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洪水突袭四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 12:01 经济观察报

  洪水突袭四川

  -本报记者 岳战野 四川达州报道

  营救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冯宝生撩起裤腿,膝关节上一个红肿的包和膝盖一样大。这只是他全身几十处伤口之一。这个动作让这位48岁的达州河市机场总经理,一下子就将时光拨回到48小时之前的9月5日——置身于滚滚的洪水,心中蔓延着无边的恐惧。

  “9月5日中午12点,我发现了洪水上涨得异乎寻常,眼看着就要漫上跑道。我赶紧命令在场的30多名员工立即拆卸机场的重要设备,搬到跑道上准备打包转移,可还没有来得及装车,跑道上的水已经齐腰了,汽车连火都打不着了,我只能让所有的员工撤离。” 冯宝生说。平时从跑道到仓管楼和行政楼只需一眨眼的工夫,而这天,最后一批撤离的员工到达行政楼时,水浪已经扑到了脖子。

  留在最后的冯宝生只能撤到最近的仓管楼与先到这里的几名机场公安会合。就在这时,冯听到有人在附近大喊救命。

  求救的是机场的4名保安。冯宝生和机场公安分局的杨局长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他两人再加另一个老公安前去营救。但是,三个人手拉着手刚挪了几米,比海浪还猛的“齐头水”就把三人打得东倒西歪,大水也已时不时地没过他们的头顶。无奈之下,冯宝生他们只得拼命游回来。

  当回到仓管楼的冯宝生正准备拆掉一个雨棚,想用棚布扎一个简易的筏子再去救人时,4名保安已经在洪水中消失了。

  事后得知,这4名保安中的杨召虎和李春雷因为水性好侥幸生还,但大水没有放过何冰和李进。

  9月8日,在达州市中心医院,身上缠满绷带的杨召虎说,他们4人接到命令去营救机场下游龙家庙村的农民,任务完成后,在返回途中被洪水围困。

  自救

  洪水仍在上涨。下午,仓管楼一楼的大半已被水淹没。直到把仓管楼所有的重要设备转移到安全之处后,冯宝生他们才发现身上除了一条内裤,衣服早已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时,他们看到有很多船驶向下游,但无论怎样高喊、挥手,船还是径直走了。

  傍晚时分,等待搭救无望的人们开始自救。冯宝生他们把楼里能找到的纯净水桶搬到一起,每桶只留半桶水,两个一组用塑料口袋扎住。冯宝生说:“如果水淹进二楼,或者楼塌了,我们就一人绑两个水桶手拉手游出去。”在仓管楼避难的人中还有一位女同志,她不会游泳。

  天黑下来了,机场上的水与河面连成一体,形成了宽达2000多米的新河面,黑夜中似乎是一片平地。冯宝生让所有的人关掉手机,只留他一部保持与外界的联系。每过半小时,冯宝生就打开手机,利用手机屏幕微弱的光线照一下洪水已经升上哪一级楼梯。

  凌晨1点,洪水在离二楼只有几个梯级时,终于止住了上涨的势头,快撑不住的人睡倒了,他们在次日清晨获救。

  “洪水来得太快了。”冯宝生说,虽然那个惊心动魄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两天,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是不愿意看一眼满是淤泥的机场。河市机场原计划在9月10日进行试飞,年底以前通航,这是冯宝生奋斗了12年的梦想,但是现在,他的心都碎了。

  “对于洪水我是有高度警惕的。”冯宝生说。他20年前学的就是气象。9月5日上午9点多,机场周围有一段围墙倒塌,而暴雨始终如注,冯宝生当时就觉得会出事。“我上午几次给相关部门打电话,但始终得不到洪水上涨的具体情况,最具体的回答就是‘洪峰将在下午到达’,但什么时间到达,最高水位能达到多少,这样的核心问题一直没有人回答。”

  尽管防洪警报从9月5日晚起就在达州城区彻夜响个不停,但是在像河市镇这样的郊区,市民纷纷向记者强调:“从9月2日下雨到9月6日雨停,没有人通知我们撤离。”

  灾后

  珠市街是达州市区有名的批发市场,聚集着不少小老板,李琏(化名)就在这条街上经营着一个百货批发部。

  9月9月,珠市街依然遍布泥泞,但人流已经回潮了。受灾的商家打开店铺,打理被水泡过的商品,忙着给一些还能凑合卖的东西打折。李琏说,她总共有80000元的货,水来之前已经卖了1000多元,剩下的货就是都卖出去也只能收回2000元。另一个卖文具的老板说,他家一共100000元的货估计只能卖个4000元。在一家批发纸巾的商家门口,一对夫妇脸色铁青地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摆了一个小小的地摊,只有零零落落几件东西。一个上午,他们相互没有说过一句话。

  李琏把一大堆袜子从货架上抱出来,一双双地捡出来抖泥巴,再放进一个大塑料桶里来回涮,直到袜子的颜色露出来了。她说,她们全家人的生活都要靠这些货物支撑,这会儿,她只能盼着房东和生产厂家能豁免她的债务,最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救济。

  李琏说,不知道自己手上的钱还能撑多久,至于未来,根本没有打算。她很清楚,她已经没有财力恢复生意了,不光她自己,这里的大部分小老板情况都和她差不多,以后这条街是不是还会形成批发市场很难说。

  就在这天的上午,一个30多岁的妇女从珠市街上游的通川桥纵身跳入州河。听到这个消息的市民都在揣测:她是不是因为这场水灾家财尽损而走上了绝路?

