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汽车业 > 正文
 
站直了 没趴下 明年进口车市场价格不会大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09:55 河南报业网

  2004年12月11日,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三周年的日子,涉“世”近三年,WTO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银行业成为最激烈的战场:外资银行跑马圈地、花旗收费、“爱立信倒戈”……拼杀中,中资银行初尝竞争之涩;被公认受冲击最大的汽车行业并未像人们预测的那样被打趴下,国产车产销两旺的繁荣和进口车关税下降缓慢的现实,让汽车商多少松了口气,但频繁的降价风波却让消费者喜不自禁……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越过WTO的门槛,不难发现,一些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变化也在不经意间发生。外商投资的涌入,给白领带来了大量的择业机会;现代零售业的开放,让质高价廉的物品更加丰富;现代金融业的开放,人们除了可以在中外资金融机构间进行更多选择之外,还可以更多地享受竞争带来的好处。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我国对一些部门和产业采取的过渡期保护措施将于今年年底到期。随着三年保护期的结束,许多行业将面临外资品牌大举涌入国内的冲击。老百姓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本报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WTO保护期结束之际看影响》系列报道,将客观描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效应,分析加入世贸组织给经济和百姓带来的影响。

  影响一 许可证迅速“缩水”

  国庆节前的车市弥漫着价格战的硝烟。省会某事业单位的张先生在北环车市转悠两圈后发现,日益平民化的车价让他心头滋生出几分想买车的冲动。他把购车计划与同事商量,不料遭到几句“忠告”:现在不是最佳购车时机,明年还要大降价,后年买最划算。

  这种“忠告”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加入WTO承诺,我国对汽车产品的过渡期保护将于今年年底到期。从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实行多年的汽车进口配额管理,并继续分三次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直至2006年7月1日将进口整车的关税降至25%。在几拨震荡之后,进口车价最终会在后年“软着陆”,国产车价自然会跟着“下坡”,购车者要花的钱肯定越来越少。

  其实,进口车市一直保持着对“春江水暖”的“先知”。早在去年年底,距离进口配额取消还有一年时,一向紧俏的进口车许可证便像轰然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十来万元的身价“齐腰折断”,今年春节过后,每张许可证更是落到三四万元的跳楼价。这一本来不具现金价值的纸片,在经历车商们一番番爆炒之后,终于悄然回归,就像粮票、布票一样,将成一个特殊时期的见证。炒家们清楚,这些许可证如果到了明年还握在手里,将是废纸一张。

  许可证“缩水”直接带动车价下滑,市场上畅销的丰田佳美(2.4升),去年上半年还卖到43万元,弹指一年间,竟滑到了32万元。一些去年没赶上购车的消费者不但没懊恼,还在感叹“迟饭是好饭”。而对一些进口车商来说,猴年里感觉到的是车价“两岸猿声啼不住”,“幸福时光”留也留不住。

  影响二 价格变动“惊心动魄”

  5月,北京某公司一位职员在当地一家专卖店给公司买了辆别克GL8车,谁料第二天就降了3万多元,对这一戏剧性结果公司给他两种选择:要么自担损失,要么离职。这位职员成为国内媒体报道的因汽车降价而丢饭碗者。不过,在随后降价成为主旋律的日子里,车市出现几个“冤大头”已不再是稀罕事。

  这一年,车市有太多降价的理由。这是加入WTO的第三年,国内汽车业已感受到阵阵心跳:进口车价大玩三级跳;许可证一步步迈向报废边缘;关税还在进一步下调;人们对车市降价的预期从没像今年这般强烈。而此时,前几年车市井喷引发的各路资本涌入,让国内汽车业产能迅速膨胀,库存压力急剧增加;偏巧这时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出现一连串不和谐音符:汽车消费贷款持续收紧,成品油价接连攀高,车辆保费不断上调……今年4月份,高烧了几年的车市冷不丁就遭遇了一场“倒春寒”。

  5月17日,上海通用公司旗下多款车突然降价,最高降幅5万元。厂家称:WTO全面开放前,国内中高档车提前与进口车价实现接轨。这一接轨之举很快引发了中档车市的价格地震:几天后,东风旗下的多款车型打起降价大旗;6月中旬,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联手发动降价攻势。此后,中档车市里,人们听取“降”声一片。一次三五千元的降价,对老百姓来说,再也瞧不到眼里。

  从8月底开始至今,国内中档车市再次表演集体跳水秀。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消费黄金周就在眼前,商家能否捞到黄金,还要看消费者是否赏脸。

  影响三 经销商忍痛“割肉”

  在省会一家汽车专卖店,王女士看到一款赛欧车,厂家定价7.88万元,而商家报价仅6.88万元。从今年六七月份起,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与厂家步调不一致起来。

  不愁销售愁车源的时代告一段落,新车加价渐行渐远。习惯了红火日子的汽车商家,耐不得车市持续冷清。在他们看来,如今厂家的降价常常跟不上市场的节拍,“按厂家定价基本卖不动”,在抱怨声中他们主动挑起降价大旗。

  商家售价低于厂家指导价两三千元已成家常便饭,差个万儿八千也不足为奇。一向不喜欢车商在价格上各自为战的生产厂家,此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位业内人士形象地说:经销商主动降价是迫不得已,最终把生产厂家给拖下了水。

