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企业税收百强排行榜 谁在为中国创造税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07:1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高山 北京报道 谁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亚当斯密给出的答案是,看看这个国家的税收记录吧。 2003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万亿,其中企业税收贡献占据大部分比例,那么,谁才是最大的财富缔造者? 9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03年度企业税收百强排行榜。这份榜单令人沮丧:高居榜首的仍然是备受诟病的烟草行业,其次则是广受争议的能源、电信和电力行业。但新的变化正在产生,钢铁行业重焕生机,汽车行业担当重任之时并不遥远。 中国税收命系烟草能源 排行榜显示,大庆油田有限公司以186亿排居首位,第四次蝉联纳税冠军。 大庆油田属中石油集团,但排行榜中并没有给出中石油等集团公司的合并纳税数字。国家税务总局公开书面解释是“由于税收统计方面的局限,尚不能对各类企业集团纳税资料进行合并统计”。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一位官员进一步解释说,税收征缴按照属地化原则,许多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布各地,合并统计相当困难。 这一做法为比较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税收状况带来了不便,但国家税务总局给出的这一排行榜仍然可以看出税收的行业分布。 上榜最多的仍然是烟草行业,这一状况相对数年前并无实质性变化。根据统计,前100强之中,烟草行业总纳税额达830亿元,占据100强中的三分之一席。 其次是石油化工行业。合计达到538亿元。 社科院财贸所何振一研究员说,受2003年中国GDP恢复快速增长影响,石油等能源工业需求旺盛,不管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数字都大幅提高,因此税收提高明显。 “烟草和能源行业仍是国家税收的命脉和支柱。”他认为。 电信行业则在税收排行榜中位居第三。国税总局公布百强名单上,电信企业占据10席以上。但分布并不平衡,电信行业在分拆之后,中国移 动一枝独秀,占据10席中大部分席位,而中国电信、中国联 通和中国网 通三家合计尚不及移 动通信一家。 值得关注的是,拥有中国六分之一国有资产的电力行业,理所当然被认为是纳税大户。不过,刚刚超过中石油获得中国企业500强首位的国家电网公司,未入围税收百强,颇令人意外。 国家电网公司解释说,这可能与纳税主体分散有关。国家电网公司共分为5个区域公司和约30家省级公司,各子公司独立申报和缴纳税,而税务总局并没有合并统计。 国电公司虽未入围,但旗下数家子公司却挤入排行榜中: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纳税8.8亿,大唐发电股份公司16.9亿上海电力公司17亿,山西省电力公司15亿,陕西电力公司9亿。 钢铁飘红 汽车失落 2003年纳税排行榜中,钢铁企业税收增长最为突出。 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影响,钢铁等原材料需求旺盛。同时2003年钢铁价格也开始上涨,这促成了钢铁行业利润的大幅飙升,同时钢材反倾销措施实施进一步保护了国内的钢铁企业。 中国第一大钢铁公司上海宝钢股份公司税收由2002年的38亿飙升到到2003年的72亿,而名次也由第9名晋升为第7名。 受益的不仅仅是宝山钢铁,整个钢铁行业都如沐春风:鞍山钢铁集团纳税总额由24亿增长到36亿,武汉钢铁集团由17亿增加到26亿,本溪钢铁集团由13亿增加到16亿,包头钢铁集团由9亿增加到11亿,邯郸钢铁由8.6亿增加到11亿,安阳钢铁由7.1亿增加到10.8亿。 社科院财贸所一位研究员分析说,钢材销售的旺盛,自然带动增值税税收的增加,同时价格的上涨,使钢铁企业盈利增长迅速。 2003年税收大幅增加,汽车制造行业同样功不可没。 上海通用表现最为抢眼,纳税额由2002年的24亿增加到43亿,税收总额直逼行业龙头上海大众。而一汽大众也实现飙升,由29亿增加到39亿。相形之下,上汽大众增长幅度稍微逊色,由40亿仅增加到45亿。 而首次进榜的广州本田表现不俗,一跃成为排行榜的26位,税收总额为23.8亿。进榜的还有重庆长安汽车,由8亿增加到10亿。 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汽车行业在2003年成为最热门行业,但若要成为税收支柱还为时尚早。 金融业是扶不起的阿斗? 税收排行榜中,金融企业入围数量甚少。国家开发银行以81.7亿列总排名第四位,列金融企业第一位。 上榜的还有中国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但这似乎与金融企业的地位并不相称。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金融企业资产高达24.5万亿,并且企业规模优势突出,为何只有区区几家上榜?而排名首位的却是资产规模不及四大银行中任何一家的国家开发银行。 国开行财会局杨副局长表示:“国开行近年来在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国家信用与市场业绩的统一,为纳税金额的稳步上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国开行属政策性银行,各分行的营业税由总行汇总清算统一缴纳。” 