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 > 正文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特别报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 19:0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谭瑞岗/整理

  中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成长,平均每年的GDP增长都要超过10%。中国政府和人民都认识到,仅仅有经济的成长,如果没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如果没有人和自然、资源之间更良性的互动,如果没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经济的发展和社区的建设中,GDP能带来的财富是不是能持续就将成为一个问题。

  2004年9月10日,由《经济观察报》社和壳牌中国集团主办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在北京启动,大赛关注资源和人的关系,关注通过技术方法的改变来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大气质量、水质。大赛还关注如何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如何让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共同合作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此次评选的除了技术和方法改进的案例以外,还搜集通过有效的组织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绿色社区建设的案例。本次大赛由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由多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NGO的代表组成评委会,大赛将于明年1月结束。在启动仪式上,与会专家就“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这一专题展开了讨论。

  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与创新

  (牛文元: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我认为由《经济观察报》和壳牌中国集团共同发起的这个活动,在推进中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将会具有一种里程碑意义,所谓里程碑是指有政府、有企业、有媒体、有公众、有非政府组织共同推进的这个活动在中国的展开,应当是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值得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方向。

  我的报告题目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上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当然,推进可持续发展包括人们理念的更新,也包含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没有这些方面,光有技术是不可能完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大概都有三个基本元素,第一是发展的动力,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来推进发展比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为可持续发展走向健康和持续,就要求在各种创造财富的企业,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当中,大家都要同步地使用各种新型的节省能源、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环境的高新技术。如果一个企业始终把自己的创新和技术的更新放在前沿的话,不但财富的增长非常明显,而且对原来污染的处理能力会提高。同时国家所关注的社会创新,公众所关注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都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技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可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大量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先进工程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的过程。

  第二个元素是发展的质量,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寻求人和自然之间的平衡,这是最大的质量。如果我们的财富增长了,环境生态破坏了,那么这种增长的质量应当是不被看好的,反过来,如果我们不讲发展了,不讲财富积累了,只是保持一个固定的环境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如何取得二者之间的平衡,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个元素。

  第三个元素是公平,可持续发展本身追求的是公平,所谓的公平就是对社会分配不公平的改善,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扶持,首先包括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把扶贫包括在了评选范围当中。

  我还要强调一下提高科学技术成果本身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或者推进财富积累当中的意义,比如能源,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如何从现在的传统能源向以氢为基础的能源过渡,这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又比如说如何能够从叶绿素当中把捕捉光的这一部分提取出来,让它自然地发生作用。像这一类能源的利用,以及对于能源本身的观念上的转变,都会成为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于能源,对于资源,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改善的一种动力。

  多方合作是推进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茅于轼: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

  中国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是135个人,世界平均数字为45个人。在东部地区人口最密集的12个省每平方公里是509个人。我们在中国旅行所看到的人的密度和在美国旅行和欧洲旅行看到的人口的密度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了。所以中国的发展我相信不会跟随着美国、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发展模式,比如说我们的小汽车,即使我们将来很富的时候也不会像他们用得这么多。我们希望全世界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就是中国在富起来之后会对全世界的资源配置产生重大的改变。比如说石油我们现在每年大概进口一亿两千万吨,这肯定是石油涨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这并没有伤害全世界,因为我们出口了同样多的东西,那些东西是价廉物美的。中国的发展需要研究机构和政府共同探讨的合适的发展模式,但是最后还要通过价格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来得到实施。我相信价格能够使基本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但是光靠市场是不够的,还需要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活动。

  可持续发展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需要所有的各方——企业、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的参与。环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它跟一般的资源问题有所不同,一般的资源有效利用问题可以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因为市场是最有效的配置资源的工具。我国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以后,资源利用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总产出增加了六七倍了,使得人民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环境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市场并不能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相反市场本身还会产生很多经济学所称的“负的损害性”。像这样的问题显然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而需要有各方面的合作,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谈的题目——多方合作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般来讲,市场之外的力量最主要的就是政府,所以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问题。政府的特点是什么?它是一个权威组织,它是居高临下的,特别在中国,因此它适合于做一些强制性的规定,比如说在保护环境方面要强制性地防止过度的污染排放。这个只有政府能做,老百姓做不了。但是还有更多的事情政府做起来并不见得有优势,而是需要各界的人来共同参与,比如说爱护环境,这类的活动政府是无能为力的,它需要从学校教育开始贯彻到企业到家庭来共同努力完成。

