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激辩加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11:04 深圳商报 | |||||||||
【编者按】引人关注的8月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利率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走向的争论。本报记者昨天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 下面是一组专家提请注意的8月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月环比上升0.7%。1-8月同比增长4.0%;与此形成对照的是,7月CPI上涨5.3%,6月上涨5.0%。
巴曙松:应适度加息 理由:是推进市场化调控的重要一步 【本报北京9月14日电】(深圳商报记者徐香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宏观形势下,宏观政策将走向何方?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应当是降低对于行政管制措施的依赖,逐步引入市场化的调控措施,巩固前一阶段主要通过行政管制措施取得的调控成果。表现在金融政策方面,应当是放松贷款管制,适度提高利率。 巴曙松明确阐述了应该加息的理由。 行政手段延长宏观调控时间 200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在2004年上半年开始转而主要采用行政管制措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这可能有其必然性。较之间接的宏观调控措施,此时行政调控由于见效快、措施直接而成为首选。但是,行政调控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如缺乏弹性、执行方面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可能产生非经济的寻租行为等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仅仅依赖行政管制措施,不及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进行价格信号的配合、改革的配合,就可能使得初期依靠行政管制取得的调控效果出现反弹,同时也可能使得宏观调控的持续时间延长。 2004年6月份以来房地产和钢材市场等价格的上扬,从一个侧面证明,基于行政调控基础上的一系列措施,在初期阶段可能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这正是2004年4至5月份我们所见到的情况),但是不断调整的行政措施也可能会延长宏观调控的持续时间。实际上,2004年上半年,资本市场一度预期,本次宏观调控可能会在2004年底结束;从目前的情况看,调控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到2005年中。 由此看来,仅仅依赖行政手段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而没有市场化的手段与市场化的价格信号调整配合的话,宏观调控的难度会加大,并使其效果难以巩固和持续。 负利率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从价格水平和价格走势看,2004年7月份和8月份的CPI都达到5.3%,而且月环比的上升显示价格上扬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如果考虑到在宏观调控效果明显的时期,煤电油运实际上还是绷得很紧,那么,如果运用煤电油运等的增长对目前的经济增长进行修正,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较之目前公布的水平就要高,负利率的程度较之公布的水平也要高。 如果利率不能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不能反映正常的资金供求关系,宏观调控即使暂时取得明显的效果,也可能因为缺乏价格信号的配套支持而难以巩固,房地产和钢材价格在2004年中的上扬就足以说明问题。 有一些看法认为,房地产等行业是所谓暴利行业,对于轻微的利率水平的调整缺乏敏感。实际上,这种判断并没有意识到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的显著的变化,以抵押贷款为主要融资来源的住房购买者,和严重依赖银行贷款的房地产公司,都使得利率的调整已经成为影响房地产市场最为关键性的市场因素之一。 同时,储蓄下降明显和资金的体外循环,也是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这从根本上说与通货膨胀预期加剧和事实上的负利率水平有关。如果管制的利率出现明显的负利率水平,资金就可能进入非正规市场,影响调控的效果。 此外,从人民币与美元的互动关系看来,人民币利率进入一个加息周期也是必然的趋势。 赵锡军:没理由加息 理由:加息不能解决经济运行结构性矛盾 【本报北京9月14日电】(深圳商报记者徐香梅)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加息没有理由。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推理就是,8月CPI为5.3%,与7月份的CPI持平,7月份都没有加息,8月份还有什么理由再加息? 赵锡军认为,8月份CPI涨5.3%,与7月份的情况类似,翘尾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达到3.7%,,这是因为去年下半年原材料、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后,到现在还反映在CPI当中。而8月份新涨价因素为1.6%。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要加息呢?当然,进一步的分析,要等8月份所有的宏观经济数据出来后才能做出。 赵锡军认为,即使所有的数据都出来后,确实证明经济运行中存在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候首先要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现在,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有些领域确实较热,但并不是所有行业领域都是这样,而加息是一个通用手段,对整体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并不是治理结构性矛盾的工具,所以,加息根本就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 赵锡军说,现在加息的理由不是很充分,加息的目的也不清晰。对于我个人,我可以看到不加息至少能维持现状的好处,看不到加息对改善现状的好处。 如果是怕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在看起来,物价上涨的动力已经不足,另外,加息真的就能抑制通货膨胀吗?现在有些地方和企业,对一些中央政策三令五申就是不听,采用加息这样的市场手段能起多大的作用?从目前机制来看,加息能起的直接作用是很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