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杨:政府应该解决宏观的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15:23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9月16日。南京兴业大厦19楼。 陈树杨坐在自己宽敞明亮的董事长办公室里,轻轻向椅子后面靠了靠,“过去企业有爹妈来管。现在不是没了,而是问题在于,到底谁是爹妈?”作为江苏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刚刚实现企业成功转型,并登陆A股,技术改造项目正要上马。看起来,正是江苏纺织和陈树杨的大好时光。 然而,陈却对前景并不乐观。“我觉得有点疲惫。”压力之下,陈树杨倦意萌生。 《全球财经观察》:江苏纺织作为纺织品行业的老牌外贸企业,3个月前终于上市并成功融资3亿。在对外贸易自主权逐步放开的过程中,江苏纺织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陈树杨:江苏纺织前身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江苏分公司。经过30年的改革,我们经历了纺织和外贸逐步放开的全过程,也经历了外贸和纺织竞争力逐步下滑的全过程。1996年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开始试点,江苏纺织棉纱出口也趋于萎缩,最后仅以出口面料花色布为主;2000年以后,私营企业进入外贸领域,很多国家更可以直接来中国生产面料,最后连面料也开始萎缩了。 《全球财经观察》:目前江苏纺织正在考虑从贸易型到实业型的战略转型,打造产业链的初衷和前景如何? 陈树杨:以外贸为主的企业,需要在实业方面有一定基础。打造产业链就等于给自己打造一个长期的供应链。主营业务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只有市场没有产品,总觉得是一条腿走路。这是我们上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希望形成两大板块。一块原来主营对外贸易,另一个就是生产、制造和研发。今后希望形成自己的国际国内营销网络,向资本市场渗透。 《全球财经观察》:转型过程中,对政策的依赖性怎样? 陈树杨:国家政策每次的调整多少都会对我们造成些困难。 一个是退税问题,纺织行业平均降低了4个百分点。而前两年棉花的原材料上涨特别厉害。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本来就很脆弱,又不忍心从工厂砍价,所以压力很大。商务部坚持在退税问题上,应该退足退到位,我支持。可是国家别的部门不接受。一个是审批问题。我们目前和无锡三棉合作进行设备改造,总投资1亿。审批前,我们把一个完整的项目拆分成三个,这样省里的经贸委就可以说了算。否则超过3000万元的项目都要报到国家。 现在需要报到发改委审批的却越来越多,发改委越改越强。很多条条框框套给企业。 《全球财经观察》: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这是中国纺织行业的一个利好。 陈树杨:不,我很担心无序进入带来的国际市场的反击。1994年美国对中国丝绸取消限制,结果铺天盖地出去,到目前为止仍然被人家看成低级产品。现在只要打上made in china就相当于打上了劣质产品的标签。 《全球财经观察》:你希望政府做什么?企业又怎么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呢? 陈树杨:取消配额是一个需要治理和自律的大问题。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要有全局观念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我们的政府部门要学会管理和规范。在反倾销问题上,企业的认识程度有差异,所以政府在放开的同时,应该考虑对行业的约束。分门别类的,倡导什么,注意什么,应该引导企业。 规划也好,立法也好,商务部应该尽量在问题出现之前有措施。政府考虑宏观的事情多一些,微观的事情应该尽量让企业去做。现在到发改委报批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调控,考虑问题能不能更长远一点?特别是在全球角度考虑中国的战略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