同时,国开行的盈利较多,主要经营指标已经达到国际一流银行的水平,“去年总税收中所得税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占到了70%的份额,营业税只有30%。” “另外,国开行拨备计提达到100%,去年计提呆账准备甚至到达到150%,超过部分也要交税。”杨副局长表示。 因此,考虑国开行的盈利水平和纳税方式,名列金融企业税收第一,自然可以理解。 但另外三家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均未上榜,却令人困惑不解。 按照常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虽然盈利水平不高,但总收入相当可观,仅营业税收入就可能达几十亿,缘何不在榜中? 根据建行2003年年报,建行应缴纳的税收合计约55亿,工商银行年报显示应缴纳的税金约73亿。 工商银行财务部一位人士说,工商银行往年纳税额中有许多多交的部分,可能在2003年进行了抵扣,造成工行并未上榜。 但另一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 中国银行财务人士说,所得税一般由总行汇总清算缴纳,而营业税则由各分行机构在当地申报。 但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赋予了特别优惠的措施,经过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批准,可以用税前利润核销不良贷款。而其他的非信贷损失如房改损失也可以在税前列支,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国有银行上榜少与国税总局按照属地征收营业税有关,”中行财务部人士说,“各地分行纳税,而国家税务总局并未将各分行合并在一起。”但因各分支营业税申报与稽核分两条线,所以对具体的营业税数额他们并不太清楚。 除四家国有银行外,众多股份制银行也未能上榜。从整体财富创造效应来看,金融企业如担大任还需不少时间。 统计差异致民企集体失落? 根据国税总局的排名,100强纳税企业,民营企业无一上榜。山西海鑫国际钢铁公司以2亿元的纳税额排名民营企业纳税总额第一,其次是长沙远大和吉利汽车。 而刚刚评选出的民营企业500强前10位联想控股、复星集团、江苏沙钢集团、东方集团和万向集团等甚至都没有出现在民营企业纳税100强之中。这多少令人感到意外。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存在问题,不够合理,或者一些民营企业采取了避税的措施,”社科院财贸所一位研究员表示,“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排行榜本身存在问题。” 他还表示,即使一些民营企业进行避税,也并不表明民营企业违反法律,对社会财富贡献不足。“每个企业都可以在合理的法律框架内节约税收,这本身无可非议,”他说。 但多数民营企业称这一排名并未揭示其真实纳税状况。一位接受采访的著名民营企业集团董事长表示:“我们集团2003年整个纳税额达30亿元,但在排名中却没有进入100强。”他说,“不知道国税总局的排名口径如何划分”。 而国税总局计划统计司对此的解释则是“工商注册登记中尚没有“民营企业”划分规定,故仅对工商登记注册类型编码为17的私营企业进行了排名。”那么众多混合经济成分中的民营部分并未计算在内。 显然这一统计口径的差异,导致众多著名民营公司没有最终上榜。 房地产:财富巨人与纳税巨人的距离 见习记者 阴雪 北京报道 恐怕连潘石屹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红石建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他更愿意别人知道SOHO中国有限公司)纳税额会位居房地产业全国第二。虽然他对本报记者并未表示出太多的惊讶,“我没少交一分钱的税,也不会多交一分钱的税”。 在由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公布的2003年度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纳税十强榜中,潘及其夫人张欣领导的红石建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7788亿元领先排名第五的万科,位居第二。 遗憾的是,房地产业虽然被看作是财富大量聚集的行业,但在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中,不曾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入围,即便是房地产行业中的纳税状元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纳税额也仅为19900万元,与全国百强中的最后一名(87323万元)尚有数倍的差距。 分散性行业的“税经” 对此,潘石屹表示,房地产业是分散性行业,财富巨人不是纳税巨人是很正常的事。 地产业虽然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但这一行业却在全国拥有4万多家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企业,并且在这些企业中,没有哪几家甚至哪一家的实力异常强大,最大的地产企业万科占全国的市场份额也不过1%,因此比起电信、石油、烟草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房地产业的有限资金被分散到庞大的队伍中,其密度无疑是极低的,相应的每一家企业所缴纳的税款数额也并不能达到人们料想中的水平。 