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郎咸平引爆国企改革讨论 > 正文
 

郎咸平:国企解决方案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10:0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相关研究:

  郎咸平: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啤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通过青岛啤酒详解其国企改革新模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昨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全国投资融资研讨会在厦门召开。经过一周的沉默,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出现在会议上,并继续其一贯锐利的发言风格,在会议上以“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岛啤酒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为题,提出了他的改革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郎咸平发言进行的同时,各方人士也不约而同地希望郎教授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称,在国资委内部,已被媒体大肆渲染的“郎顾”争论并没引起多大的波澜,因为郎咸平提出的问题并不新奇,早就存在,这也是许多专家的共识。问题的焦点已经集中在如何去解决“国有资产流失”上,各方人士也不约而同的希望郎教授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否则他难辞其咎”。国资委的有关人士说。

  由此,郎咸平昨日公布的这一论文,显得更有其特殊意义。

  昨晚,经过郎咸平独家授权,本报率先得到了该论文予以刊发(本报有删节)。

  我特别选择了青岛啤酒来阐述我的国企改革理念。青岛啤酒和海尔有相当的对比性。第一,两家公司都是国资委管理的公司,第二,两家公司都在青岛,第三,海尔的张瑞敏是1985年被任命的国家干部,而青啤的金志国是2001年被任命的国家干部。但是海尔集团的资产在这19年间被转移到了海尔职工持股会,而这也正是我所批评的国企改革的问题。但是青啤的金志国在这3年间以我所提倡的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经营了青岛啤酒,而获得了股民的肯定,因为他替股民创造了财富。我在此文将把青啤的职业经理人的改革做法详细地介绍给读者。我认为青啤的改革值得政府关注。

  1993~2001年的错误发展

  青啤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上市,同年8月27日在上海上市。

  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档的市场,从1993年开始,青啤前总经理彭作义希望借着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来打入不同省市的大众市场。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截至2001年,青啤的并购中有42%属于破产收购,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40多项收并活动,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厂。但青啤的一连串紧密购并活动导致其负债累累,债务资产比率达到89%。过高债务资产比率令青啤融资成本上升,利息支出大增,增加了青啤的财务压力。

  2001年以职业经理人为本的改革

  在原先国企的架构下,以及地方政府的指点下,职业经理人金志国开始了他的困难的改革。他的改革充分说明了我所提倡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可以改善国企的经营绩效的。

  2001年7月,金志国明确地调整青啤的营运战略,着力推行改革,提升公司的内部核心竞争力。青啤的改革措施有架构重组、品牌重组、增减子公司股权、减慢收购速度。我认为这些重组的做法对于国企改革而言具有相当参考性。

  (1) 架构重组

  未重组前,青啤的子公司每个都是独立的营运单位,同一地区内的子公司的营销范围没有清晰的划分,各自有销售网络和行政单位,造成资源重叠和浪费。青啤于是自2000年起先后组建8个事业部,把全国的子公司按区域收归各事业部,划小范围管理,统一产供销、市场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运输、分销等系统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省人手及成本。

  2000年,青啤在青岛本部首先建立ERP信息系统,并为各部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模型。

  在事业部制度的区域管理和ERP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青啤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全国市场区域的仓储活动进行重新规划。

  2002年,青啤和招商局成立合作物流公司,全面接管青啤的物流业务,让青啤能从不在行的领域里抽身。青啤将物流外包的结果是一年节约1000万元,而且青岛啤酒运往外地的速度也提高了30%。

  (2) 品牌重组

  经过一轮疯狂收购后,青啤旗下的品牌增至40多个,有鉴于此,青啤进行品牌重组,欲在5年之内将40多个品牌减至10个以下。

  (3) 增减子公司的股权

  自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青啤9年来先后兼并了40多家啤酒企业,但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为增加盈利,减少开支,青啤增持了一些表现较好的子公司的股权。而减持表现较差的,甚至注销它们。

  (4) 减慢收购速度

  青啤自从大量收购全国各地的啤酒厂后,负债率不断上升,银行因此不愿再借贷给青啤。由于资金不足,青啤无法继续疯狂收购。再者,新上任的金志国有意推行新政,减慢收购,并进行内部整合。青啤自2001年开始已大大减慢收购的速度。2002至2003年间,青啤只收购了两家啤酒厂,分别为:厦门银城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南华狮啤酒厂。

  股价走势肯定改革策略

  从2001年以前青啤股价的走势看来,青岛啤酒改革前,A股股价一直偏好,这由于内地的小股民在“羊群心态”下,视收购为好消息。但改革后,A股股价并未因改革而大幅上升,基本保持稳定。青啤H股股价在2001年改革前一路下滑。但2001年改革后股价却不断上升,显然是机构投资人肯定青啤的改革策略。

  观察青啤改革前后EBIT(息税前净利)和毛利的变化,我们发现EBIT和毛利的变化和青啤的股价变化类似。也是在2001年改革以后,EBIT和毛利形成稳定上升的趋势。我们可以推论,H股的股价更能反映基本面。

  值得关注的AB大鳄

  我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切。那就是青啤为了寻求更多的资金而引入了战略投资人———Anheuser-Busch(简称AB公司)。但是新资金流入青啤的背后代价就是青啤以22.5%股权(AB公司购入青啤所发行可转债以换取22.5%的股权)换取AB公司14亿元的资金。持有国有股的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由原本大约40%股权急降至30.56%。AB公司股权由原先的4.5%狂升至27%,成为青啤的第二大股东!

  根据协议的内容,AB公司拥有27%股权,但AB公司将其中7%的表决权以表决权信托的方式授予青岛市国资办行使。而青啤将发行可转债的资金中的9.6亿元人民币偿还银行贷款。我们很明显看到青啤签订这条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债务所带来的1600万元人民币利息负担和减低负债率。

  但是拥有27%流通股的AB公司只要在市面购买多4%的流通股便成为青啤的第一大股东!而青啤2001年以前不断进行收购的错误代价就是青啤很可能会被AB公司这条大鳄吞噬!我认为这是青啤应该关切的问题。

  (本文在郎咸平指导下由马祖匡、郑美凤、林咏珊、邓佩盈和杨雅虹完成)

  郎氏职业经理人机制

  具体做法是政府行政命令首先应该退出市场,而国有股留在市场,成立以专业人士为主的董事会,以市场价格在二级市场聘用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可以包括过去经营卓有绩效的民营企业家。董事会应以每季度的硬指标公开、透明地评估职业经理人,以决定其去留。但职业经理人不能成为股东,他只能通过期权激励机制以市场价格用自己的钱购买股票。


邮件订阅:
  《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正在举办有奖订阅活动。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您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礼物
Email: 订阅 退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郎咸平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