  一些现代化的公司现在越来越理解到,不仅股东的利益要关心,而且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要关心。今天的活动也是从这个理念出发,鼓动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参与这样一个案例竞赛,这次主要是节约资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同时还有人的建设,其目的是使大家懂得可持续的概念,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中来。

  现在非政府组织(NGO)发展很快。一般来讲,非政府组织也是非盈利组织,他们不是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关心公共的利益,用自己的物质上的、时间上的、精神上的资源来改善整个社会的质量。它可以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利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来做到可持续发展,这次的活动得到了自然之友等很多非政府组织的支持,我们主要发掘通过个人的积极性,或者组织的积极性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而且这个案例具有可重复性、可推广的价值、创新的意义。这是评委会开会的时候反复强调的评价标准。

  可持续发展的草根/社区战略

  (陆建华:社会学家,中国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

  改革开放二十五年,社会发展进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的观念的成长,很多重要的观念实际上都是从专家学者的书斋里研究出来的,比如现在已经广为流传的NGO的观念、消费者权利的概念、社会平等的概念。新的理念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重要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当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这说明中国的开放进程当中理念不断的创新和扩散。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操作层面要落实在草根阶层,落实在社区,因为里面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在一些地区或者是在一些区域当中看它的过去和未来发展,看它的成就和问题,但是我们从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概念当中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实践、社会力量的组合能够有新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最后推广的社会者到底是谁,我想是整个社会成员,包括这一代的,下一代的,甚至下下一代,核心的问题我认为是能力建设,当我们把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的时候,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建设就有一个操作的途径,我们就能够避免更多的损失。

  前阶段我到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去,当地很多政府官员公开地给我讲,现在为了发展不得不承接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如果你来当这个省长,你对这样一个选择有什么样的判断?我说要看到现状,我可能会承受这种产业,但如果我认为这种发展思路是我应该有的合理选择, 这个省长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你要想到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消减负面的效果,甚至形成新的良性发展模式。

  非政府组织参与的重要性

  (陈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制定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在中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说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像中国政府一样明确地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且切实地落实到全国各级政府的中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当中。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上还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战略,是一个政府决策的战略。我们还应当看到,团体和公众参与是中国目前可持续发展实施中非常薄弱的环节。

  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更多地关注绿色GDP,一些政府官员的片面发展观受到批判,有效利用资源越来越得到认可。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农民工也受到了关注,开始废除了收容制度,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以及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包括考虑建立农民工的组织这些问题,还有针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如何防止出现西西里现象。企业现在除了关注ISO9000、ISO14000以外也关注到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ISO8000,很多国家大型建筑工程已经开始用社会评价来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在环境领域,非政府组织团体发展极为活跃,而且中国的环境非政府组织更多地融入国际运动当中。

  比如说最近关于建水电大坝的争论。取得的最显著的胜利就是2003年为了保护都江堰,很多学者、政府官员、新闻媒体和 NGO,大声地疾呼,迫使这个计划取消。怒江的开发计划也是在公众的压力之下暂时地被搁置起来,北京在公众的呼吁下制止了北京动物园的搬迁工程。

  人们分析环境NGO为什么比其他领域的NGO更有活力,因为有更宽松的环境。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外部的因素,首先环境问题因为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公众愿意参与这个问题。第二,环境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对华援助的方针以及内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更多的国际组织愿意支持环境组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NGO和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没有利益的冲突,环境NGO不是针对环境部门的不作为,政府部门也需要NGO与垄断企业集团来进行抗争,当然这种分析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我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刚才讲的外部条件,但主要是自己的问题,我想对NGO来讲,要想提高能力,首先,组织的宗旨要明确,现在很多的组织包括环境组织并不是专注一个方面,而是泛泛的所有的活动都能参加。再一个来讲在目的上有时候移动性也比较大,所以我想一个非政府组织应该致力于在某一个方向或者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活动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第二,NGO应该尽量向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般的说组织一下喊一下口号或者是号召一下就能够把事情做成功的。特别是国外,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理论,一些气侯变化的理论,最开始都是一些非政府组织研究出来以后,慢慢的被大家接受,被政府接受,最后成为政策的。

