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央行敲响警钟 将重点控制明年一季度信贷扩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09:3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傅航 西安报道

  9月17日,全国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齐聚西安终南山下。

  已有13年历史的股份制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今年的主题本来是风险管理,但在宏观调控马上进入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时候,央行却借机给11家股份制银行行长敲响了警钟:明年央 行将重点控制一季度的货币信贷扩张,而不是四季度。

  贷款下降货币未降

  代表央行参会的是货币政策司副司长谢多,面对11位股份制银行行长,谢多坦言,在宏观层面,央行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紧缩矛盾。

  事实上,从1996年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银行贷款总量一直徘徊在10000亿元左右,整个贷款量是在下降。一直到2002年上半年,央行还在讨论如何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并曾先后8次下调利率。当时央行最担心的是,中国银行业是否会陷入日本流动性陷阱的问题。

  但自2002年下半年起,形势陡转直下。而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央行实际已从投入货币转入收紧货币,发行了2000亿中央银行票据。2002年三季度,央行提出长期国债利率偏低,通货膨胀有可能抬头,经济周期有可能上升。

  让央行感到意外的是,这次经济周期变化比以前快许多,不到8个月的时间,迅速从紧缩转为扩张。另外,在外汇市场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1994年到2001年,央行每年收回的外汇约在300亿美元;2002年将近800亿;去年超过了1100亿。

  在现行强制结汇的政策下,央行以往每年约需投入2000亿人民币收回外汇,而去年一年则投入了12000亿,可是银行贷款扩张却只需要4000亿-5000亿元。

  去年2月,央行开始布置存款准备金的调整问题,但3-4月份非典出现,上调存款准备金拖延至5月份才正式出台。

  进入2004年,宏观调控全面开始,但新的形势又让央行面临新的压力。

  原来央行预期,自美联储加息后,外汇流入有可能下降。但实际上人民币贷款紧缩后,外汇流入却在加强,通过外汇结汇而形成的货币替代效应非常明显。现在贷款的增幅明显低于货币用量,也就是说,贷款虽然减小了,但外汇结汇所增加的企业存款却上升了。谢多分析,其总体效果是贷款下降并未导致货币下降。

  但更大的问题则在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头寸并不短缺。今年上半年,货币增长基本上是在合理的指标范围内;5-6月以后,央行执行了温和的货币政策,在5月份的高峰期,对外汇实行了全额对冲,5-8月累计向市场投入4000亿人民币,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货币的平稳增长。谢多认为,商业银行手头并不缺钱。截止到今年6月末,全国股份制银行总资产40000多亿,比年初增长8.8%,各项贷款27000亿,比年初增加10.4%,存款37000亿,比年初增长12.22%。

  明年一季度是调控关键

  央行官员分析,从今年4月份开始,全国已经停止土地转让,但整个投资有可能出现恢复性上升的趋势。此外,秋粮大丰收已成定局,目前粮食价格仍然比较高,未来粮价有可能下降。

  “我们在宏观上就遇到矛盾,一方面粮食价格有可能下降,另一方面投资有可能回升,钢材已经出现恢复到5月份以前的水平。”谢多认为,生产资料价格伴随着投资的回升有可能上涨。

  他认为,这一对矛盾加上外汇流入的增加,使宏观调控面临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

  “困难在于明年上半年,外汇、粮食价格、投资这三个因素同时出现,是否会重复今年一季度的形势。”谢多不无担忧地说。

  让央行最为担心的,是明年宏观经济又重现今年4-5月份的被迫调整。央行希望明年一季度的贷款不要像今年这样出现很大幅度的上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相比,商业银行的贷款周期已发生巨大变化。为冲击规模,过去各家商业银行都强调四季度投放贷款,但如今却都强调一季度投放,年底收回。商业银行如此做法,目的是为了少提取准备金。这显然与央行的想法发生矛盾。

  “如果各行都在一季度投放30%-40%,再配合高的投资率,加上生产资料的快速上升,将对宏观政策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要求各家银行都要对宏观政策负责。”谢多认为,明年的杀伤力不弱于今年的波动,因此,央行重点是控制明年一季度货币信贷扩张,而不是四季度。

  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

  虽然央行强调商业银行对宏观政策的责任,但商业银行依然拥有信贷自主权,央行怎样用货币政策控制明年一季度的贷款,是个很大的课题。

  今年年初,在宏观形势趋紧时,曾有人建议央行对商业银行恢复贷款规模控制。据一银监会人士透露,持此议者非常广泛,甚至包括某些政府官员,当时呼声很高。

  内部人士认为,一旦实行规模控制,银行将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甚至可能出现寻租行为;但不实行规模控制,依照目前5.31%的CPI发展态势,央行非加息不可。

  “我们当时最担心两点,一个千万不要再来规模控制,另一个千万不要加息。”该人士认为,当时美联储还没有加息,如果国内加息,将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套利行为,国外资金可能大量涌入,到时若再不控制贷款规模,后果难以设想。

  最终,去年年底,央行只是让各家商业银行上报今年的贷款预测;今年,央行高层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不但没有下达直接贷款规模,甚至连指导性贷款都没有下达。

  “实际上对各行贷款都没有约束,希望各行运用资本充足率来约束自己。”该人士说。

  央行仍希望更大程度上用利率来覆盖风险,把更多的风险和自主权留给商业银行,直接体现了这次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用市场化进行调控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也反映在央行票据的变化上。

  谢多说,最近央行票据发行的期限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比如大幅度增加票据比例,其中重点增加半年以上票据,而半年恰好覆盖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半年以上票据发行比例增大,相应票据利率会走高,央行希望以此来吸引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

  “我们不要求各家银行承担宏观责任,但是你们要注意宏观管理部门对宏观管理的意图。”谢多说。

  他还提醒11位行长注意,央行发行票据期限结构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明年商业银行流动资金发生巨大改变。

  “如果这时候商业银行大量发放贷款,很可能明年一季度,贷款的流动性就没有了。”谢多预计,目前央行发行票据约为6000亿元,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明年票据发行很快将突破10000亿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超常放贷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