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国企产权改革路径选择 > 正文
 
媒体狂轰郎咸平现象 纷争背后暴露许多无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14:44 解放日报

  昨天,2004年9月6日,说是属于“郎咸平”并不为过。粗粗扫描各大媒体,赫然发现至少有12篇强势文章直击“郎咸平”。经济界、学术界,或褒或贬,各抒己见,一扫前一阵子的谨慎。

  因为炮轰TCL、海尔和格林柯尔“三大巨头”, 号称“郎监管”的郎咸平,炙手可热。他对国退民进大胆说“不”,他声称发现了上市公司侵害国家利益和中小股民权益的证据,他认为TCL的财务数据并不真实,他公然质疑海尔的“曲线MBO”……在充斥着太多空话套话的学术界,郎咸平似乎有点格格不入。

  撇开纷争本身,透过这场纷扰,我们看到了很多无奈。

  郎咸平现象

  我们不得不承认,郎咸平现象有产生的必然性。即使没有郎咸平,也会有李咸平、张咸平。这是某位经济学家私下对记者说的话。曾经,吴敬琏因为痛陈股市的种种弊端而引来许多非议,因为他触到了股市之痛。现在郎咸平的大胆言辞,在一定程度上与吴先生当初之于股市,似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什么中小股民会对郎咸平的话如此拍手称快?因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当更多的上市公司被披露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当许多中介机构的不实行为被曝光,他们真的不知道,到底有哪些信息是可以信赖的。在他们看来,郎咸平的话是可以信任的,因为当初德隆系如日中天时,正是郎咸平说“大家投入德隆的钱是拿不回来的”,“德隆资金链是要出问题的”,结果“不幸”而言中。

  信息的不对称,其背后是企业可怕的诚信缺失。想方设法做假账,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公开的秘密,甚至成为一种潜规则。何况,对于大部分股民而言,能把这么多数据看懂的又有几个,即使看懂了表面又看得懂多少背后的东西?而经济学家往往是有这个能力的,他可以通过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揭露数据底下的东西,“洞悉”已经发生的或“预知”可能要发生的黑幕。而这往往是中小股民无法获知的。郎咸平的受股民欢迎,与让企业家害怕,原因都在于此。

  不难理解,当诚信缺失到某种程度,必然会有一种“谷底”的反弹和爆发,郎咸平于是站了出来。

  郎咸平的争议点

  早在“郎顾之争”发生之前,郎咸平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当这位曾执教于多家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身份来到中国内地股民的视线中,像路见不平的大侠般仗义执言,批评揭露,便引起了强烈反响。拥戴者尊其为“郎监管”,恶之者斥之为“狼教授”。客观地说,“狼派”中固然有被触及了痛处的所谓既得利益者,但也不乏公正立场的人。

  “郎咸平现象”是媒体时代的产物。但在现代社会,学者利用媒体提高知名度,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有人讽刺经济学界有一批“媒体经济学家”,公众知名度很高,但专业功底不怎么样,学术圈内的评价不高,相比之下,郎咸平敢于发表尖锐批评,起码勇气可嘉。

  另一种质疑是针对郎咸平该不该如此激烈批评的。“对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学者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中,然而,这种争论不适宜过早进入大众的视野,在我国,静悄悄的变革往往比轰动式变革更易成功。”这段颇有代表性的话,揭示了“郎咸平现象”背后的矛盾所在。

  一个还太少

  “一人单挑三巨头”,这是不少媒体对郎咸平事件一句精辟的概括。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郎咸平的孤单。而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像郎咸平这样的人,一个是远远不够的。

  有人将郎咸平称为“郎监管”,这说明,他的背后,是一种新兴的独立监督力量的崛起。也许他们的说法有所偏颇,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漏洞,但不能否认,在目前并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声音具有其特殊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郎咸平个人及其观点的是是非非可以见仁见智,但这样一股独立的监督力量的崛起,却是整个社会必须加以呵护的。

  这股力量与现存的各种监管制度不同,它没有政府背景的权威、也没有强制性,有的只是市场对其的信任。而对于这份信任的依赖,将迫使这股新兴力量走向客观真实。谁将在这股力量中扮演主角?经济学者首当其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金融界、实业界人士加入其中,甚至包括企业家们。而日益发达的各种媒体,将成为这股力量最好的摇篮。

  郎咸平事件造成的轰动,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股新兴的监督力量其实还只是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新生力量需要更多呵护,整个社会应该学会给刺耳的声音更多宽容。公众企业既然敢于将各种数据公开披露,就应该有勇气接受人们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甚至是有理有据的质疑。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一股新兴力量应该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让不同的声音都能得到一片生存空间。

  市场在期待更多的“郎咸平”。

  观点集纳

  吴敬琏:郎咸平不是这个公司雇员,他不会与公司的利益出现冲突啊。学者按照他独立的研究发表意见,他不会服从哪个公司的利益,如果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话。但是公司也有权起诉,如果它认为你是诽谤的话。

  许小年:在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中间,知识分子、学者应该是超脱所有的利益集团,应该对社会负责。所以他的独立性、他的批判精神,他的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光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全世界知识分子的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

  华民:我认为像针对具体某一家企业、以公开演讲的方式诘难的行为,类似于市场分析师的“点评”,已经超出了学术的底线。

  张文魁:中国好不容易有几个像样的企业,有几个像样的企业家,他们有缺点,你可以发表批评性的评论,但不能通过这些“爆炸性”的东西来引起轰动啊,这样的行为哪里还是什么学术研究,根本就离开了学术研究的范围了嘛,这根本就是滥用“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为什么美国人打错靶?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