  由新车加价到割肉降价,商家们“拿得起放得下”的背后,是WTO影影绰绰的影响。根据加入WTO承诺,我国全面开放汽车分销领域,从2002年起已允许汽车连锁店有条件地合资,到2006年将取消数量及控股限制。这是一场与WTO开放速度的赛跑:这两年,国内车商在各大城市跑马圈地,各品牌汽车专卖店、4S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过去主要存在于不同品牌间的竞争,今年同时演化成同品牌商家之间的淘汰赛。在一些车商云集的大城市,实力不济者开始退出市场。

  厂家调价,商家降价,消费者闹得一头雾水,汽车销售商也犯晕。经销商对车价的主导,也冲击着人们的购车习惯。过去,买车挑的是品牌和款式,今后还要选车商,将来就像买电器找国美、苏宁一样。WTO在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甜蜜的烦恼。

  影响四 售后服务更加贴心

  8月23日,深圳一家汽车生产厂家向消费者承诺:从即日起至明年1月1日购买任一款车,其间若有降价,车主可获差价补贴;同一车型多次降价,车主可享受多次补贴。

  面对车市的价格冲击波,更多消费者担心“今天购车,明天大跌”的“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降价对车市的刺激首次出现递减效应,就连二手车市也未能幸免。一向“不识愁滋味”的车商,今年一门心思寻求突围。“降价补贴”成了今年车市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在各地汽车厂商纷纷举起补偿牌之后;9月初,上海一家经销商更是推出按比例“保价回购”计划。他们要让买车者把心放在肚子里。

  9月1日,上海大众汽车在全国30个城市发起了“特选二手车”计划,而最早开展置换业务的上海通用汽车在8月底便先发制人,推出全国性“诚新二手车”优惠置换活动。以旧换新的一箭双雕之举越来越受到厂家青睐。9月初,一汽大众宣布,按照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建造的14个“奥迪3A二手车”展厅可能年底前投入运营。奥迪全球二手车业务在中国的布局初步奠定。

  根据承诺,加入WTO以后,外资可进入国内涉及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维护保养和运输等与分销相关的整个服务领域。据一些媒体报道,国外几家汽车快修业和零部件巨头都在做着挺进中国的计划,因为这个庞大市场太让他们“垂涎”了。在国外成熟市场,汽车后期服务消费占据百分之五六十以上份额。而眼下,我国汽车服务的后期延伸还很有限。不过,大量信息表明,汽车产业的竞争正由新车销售向后期服务转移。

  影响五 消费者福音串串

  6月下旬的一天。河南车主张先生接到千里马汽车经销商通知,他的汽车因燃油箱隔热装置与排气管间隙不够大而要被召回维修。这是国内第一次与全球同步的汽车召回。而在过去,我国汽车消费者在国外汽车厂家的统一召回中总是遭到不公平待遇。

  我国车主在召回制中享受到世界公民待遇,是因为我们有了相关法律。今年3月15日,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定于10月1日起实施。千呼万唤的汽车召回刚一“上路”,就为国内消费者撑了腰:6月18日,长期以来汽车生产厂家遮遮掩掩的召回制度在离正式实施还有3个多月之际,被一汽轿车和广州本田率先执行,部分千里马、本田雅阁用户提前沐浴了召回这一阳光雨露。WTO全面放开的前夜,我国汽车产业与世界玩家同台竞技的各种游戏规则,给消费者带来一串串福音。

  “对消费者来说,‘召回’是锦上添花,‘三包’则是雪中送炭!”汽车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语未落,3月下旬,国家质检总局传来消息:汽车“三包”规定进入立法程序,年内可能正式出台;过去比登天还难的汽车退换很快将有处理依据。

  6月1日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行业发展和汽车消费梳理了思路。8月份,全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获准开业。我国加入WTO之日起,就已允许非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提供汽车贷款融资等业务,这一略显迟到的“音符”,意味着汽车消费中外资金融这块坚冰已悄然融化。

  影响六 国产车受挤压不会太大

  前些天,王先生看车时不禁吃了一惊。一款日产风度3.0价格由五六月份的32万多元蹿升到了近34万元,与此同时丰田佳美以及奔驰等也在涨价。而此时,整个国产车市仍旧低迷,距离进口车配额取消仅剩下三个多月光景。

  进口车降价之路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泻千里。据了解,这些涨价车型基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已实现或即将国产,其在国内市场存量已非常小。根据加入WTO承诺,我国从2003年起取消对汽车生产者生产类别、车型等限制,中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吸引着许多外资厂家选择合资之路。因为进口车成本牵涉多项因素,即使到2006年仍然会存在高达50%以上的进口综合税率,进口车和国产车间依然有不小的价差。

  在一些业内资深人士看来,明年1月1日,在取消配额的同时,进口车将实施登记制和落地完税制等,这会加大进口车商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有关部门在遵守加入WTO承诺的前提下,对整车进口的调控战略已趋明朗,这些政策客观上将限制进口车的数量。目前,进口许可证已缩水,进口车关税水平离2006年25%的目标只差12.6个百分点(3升以上)和9.2个百分点(3升以下),期待明后年进口车价再大跳水已不太可能。由于大批畅销品牌来国内合资,明年进口车市场容量不会太大,国产车也不可能受到太大挤压。

  不过,在向2006年7月进军的过程中,国内汽车价格肯定是逐渐走低,像绝大部分走向成熟的商品一样,购车者在享受WTO带来实惠的同时,还将得到汽车厂商日益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一点毋庸置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进口车市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