  第三,我觉得NGO能力建设也有一个自身的公信力问题,就是你的组织有公信力,在社会上得到大家的信任。确实你能代表公众的利益或者是团体的利益,而且能够为这个人群的利益而不顾一切去努力。

  第四个来讲NGO提高能力建设还需要合作,不是仅仅跟有关单位的合作,而是NGO之间也要进行合作,特别是一些资源怎么样共享,一些信息怎么样共享,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做事情。比如在国际援助当中很多的NGO自己拿了某个组织的一些资助往往就独享,很不愿意跟其他NGO分享,实际上这是有害的。

  现在NGO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基本上还是由应邀参与、被动的参与,逐步地向主动积极参与,向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过渡,但是距离公众团体和公众能够为了捍卫自己参与的权利而真正更深入的参与到实质性决策这个阶段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只有当政府明确地认识到如果在可持续发展决策当中没有团体和公众的参与会造成极大的缺失的时候,只有当企业认识到如果没有尽企业的社会责任那么它将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时候,也只有团体和公众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自己应该维护的权利,必须坚决地捍卫和参与的时候,一个团体和公众真正参与的时代才能够到来。

  希望通过这次大赛能够发现在团体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涌现的大批的具有公信力的NGO组织者、社会活动家;能够发现一些带领自己企业尽社会责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些企业家;也希望能够发现一批在环境保护领域或者说在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希望能够发现一大批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基层社会工作者,捍卫全体利益的行动者。

  现代企业的环境责任

  (王郁章:壳牌中国集团总裁)

  赋能于人是壳牌的理念能源可以使人流动起来,能源能够鼓励人与人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社会发展了,那么人们就需要用更多的能源,如果能源消耗多了,人的动感就多了,流动性就更强了,能源就使人流动起来,同时也能更进一步促进当地的公司和国际公司以及企业与个人建立伙伴关系。

  壳牌中国集团的目标就是希望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下能够成为向中国提供清洁能源,在石化材料领域领先的跨国公司。例如,我们现在参与到一个财团当中,这个财团的目的就是为从澳大利亚到广东输送液化天然气提供支持,中国政府非常愿意把液化天然气的输送扩大到整个东部沿海地区。关于太阳能我们同中国政府、荷兰政府进行合作,在新疆向78000户农牧家庭提供太阳能发电装置,最近又扩大到云南农村,今后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关于风能,目前我们没有在中国参与到风能建设当中,但是对此我们是积极地给予关注。

  目前我们在中国所进行的一些项目是促进社会发展并且体现我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在岳阳我们就有一个煤气化技术的工厂,我们利用中国矿藏丰富的煤作原料,通过气化装置生成合成气,然后再制作化肥,如果不这样以前的那家化肥厂就要倒闭,因为他的原料很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中国做的活动,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对环境也是有好处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促进当地就业方面也做了很多事情,因为你要建立化肥厂的话就需要雇人,同样煤气化技术厂也需要雇员。那么因此我们所做的这些实际上就已经涉及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也就是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南海项目上也是这样的,南海项目我们投资了43亿美元,这是中国所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当中最大的一个。在项目所在地惠州,我们不仅着眼于长远发展,也满足了当地非常严格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同样我们的项目也给当地工人的就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另外除了上述的投资建厂之外,壳牌也搞了很多社会活动,比如说在去年我们做过有关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活动,在今年我们又推动了这一次案例大赛,这些都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

  当然每一项工业活动肯定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以便使我们的活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小化,因此在中国实行项目的话,一定要满足这里最严格的环境方面的要求。壳牌公司在全球各地实行的环境和安全标准都是一样的,从而使得工业行动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是最低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问我们说为什么你们要搞一个项目花那么长的时间,这是因为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考虑怎么样尽量地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欲了解本次大赛详情可登陆新浪网财经频道或本报网站www.eobserver.com.cn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可持续发展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