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也使得一些房地产企业可以减少纳税。“比如在北京的一些远郊区县注册公司,就可以少缴纳35%的税,而这些公司的开发区域却没有任何限制。”潘石屹认为地方政府的种种优惠政策的确能够起到吸引投资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国家的应收税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流失。 房地产成税务稽查重点 理由虽然充分,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量与纳税程度失衡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从网络上众多的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研修班火热招生的状况也不难看出,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少企业把不应花费的力气用在了研究纳税筹划空间、规避纳税风险上。 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去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83号文件)和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征管的国税发200389号文件。而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把房地产行业列为本年度专项纳税检查工作重点,一些省市也纷纷出台专门针对房地产企业的纳税新规。 尽管如此,潘石屹还是认为,其实房地产企业想要逃税也是不太容易的。“因为都是不动产,跑得了房子跑不了地。”此外,银行贷款也要实报实销,如果虚报计税价格,开发企业得到的贷款也会相应不足。 同时他还认为,随着房地产业内不断出台新政策规范市场,开发商想要非法避税将会越来越难。例如:近期房地产行业内的大动作、被业界形象地称为“8.31大限”的国土资源部71号令为协议出让土地时代的终结划定了最后期限,如今随着招标、拍卖、挂牌这扇大门的逐步打开,全国的土地交易开始走向全面的公开透明。 开发商原来的收益主要为土地收益和销售收益两大部分,协议出让使土地收益成为开发商收益的主要来源,有些甚至不需要很好的销售收益也能取得不错的整体效益,由此导致业界存在一些“大公司”,人们却不知道他们开发了哪些产品。相应地,暗箱操作的增多和销售收益的减少使得这些公司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税负。 而土地交易的公开透明无疑使开发商们取得土地的成本逐步与市场接轨,随之而来的土地收益变得极为有限,企业要想盈利,更多地是依靠于销售产品以及服务的收益。因此,潘石屹分析认为:“土地交易的公开透明,也增加了开发商纳税的透明度。” 地产纳税巨人仍很遥远? 对于纳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责任,在商言商的潘石屹表示“我没少交一分钱的税,也不会多交一分钱的税”看来,有“商人中更为纯粹的商人”之称的房地产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而作为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及责任,可能更多地需要国家制定税务制度来保证。 为了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行为,使每一位纳税人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税务制度的不断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潘石屹从纳税人的角度表示,今后税务制度的改革应该本着便于纳税人纳税的原则,例如纳税的税种及计税方法等较为专业的规定应该更加简单明了,便于理解。 纳税制度也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如果那些享受纳税优惠政策的公司与正常注册的公司竞争同一地块,显然大家不在相同的起跑线上,竞争起来难免会使这些正常纳税的开发商感觉心理不平衡”。因此,潘石屹认为不适当的优惠就应当取消,这样才能保证纳税过程中应有的公平,同时也为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但是即使各方面政策的不断完善并联合产生作用,潘石屹认为房地产企业照章纳税的额度也很难达到目前纳税百强的前列水平。“现在的政策会使小企业逐渐灭亡,但即使将目前的数量减少四分之三,全国仅剩一万家房地产企业,单个企业的纳税额度也不可能名列前茅”,虽然万科只占全国房地产市场份额的1%,但也并非很多企业能轻易追上万科。 曾有业内人士预计,房地产行业中出现占市场份额10%的企业都不是短时间内轻而易举的事。因此今后即使开发商之间大举合纵连横,催生出地产界航母级企业,也不会出现像如今的石油、电信等行业那样近乎垄断的情况。 也许,地产界的财富巨人们永远不能成为纳税巨人,但纳税巨人或许也并不应只是简单地以单个企业的绝对数量来衡量。(新浪财经注:本文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