  位于河市机场旁边的河市镇的居民早已自己动手清理房屋和街道,他们没有要求救灾款,也没有要求清洗消毒。居民们说,在电视上看到要求对达州市区消毒,但好像和我们这样的小镇没有什么关系。

  预报

  9月9日,达州市政府透露,达州洪灾死亡人数已上升到69人,另有14人失踪。

  “如果事先得到预警,我们的2名保安不会牺牲,机场的重要设备也完全能得以转移。”冯宝生说。百货店老板李琏也一再强调,如果有人提前通知洪水将淹没到什么位置,珠市街的大部分商家都能把货转移走一部分,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样凄惨的地步。

  当记者赶到水文站询问有关洪水预报的情况时,水文站达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水文局”)局长吴敏提供的预测情况,与受灾群众的感受差别之大,令人吃惊。

  据水文局提供的水文资料,达州市位于渠江水系,水文局在这个水系一共设有112个水文监测站。这些监测站即使在洪水达到最高水位时,仍在坚持监测,并把结果报告到水文局汇总。在这次暴雨洪水中,水文局共传递水雨情电报1246份,其中向各市县防办传递水雨情电报482份,答复各种咨询电话1000余次。发布短期洪水预报75次。

  吴敏表示,达州市水文局对各个河段的监测是及时和准确的,他举例说:“9月5日清晨8时,周河监测点监测的水量比1982年的洪水每秒尚低3800立方米/秒,但在市政府召开的紧急防汛会议上,还是做出了达州城区将迎来类似1982年的洪水的预报,其后随着暴雨量逐渐加大,又在11点半作出了达县水位在当日17时将达到288.34米的洪峰预报。”

  然而,当记者问到“为何不将预报结果及时通知沿河市民”时,吴敏无奈地表示,国家法律规定,水文局无权独立向社会公布预测结果,这个结果只能提供给达州市防汛指挥部。

  在另一个与预报有关的部门——达州市气象局,副局长刘志刚对记者做了关于暴雨预测等方面的情况介绍:达州市气象台在9月3日下午4点半发布了“第七号暴雨天气信息”,而在9月5日清晨8点,又接连发布了第八号、第九号、第十号暴雨天气信息。刘志刚说,气象局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市委、市政府的70多位领导;通过电视和广播传递给了市民,除此之外,还利用“121”气象电话向市民提供信息。

  对于预报结果,在刘志刚给记者的材料中有这样一段总结:“在此次持续大暴雨天气过程中,本台均提前报出,其中第七号暴雨天气信息预报比实际提前8小时左右,仅强度和范围有所偏小……毫无疑问,我们对此次持续大暴雨天气过程预报的开始时间、强度、影响范围以及结束时间和危害程度的预报是最准确的。”

  但是,许多受灾市民对于天气预报提前8小时的准确预报并不认同,他们说,他们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

  河流

  尽管达州市以及重庆开县统一将这次持续大暴雨称为“200年一遇”,然而,记者通过有关渠道查阅到的水文记录显示,这次洪水最多只能算是100年一遇,这个数据得到了从事水利水文工作的专家的认同。

  虽然历史上同等水位给达州造成的灾害目前已没有实际记录作为参考,但一些水利专家还是对达州市在持续大暴雨中表现出的预防灾害、抵御灾害等方面的公共抵御能力提出了疑问。

  首先,为何随着技术的进步,预测能力反而减弱?比如,水文部门关于洪水预报的预见期越来越短。对于这个问题,吴敏的解释是,所谓预见期,即上游水文监测站的洪水到达检测点所需要的时间,比如说,达州市上游的监测点设在东林,东林洪水流到达州市通常需要4-6小时,那么对达州市区的洪水的预见期也是4-6小时。但由于东林上游有江口电站,在江口上游的水文检测站就不能作为达州市的水文检测点,因为江口电站的蓄水对下游的影响非常明显。实际上,电站下游都会受到电站的影响,因为电站泄洪并不是每次都提前通知水文监测站的。

  吴敏说,河流越是接近自然条件,洪水的预见准确性和预见周期都会得到提高。而人为因素影响越大,预见准确性和预见周期就会下降。

  在电站影响预见的情况下,修在江面上的电站所强调的防洪功能往往并不明显,规模小的电站对防洪的作用其实很小。有水利专家指出,在“9.3-9.6”持续大暴雨中,江口电站对上下游城市不但没有提供帮助,反而加重了灾害程度。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江口水电站抬升了上游的水位,减弱了泄洪速度,反而加重了灾害。对于处在下游的达州市区,洪水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山雨自然汇集;二是江口电站的直接径流。在这场持续几日的大暴雨天气后期,江口电站实际已经没有蓄水能力,库区有多少水,就向下游流多少水。在没有山体延缓的自然条件下,客观上加快了向达州市泄洪的速度。

  这次灾害发生之后,有关专家正在搜集数据,论证当洪水来临时,建在河流上的电站对上下游的危害是否高过没有电站。在整个四川省,分布于各流域的类似中小水电站高达上百座。

  城市建设越来越多地挤向河道这一问题也引起专家们的广泛不安。达州市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达州城区建设向南部和西部扩展时,都不同程度地向州河里倾倒过建筑泥土,这势必会抬高河床。而在受灾严重的珠市街旁,一面红色条幅悬在刚峻工的高楼上,仍在宣传着临河而居的惬意。

  新楼旁边,一位6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虽然修了河岸的州河比以前更漂亮了,河道却变窄了。

  “现在是河流报复的时候了。”老人说,“种瓜得瓜,大灾大难过后,总得留下点经验和教训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洪水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