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来自政府的明确信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 16:42 经济观察报 | |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上周在清华大学演讲时,以一个改革一线具体操作者的亲历,详细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思路。他说,在中小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地方操作过急,加之缺乏规范,确实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这是当时国资监管机构还没有成立,而且缺乏规范所致,但改革的方向是对的。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持续至今,这是国资委高层官员第一次对过去几年的改革 实践作出评价。这个评价并非是对当前所争论问题的直接回应,而且,在国资委成立之后,一些官员在不同场合都作过类似的表述。不过,在这样一个时候,邵宁的说法就有了特别的意味。我们曾经说过,国有企业改革牵涉众多利益群体,让更多的人参与公开讨论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里,期望各种舆论和立场完全达成一致是不现实的,但经过这样一场讨论,我们中间的一些人,观察和理解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应该会有新的角度。 在这场争论开始之后,很多关注这场讨论的人,一直希望了解官方对此的态度。而一些参与其中的学者,更期望自己的观点能够最终影响政府政策。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不介入学术之争是一件好事。因为过去我们所经历的许多事,常常因为官方说法的出现,而失去了学术讨论本应有的自由气氛和宽松环境,讨论本身也很容易意识形态化。而在这些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和问题,对于政府决策部门的意义就在于,不仅可以了解更多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看法,以此判断一项改革的民意基础,同时也可以据此及时纠正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不过,在这场争论中,不表态并不表示政府监管部门没有态度。如果留心一下最近国资委所做的工作,我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些明确的信号。 今年8月份以来,在国有企业改制以及产权转让方面,国资委先后发布了三个文件。这三个文件,一是针对国企改制和产权转让中出现的问题,对一些模糊事项作了更明确的规定;第二,要求各地全面检查今年以来所进行的改制和产权转让,内容涉及转让是否进入产权交易市场,程序是否规范,过程是否公正透明,职工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护,违法违规现象是否被及时处理等等。此外,国资委还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的统计,以便实现对国有资产流转的有效和动态监测。 这些文件是今年以来,国资委出台的相关规范文件的延续,与当前的产权改革争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我们因此可以知道,国资委所关注的问题,跟这次争论中很多学者的担心是相同的。或者说,国资委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可以用在规范中稳步推进来概括。所谓规范,就是为国企改制和产权转让建立游戏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规则,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针对已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规则,让交易的各个环节都有规可循,堵住漏洞。 这是政府监管部门的基本思路。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或者说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民营化,根本的目的是让企业获得活力,提高效率。兼顾公平,防止权钱勾结,则是我们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必须坚守的底线。否则,即使是一项方向正确的改革,也可能因公众的质疑而面对巨大的社会风险,改革最终呈现的结果,也可能与我们所期望的大相径庭。 对于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现在,我们不仅难以寻找到为各个利益群体共同接受的路径,也缺乏客观评判的工具。不过,从过去的改革实践看,在民主与法治的基石上建立透明有效的规则和监管机制,即使不能够堵住所有的漏洞,至少可以保证程序的公正。这或许并非最优选择,但确实是被诸多经验与教训所证实的有效选择。 目前,中小国有企业改制面已经超过90%,进入收尾阶段,而大型国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向的改革尚在进行之中。我们希望,国资委正在展开的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已经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国企改制和产权转让制定更合理的游戏规则,也可以为过去数年的中小国有企业改制理出比较清晰的脉络,为澄清当前争论中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