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加息在即 > 正文
 

CPI上涨再现新特点 中国是否加息等待全面考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 11:19 《财经时报》

  和讯网-《财经时报》特供

  在固定资产投资强烈反弹和新涨价因素推动CPI继续攀升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也面临新的选择

  国家信息中心 财经时报

  最新统计表明,8月居民消费物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3%,这已是连续第3个月居民消费物价涨幅达到5%以上;从环比增长看,8月居民消费物价上涨0.7%,改变了前两个月同比上涨但环比下降的走势。

  从生产物价看,8月工业品出厂价上涨6.8%,涨幅比上月再度扩大0.4个百分点。8月的数据使本以为回落在即的物价走势波澜骤起,实现全年物价控制目标近乎不可能。

  物价走势充分说明,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的困难时期,在固定资产投资强烈反弹和新涨价因素推动CPI继续攀升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也面临新的选择。

  新涨价因素

  8月物价水平继续攀升,原因何在?据统计,8月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为3.7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0.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6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0.8个百分点。可以说,在翘尾因素减小的情况下,新涨价因素是推动8月价格水平上扬的主要动力。目前的新涨价因素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第一,肉禽蛋及其制品价格快速上涨。粮食价格持续高涨是本轮价格上涨的导火索和主要动力。近几个月粮食价格一直在31%的高位徘徊不动,随着粮食入库,粮食价格再度大幅上扬的空间不大。但是,前期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饲料类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目前猪肉和鸡蛋等养殖业价格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而且涨价势头较为迅猛,成为带动目前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第二,居住类商品价格涨幅较大。今年以来,居住类商品价格一直较为平稳,但最近两个月涨幅逐渐加大,特别是8月上涨6%,比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当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

  居住类商品价格由水、电及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和租房价格三部分构成。8月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9.6%,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3%,租房价格上涨3.2%,分别比上月加快2、0.4和0.4个百分点。

  另据统计,全国有12个地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提高幅度超过10%,其中,江西甘肃天津等6个地区价格提高幅度超过20%。商品房价格的提高,间接推动了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和租房价格的上涨。

  物价走势难回落

  鉴于目前物价变动中出现的新因素,今后几个月物价走势不可掉以轻心,预计全年居民消费物价将在4.5%左右,超过调控目标1.5个百分点。

  一是因为肉禽蛋及其制品价格上涨短期内不会缓解。权威人士分析,新一轮的养殖高峰正在形成之中,由于受生猪养殖周期的影响,猪肉价格上涨的局面将会持续到明年春节,平均价格达到每500克8元左右,随后将开始稳定并小幅下降。肉禽蛋及其制品在居民生活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对相关产品价格的影响也更大,此类价格的上涨不亚于粮食价格上涨对整体物价的冲击。

  二是各地水、电、燃料上调的动力仍很强烈。上半年国家严格控制服务价格上调,但是下半年国家规定,居民消费物价连续3个月同比涨幅超过4%或环比超过1%的地区,暂停出台调价方案,而凡是符合“两条控制线”标准的地方政府仍有权出台调价方案,这样,服务价格上涨的势头难以控制。同时,由于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依旧被严控,商品房供给不会大幅增加,但需求较大,住房价格仍会快速增长或维持高位,因而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和租房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较小。

  三是粮食缺口依然存在,价格不会大幅回落。在国家三农政策支持下,今年种植业增产不成问题,初步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100亿斤,增产5%。

  但是,中国已连续5年粮食减产,仅靠一年的增长,不能完全弥补累计多年的缺口。去年中国粮食消费量为9700亿~9800亿斤,即使今年的消费量不增加,产需之间仍有600亿斤的缺口,如果进口额增加到100亿斤,依然存在500亿斤的缺口。此外,粮食结构性缺口也较为严重,如大米尤其是优质大米缺口较大,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四是工业品价格出现反弹。8月,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及钢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反弹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8%,涨幅比7月提高0.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9%,涨幅比7月提高0.9个百分点。生产性物价作为先导指标,对下游产品和消费品的价格有较大传导影响。

  加息是否管用

  有人认为“加息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原因是经济增长和投资速度已开始回落,但从目前情况看,加息利弊权衡依然十分复杂,因此不能简单处置。

  首先,8月居民消费物价涨幅为5.3%,仍是全年高峰。连续3个月的物价涨幅超过5%,肉禽蛋等制品价格大幅上涨将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有所下降,它的影响恐怕要大于粮食涨价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一个亲民的政府不应无动于衷。

  其次,全球已进入升息周期。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通货膨胀的风险正在加大,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中央银行已改变中性的货币政策,将反通货膨胀作为主要政策目标,美国已连续两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今后几个月仍有可能再次提高利率。

  英国已三次加息,如果欧元区经济出现明显复苏,欧洲央行也会考虑升息。在全球逐渐进入升息周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或许不应对此无动于衷。

  第三,使用价格手段是宏观调控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手段转变的重要体现。

  但是,上述理由是否意味着加息必然?恐怕也得不出肯定的结论。尤其是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本轮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构成,8月的数据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特征。那么,加息能否抑制能源价格上涨?能否补足粮食的缺口?能否使肉禽蛋以及饲料价格有所下降?目前看,不能。因此,这些商品具有的需求钢性和价格钢性的特点。

  其次,加息对房地产需求的抑制确有作用,但由于国家新的土地政策大力度压低了人们对房地产供给的增长预期,因此供求在怎样的价格上达成平衡,目前市场或许还在寻找,而一旦此时加息,势必会在更大程度上抑制需要,这样的抑制是良性的吗?至少没有简单的结论。

  第三,加息对抑制原材料囤积有着重大意义。但目前的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少是因为囤积所致?抑制这样的囤积,利率是不是仅仅高于通涨率就可以明显见效?

  第四,从货币供应量看,8月的M2增速已经回落至13%附近,M1增速也大幅回落至15%的附近。这样的增速似乎已经明显偏低,大有矫枉过正的味道,如果进一步使用加息等货币手段压低货币供给,是不是会引发通缩?其实,目前的货币数据已经基本满足“货币供应量增速等于GDP增速加通涨率”的常规,而一旦加息,最需要寻求新的平衡点。

  当然,加息还要考虑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汇率变化问题、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问题等,因此,它绝不是一个居民储蓄实际收益是正是负的简单问题。

  (执笔:祁京梅)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时报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