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打出组合拳 避免了一次经济大起大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3:18 中国经济时报 | ||||||||||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是政府一项重要职能,而且自去年以来,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避免了一次经济的大起大落。今天在北京开幕的“2004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演讲中这样表示。 宏观调控初见成效,避免了一次经济大起大落
马凯说,保障国民经济这艘大船能够平稳地运行,不出现大的颠簸,不出现大的起伏,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外部环境。经过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实践,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经验日益丰富,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 他说,自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针对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等等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着眼长远、标本兼治,主要运用经济办法和法律办法,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调控,缓解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看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一种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历史将证明,这次宏观调控避免了一次经济上的大起大落,这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好的保障作用。 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打的是组合拳 就外界对目前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的一些议论,马凯回应说,坚持这种观点的重要依据是,认为我们没有实行运用利率的手段,但这只是经济手段的一种,而这次中国政府实施的宏观调控一开始就强调,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可以说打的是一个“组合拳”: 在货币政策方面,从去年4月份开始就针对流通中的货币过多现象,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发行央行债券的手段,连续对冲了3000多亿元货币,这就是经济的手段。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份,央行两次调整了银行准备金率,对于减少流通中过多的货币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利率方面,央行也决定扩大基准利率的浮动幅度,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过去贷款利率只允许上浮30%到现在可以上浮70%,对于信用社来说,上浮幅度可以达到100%,这样扩大了利率的灵活程度。而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的贷款还没有真正上浮到所能够上幅的程度,还有上浮的余地。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央政府在抑制一些增长过快过热行业的不健康成长的同时,同时加强薄弱环节,正是这样,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而新增的收入相当一部分都集中用于加强薄弱环节,包括支持农业,支持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等等,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解决粮食生产连年下降的问题方面,也没有采取简单的行政手段,指令农民只能种粮食,不能种蔬菜、水果、养鱼等等。一方面中央采取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措施,采取给农民直接补贴和种粮补贴的措施,支持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特别是中央政府实行了最低收购价制度,如果低于最低收购价,中央政府就指派一些国有的企业入市收购,拉动价格,这也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方面,中央政府也没有简单采取关停并转等行政的办法,而是采取了适当提高投资企业的自有资本金比例的办法,对于抑制盲目投资起了积极的作用。 至于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马凯说,这也是必要的,因为这一轮经济发展产生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或者局部过热的因素,有些是由于企业经营行为造成的,盲目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政府的不合理干预造成的。对于企业经营中产生的一些误区和盲区,那需要通过市场调节,市场竞争和法律约束解决。但是对政府行为造成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辅之于行政手段去解决,这也是必要的,也是国际惯例。 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将进一步落实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肯定此次宏观调控的成效同时,也提醒要清醒地看到,宏观调控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稳定政策,冷静观察,巩固成果,防止反复,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注重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马凯也提到,今后,政府还将统筹兼顾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宏观调控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时期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不断丰富宏观调控内涵,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记者 杨良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