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出现了严重民工荒 四川民工却不出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9:36 四川新闻网 | |
四川新闻网消息 今年,东南沿海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引起世人关注。与此同时,我省部分求职民工却不愿意出川,不少外省企业来川招不到人———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9月9日发布信息:珠江三角洲缺工约200万,深圳用工缺口达40余 万,东莞17%的企业缺工达27万人……四川农村劳动力丰富,应对“民工荒”,应该赶快到缺工的地区去谋事做。然而,记者采访了一些打工者,他们对此却另有看法。报酬少不愿去 一位来自金堂淮口镇的农民,在成都九眼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三天了。9月14日,他向记者表示:不愿意出川务工。2001年,他曾在东莞某厂打工,月收入500多元,一天干14小时活,很累,收入仅比内地高出100元左右,他不愿再干。 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纵观沿海缺工严重的企业,多是一些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厂家。民工辛苦干活,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民工们当然不想再去。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现在省外月工资700元以下的企业招工困难。用工短缺的现象尤其以珠三角和江浙一带为甚。有数据表明:12年来,珠三角地区工人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且这些厂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又恶劣,所以很难招工。 中江县劳动局负责人张慷对此感受很深,他对记者说:今年,福建、东莞、海南等地的企业主曾到中江招工,但由于这些企业在民工中的口碑不好,没有人去。到北京从事建筑业的中江民工却多起来,达4000人左右,那里的工薪相对较高。 权益保障是个“结” 9月5日,在中江县劳动力市场,来自石泉镇的雷光文告诉记者:去年7月,他去了海南一家工厂做普工,事前说好月薪600元,干了5个月,只拿到150元。从四川到海南,来去车费360元,厂里说好报销一半,结果一分钱也没给,身份证也被厂里扣了。 欠薪、用工不规范、权益受侵害,不少到省外务工的农民都有此遭遇,这让他们感到气愤。因此,只要有机会选择,他们就会逃离那些口碑不好的务工企业。 9月14日,在成都九眼桥劳动力市场,来自资中的邓军告诉记者,到省外务工,主要是看工作稳不稳当。该市场部经理郭力则说:在用工缺口较大的东莞,制衣厂商一接到大批量订单,就紧急高价招用农民工;几个月后完成订单,又马上裁员,朝不保夕的工作让人畏惧。 如今,民工务工去向多起来,除了东南沿海,全国各地都可以去,他们当然是哪里好就走那里。据悉,今年我省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仍以3.8%的比率增长,可见出川民工总量还是在增加,只是有区域性的调整。 此外,随着省内省外工资差别缩小,我省各地相继成立了农民工工会,维权体系建立健全,令越来越多的民工选择留在省内务工。加之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一些民工感到种地划算,转而回乡务农。 务工技能是道坎 “民工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技工人才的缺乏,好的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提高务工人员素质迫在眉睫。 在成都九眼桥劳动力市场,记者询问求职者,“会做什么,有什么技术专长?”他们大多数人显得茫然,这表明我省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还较弱。省职介中心负责人对此很着急:现在省外好工作多,但是技能要求高,而现在的求职人员不能满足要求,只能眼睁睁失去良机。 金堂县竹蒿镇是四川劳务输出搞得最早的,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18年来竹蒿镇的劳务输出经历了多次转变,现在的重心是放在培训上。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加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现在无论是从自我的维权意识、还是技能的学习上,农民们都变得主动起来。现在,镇上的农村劳动力是定向输入到广东等几个用工环境好的地方,熟练工一般每月能拿1000元左右,该镇青壮年几乎都出去了,“回流”的人数很少。 本报记者 曾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