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贸热集安 服务看海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07: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王国良 自从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宁静的边境小城集安热闹起来,这也给集安海关的报关厅带来了不少新变化,通关科科长王建民最大感触就是,蜂拥而至的游客带热了边贸市场,海关更忙了,同时也要求海关工作流程更规范,服务水平更高。
边贸是吉林省集安市的支柱产业,据集安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集安市边贸进出口总额为949.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1.9%,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长,7、8月份更是火爆。 集安海关关长崔恒利说:“集安海关是集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我们只能自我加压,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通关要求,只有54名关员的集安海关实行进出口货物24小时通关。1—8月份有1800多人次加班,总加班时间超过4000小时。 青石口岸是集安市对朝鲜的陆路临时性口岸,这里交通便利,朝鲜货源充足,边贸企业乐于在此过货。1997年后,集安海关克服困难坚持在该口岸常年开关。“放着办公室不坐,偏跑到这地方来日晒雨淋,有人说我们不会过舒服日子。我想,只要企业舒服了,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正在青石口岸忙着查验货车的关员沈恩彬这样说。如今,有10多家边贸企业在此过货,每年的过货量达到2万多吨,青石口岸变得一派繁兴,“临时”口岸成了“热点”口岸。 集安市进出口公司的于经理即使再忙,参加集安海关召集的经理座谈会还是雷打不动。多年来,集安海关与边贸企业形成定期召开座谈会的习惯,海关及时将边贸情况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告知企业,企业将边贸经营遇到的难题向海关反映,实现了关企信息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