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21:36 银监会 | |||||||||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 (2004年9月8日)
尊敬的吴仪副总理,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2004国际投资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此次“投洽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将介绍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如何为中国银行业的稳步开放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一、为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环境 实践证明,稳定的经营环境对银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银行业对外开放时期尤其如此。自1979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以来,银行业经营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银监会成立以来,我们顺应发展的需要,逐步调整了过去的监管理念,把对外开放作为推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方针,在积极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营造有利于银行业开放的环境,我们主要在以下三大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大力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截至2004年6月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16.1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54.1%。存贷款的市场份额分别占59%和54%,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与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不言而喻。 银监会成立以后,我们重点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首先选择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银行作为试点。这次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在注资和进行财务重组的同时,我们对两家银行规定了明确的改革总体目标和详细的时间表。具体讲,就是从2004到2006这三年中,将这两家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此,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充分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并颁布了两行公司治理的改革与监管指引,具体包括十条标准和七项考核指标。我们希望通过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将国有商业银行从根本上改变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以使中国银行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除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外,我们要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也要参照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内部改革,完善公司治理,为下一步股份制改造积极创造条件。 另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在大规模地、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已经进一步扩大到全国29个省区市,在推动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支持“三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贯彻当前宏观调控政策中,银监会把握宏观调控时机,从七个方面督促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强化资本约束经营理念,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和损失拨备制度,注意控制集中度风险和关联交易,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彻底改变银行业机构的理念和文化,彻底改变银行的发展模式。 (二)提升监管水平 银监会成立伊始,就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为落实这一新的监管理念,我们积极推进监管工作机制的“五个转变”,即由合规监管为主向以风险监管和合规监管相结合转变,由“分割式”监管向注重对法人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转变,由“一次性”监管向持续监管转变,由侧重监管具体业务向注重监管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转变,由定性监管向定性监管和定量监管相结合、加强风险评价和预警转变。 我们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起草,修订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银行并表监管办法》等。这些法规在促进外资银行业务发展,加强风险监管,创造安全的金融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们还采用CAMELS、ROCA和SOSA等评级体系,强化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及其母行支持力度的评估分析。 转变这些监管理念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有效控制风险,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则是要科学设限,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体系的效率。 (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是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和积极推动开展的建设内容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执行机制;实施审慎的会计税收制度,真实体现银行业的审慎经营要求;建立安全有效的支付清算系统;加快改进征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改革国有企业及其投融资体制,形成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正常的商业债权债务关系;强化市场约束,提高信息披露,防范道德风险和减少金融犯罪等。 二、进一步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银监会充分认识到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引入了新的技术经验,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变化。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同样有利于银行业改革和重组。外资金融机构,特别是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04年8月底,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00家营业性机构,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62家,外资法人机构14家,外资银行代表处216家。另外,还有13家外资银行获准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5家外国银行分行开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即QFII)。外资银行在法规规定的12项基本业务范围内经营的业务品种已达约100个。 外资银行在增加机构的同时,业务也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04年7月底,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643亿美元,其中贷款为301亿美元。值得指出的是,外资银行的资产质量一直较好,不良资产率只有1.5%,不良贷款率仅有1.59%,且都在逐年逐月下降。 我们将继续推进银行业的开放,创造中外资银行之间平等、互惠的竞争格局。我们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履行中国加入WTO的承诺,逐步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和领域 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认真履行承诺,按时兑现了各项开放措施。加入时就已全面放开外汇业务,2003年12月,我们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对象扩大到中资企业。目前,已有13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截至2004年7月底,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市场占有率已达1.82%,外汇贷款市场占有率为17.8%,人民币资产总额为85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48%,今年1-7月盈利3亿元。 今年12月,我们将开放北京、昆明和厦门三个城市的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达到16个。明年年底还将开放西安、沈阳、宁波和汕头四个城市,2006年底将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并同时开放中国居民个人的人民币业务。届时,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范围和领域将与中资银行完全一样。 (二)欢迎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按照自愿与商业的原则,与中资银行开展各种股权形式的合作 去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由15%提高到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可接近25%。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出现了良好势头: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都已经入股中资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已获银监会批准入股西安市商业银行,这将是第一家接受外资参股的西部地区的银行。此外,汇丰银行持有交通银行19.9%股份,成为交行的第二大股东并将参与交行的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这些中资银行在董事会运作、风险管理、市场拓展和业务经营等方面都已有较大的变化。 我们认识到,外资参与中国银行业改革,双方都是赢家。一方面,外资参与将有助于巩固银行的资本基础,促使中资银行的股权结构多样化,提升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和全面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中资银行的联系将帮助外资银行尽快增加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实际上,许多外资银行都把与中资银行的紧密合作看作是在中国市场快速提升业绩的机会。 另外,中资银行也迫切需要这种合作,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改革中都在积极寻找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合格的国际高管人才。对于新建的银行,如筹建中的天津渤海银行,我们也要求有富有经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从源头参与。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领域的开放也将加快步伐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开放成为了银监会成立以后对外开放的又一个亮点。例如在汽车金融公司方面,已批准了四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筹建,它们是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其中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已开业经营。只要符合条件,我们还将批准更多的汽车金融公司。 根据今年9月1日实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投资性公司设立财务公司,为其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企业提供内部财务管理服务。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可以由该外资投资性公司单独或者与其投资者共同出资。同时,对中资机构已设立和即将筹建的财务公司也都鼓励外国战略投资者参股,单个机构的参股比例可达20%。 (四)简化外资银行设立以及业务审批的相关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鼓励金融创新,丰富外资银行的业务品种 在这方面主要是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创新,促进竞争。今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外资银行准入条件和程序都作了许多修改,如降低营运资金的数量,简化营运资金的档次,减少审批层次,对外资银行开展业务的范围和品种都采取审批与备案制,且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备案制。 中国银监会深知,一个国家的银行业监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达水准的重要标竿之一,我们将继续通过提高监管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来推动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首先是建立有效的银行监管框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证中外资银行间的公平竞争;同时加强与母国监管当局之间监管合作,建立全方位国际监管合作框架,保证在全面并表基础上监管外资银行;进一步改进对外资银行监管和服务的技术手段。只有实施良好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管,才能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行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