,如家庭、企业、政府各是什么状况,未来有何趋势?(2)消费内容分析,如住房、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医务、食物等,需求有多大,未来有何趋势?(3)消费时段分析,如可分为2010、2020等几个时段,每个时段各主体、内容在世界主体中占有多大比重?如何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区划?如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

  课题11、启动消费、拉动内需有何具体办法?

  课题12、对重点省份的经济分析(如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北京、天津、上海、中西部省份等);与当年亚洲四小龙及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沿海地区在中国经济、贸易、投资、吸收外资总量中所占比重分析。

  课题13、对宏观调控和国内经济形势的评价和分析如何入手?评价的标准如何确定?

  课题14、利用外资的利弊分析。如何看待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可能性?全球利用外资的基本态势是什么?美、欧、东北亚等各有何姿态?下一步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课题15、当前形势下,商务部应当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有何好的建议?有哪些工作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商务部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