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节俭开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2日 10:20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刘航 北京报道 9月9日下午,多位北京市民出现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内,静心旁听在此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他们在会上共同关注的焦点,是北京市政府向市人大所作的奥运场馆建设情况报告。
细心的旁听市民注意到,在报告中,“节俭办奥运”这个耳熟能详的短句被多次提及。自从今年7月底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暂停施工以来,“节俭办奥运”已成为多次高规格会议的主题词,北京市及北京奥组委的高层官员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数次解读这几个朴素而又耐人寻味的词语。 “我们要求将‘节俭办奥运’的方针贯穿于奥运筹办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北京接过国际奥委会会旗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字字铿锵。 这一方针正迅速“落地”于现实层面。就在9月9日会议召开前夕,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北京市奥运场馆布局和建设施工的调整方案已初步拟定。同时,有关部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预算调整工作正加速推进,新预算初定于明年5月对外公布。 奥运场馆全面“瘦身” 作为“节俭办奥运”的核心举措之一,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调整工作正走向纵深。 9月4日,北京市发改委奥运项目办公室官员在“2004年北京奥运经济论坛”上透露,奥运场馆的优化调整方案已大体拟定,日前已向市领导汇报,下一步将报请市政府审批。 该官员未披露调整方案的具体内容,但表示此举将节省开支达数十亿元人民币,这一概数是发改委、规划委、财政局等部门与项目法人谈判所得的初步结果。他指出,由于方案调整所带来的合同变更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将增加部分费用,因此奥运场馆的最终建设成本尚无法确定。 此前,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已于7月30日停工,随即进入方案调整阶段。以此为起点,其他奥运场馆的调整优化工作全面推开。 对于奥运场馆的调整动向,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日前介绍说,调整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优化场馆的设计方案和布局调整,根据工程进展不断对方案进行必要优化;提高现有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有些原计划永久性场馆改为临时场馆;推迟部分场馆的竣工日期,原计划2006年底前基本建成的场馆已被推迟到2007年;部分场馆的开工日期由2004年推迟到2005年。 记者辗转获得的进一步信息显示,此次调整将涉及绝大多数奥运场馆。在优化后的建设方案中,新建永久性场馆的数量将大幅减少,对现有场馆的改扩建工程直线上升,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也被提上相当高度。此外,众多场馆还将进行更为深入务实甚至是推倒重来的科学论证。 与此同时,与奥运场馆相配套的辅助设施也将进行调整。已基本明朗的信息是,“鸟巢”的屋顶结构将有较大变动,五棵松篮球馆的商业建筑面积将大量缩减。另据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一级开发商北京新奥集团公司人士介绍,在该中心区内,原计划用作绿地的相当面积地块已被改为远期发展用地,原计划投资6亿元进行路面下沉的大屯路可能不再下沉,其开工日期也被推迟。 这只是北京奥运场馆“瘦身”运动的部分动作,而场馆“瘦身”只是北京“节俭办奥运”整篇文章的起始段落。据了解,调整场馆建设方案的同时,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节俭”行动已经展开,触及投融资体制、招投标机制、决策程序、预算体系等深层次环节。 新预算将有多项调整 奥运场馆“瘦身”带来的成本削减立竿见影。仅以“鸟巢”为例,这项国外设计师主导设计的标志性工程的造价,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已从最初的42亿元一步步锐减到20亿元左右。 这些变化将直接体现在调整后的北京奥运预算中。按照目前的计划,新预算将于明年5月正式出炉。记者联系采访时,北京奥组委人士表示,预算中的安全保卫、公共卫生等多个项目将有大幅调整。 据记者了解,奥运预算的调整工作从去年即已开始,北京奥组委组织的专家和专业公司目前正加紧工作。 此前,北京于2000年12月编制出了申办时的奥组委(当时称奥申委)财政预算,这一预算中,北京奥运会的运营支出为16.09亿美元,收入为16.25亿美元,收支相抵后盈余1600万美元。 当时主持预算编制工作的北京奥组委执委、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纪中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坦陈,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份预算在安全保卫、通货膨胀、人员费用等方面考虑得不够充分。同时,该预算是依据既往经验做出的概算,很多项目没有进行详细统计。 北京申奥成功后,魏纪中提出建议,邀请更多的专家对预算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整。他指出,申奥时的支出预算中,安保等项目预算过少,而开、闭幕式等项目则相对过多。同时,收入预算较为保守。这些项目应结合变化后的情况做出调整,并相应进行细化。 据魏纪中估算,国际奥委会分配给北京奥组委的电视转播权收费和TOP计划收入分成总额约11亿美元,这一数字将占到奥组委全部收入的一半左右。在组委会的运营支出方面,他估计总额与收入相差不多,两者相抵后略有盈余,这些盈余将用于发展国内、国际体育事业或其他公益事业。 长期关注奥运会财政情况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研究部副部长林显鹏认为,北京的奥运预算在多个收支项目上有优化调整的空间。 据他估算,北京奥组委从国际奥委会获得的分成约为10.3亿美元,国内赞助约为4.5亿-5亿美元,门票收入3.5亿-4亿美元,特许经营收入约1亿美元,加上奥运彩票、纪念币、邮票、利率等方面的进账,其总收入有望达到22亿美元。这一数字与魏纪中的预计基本一致。 在支出方面,林显鹏大幅增加了安保、信息技术等项目的预算,并对门票销售支出、火炬接力费用、奥运村运营费用等进行了微调。在他的估算中,北京奥组委的运营支出总额约为17亿美元。 奥运思维悄然转变 “调整的意义不仅在于把成本降下来,还在于使整个办奥运的思维方法产生变化。”对于始自“鸟巢”的奥运场馆建设方案调整,北京奥组委执委、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纪中日前表示。他指出,将来要改变的不仅是一个“鸟巢”,其他设施和项目也要根据“节约办奥运”的方针进行调整。 在他看来,评判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客观标准,是能够满足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参加者的要求。尽管雅典奥运会除文化外乏善可陈,但这届奥运会恰如其分地达到了这些要求,其所遵循的“合理,实用,能满足要求即可”的观念值得北京借鉴。 事实上,国际奥委会近年也在大力推行“合理,实用”的观念,并利用这一观念来主导奥运会的“瘦身”行动。“瘦身”的积极推动者是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他试图通过采取措施减轻主办城市的负担,来为不断膨胀的奥运会注入可控和可持续的基因。 在魏纪中看来,此乃奥运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近年随着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飞速发展,国际奥委会向电视转播机构和赞助商收取的费用逐年上扬,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后两者对国际奥委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些要求最终转嫁到主办者身上,从而给主办者带来沉重负担。 罗格显然已经意识到这种不断加重的负担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致命冲击。他在今年6月的一次谈话中坦言,长此以往,只有最发达国家的最发达城市才能举办奥运会,这违反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参与的宗旨。 为推动奥运“瘦身”,罗格在2001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如何减轻奥运会主办者负担。在2002年12月的墨西哥年会上,该委员会提出119条建议。这些建议的核心思路是缩减赛事规模,使标准回归到合理的轨道,使所提供的设施在效用、效能上满足要求即可,不必追求过于超前。 有未经证实的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在119条建议中,已有64%在雅典奥运会上执行。国际奥委会的专家称,北京奥运会推行的程度将高于雅典。 魏纪中指出,相对于国际奥委会2001年起步的“瘦身”行动,北京奥运会自我调整的步伐在初期曾略显滞后,主要是囿于“兑现承诺,不失信于世界”的传统观念束缚。据他介绍,其他国家办奥运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申办时的承诺往往都会进行或多或少地修改,其中包括场馆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