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4家台商的烦恼与骚动 内地投资环境下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4日 16:2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顾建兵 上海报道 “屈膝是跳跃的开始”。 宏观调控之下,台商开始调整内地投资策略。 “与到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去投资相比较,内地还是最好的地方”。此前很多台商到东南亚去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赚到什么钱,而很多台商正是依靠内地而迅速发展起来。
刘芳荣怎么也没有想到,公司的生意竟然在最近变得越来越好。“好多台资企业来向我们咨询到香港或新加坡上市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些台资企业之所以急切地想到海外上市,是因为他们目前要在内地从银行取得贷款已经变得相当困难。 刘芳荣是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富兰德林是在内地唯一取得外商项目代理资格的台湾独资顾问公司,可合法为台商在台北、上海、昆山、北京四地,同步提供内地法律及财税顾问服务,在内地拥有近2000家中小台资企业客户。 “银行紧缩贷款部分有些过头了。”刘芳荣告诉记者,他在昆山的一个客户从事的是将钢材加工成家电的一些部件,竟然也因为沾上“钢材”的概念而不能从银行取得贷款。 困扰这些台资客户的不仅仅是资金的压力,“限电、燃油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涨都让这些台商感到很大的经营压力”,据刘芳荣不完全调查,他的客户中至少有1000多家的生产经营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台湾地区电子电机工业同业公会(简称台湾电电公会)”的一份调查也印证了刘芳荣的调查,在这份由电电公会8月27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2364家台商反映内地今年的整体投资环境与去年相比有所下滑。 “今年下滑的投资环境指标集中在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降最快的是电力和燃料的供应。”负责这份调查计划的主持人吕鸿德告诉记者,“宏观调控也影响了台商在内地的筹资和内销。” 这份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在台商心目中,杭州萧山、上海闵行、成都、扬州、徐州、天津市、苏州昆山、嘉兴、大连、南昌、汕头、济南和青岛等14个地方是台商认为投资环境最好的地方。 第一次下滑 这是连续5年调查以来的第一次下滑。 台湾电电公会的内地投资环境与风险投资是从2000年开始的,“主要是想给台商在内地投资做参考”,台湾电电公会驻内地总监徐汉康表示,当时他担任台湾电电公会总干事。 台湾电电公会是台湾首屈一指的产业公会,旗下有3000多家会员企业在祖国大陆投资设厂,涉及资讯、通信、光电、家电等20多个领域。 正是由于台湾电电公会的庞大会员力量,所以它所作的调查结果在业界也颇受重视。“每次的调查结果对我们招商都有一点压力,我们也会用这份调查报告做参考。”昆山市委副秘书长徐红生告诉记者。 该调查的影响目前已不仅在台商内部,据徐汉康透露,在2003年的调查报告出来之后,台湾电电公会还曾应约去日本办过说明会,去年就曾吸引了200家日本企业来咨询。 而据今年主持此项调查的台湾中原大学教授吕鸿德透露,今年一共向在内地的台商和各地的台商协会发出15000份问卷,最后回收了2364份有效问卷,而在问卷回收之后,台湾电电公会又组织了50多位台湾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四次座谈,最后才根据调查数据发布了这份报告。 “此前四个年度都在增长,而今年是唯一下滑的一年。”吕鸿德表示。在他看来,主要是内地的经济发展遭遇到了一些瓶颈,“缺电很严重,有些地方的高速公路也塞车,人力成本也上升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抱怨。”吕鸿德表示,这次2364家台商给台湾电电公会发回的问卷中,抱怨的焦点基本上都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这些问题很严重。”在苏州吴江投资的台商信捷电子公司一位主管告诉记者。据了解,由于受到原油、塑料、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攀升影响,该公司生产成本比此前提高近8个百分点。以公司的原材料铜线为例,今年初铜线的价格攀涨到约每吨2700美元上下,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左右,同时,工人的劳动成本也因为年度调整而上扬8%。 成本攀升,确实对企业营收带来冲击,该公司一位主管透露,公司第一季度毛利润大约下滑5%。为维持与去年大致持平的营业收入,主要从事电阻等被动组件生产的信捷电子不得不采取扩大生产、薄利多销等方式来弥补毛利润减少。 “工业发展太快了,所以才缺电这么严重。”徐红生分析。在台商聚集的昆山市,居民用电高峰期其用电总量要占据昆山用电总量的20%-25%;所以原来昆山市拟订的开5停2方案到最后不得不修改为开4停3——给一些企业供4天电,然后停3天电,以保证居民用电,而这也成为一些台商抱怨的焦点。 而有1000多家会员的苏州市台商协会7月份所做的一份调查也显示,“大部分的中小台商都抱怨自己的用电得不到保障”。今年缺电最为严重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基本上都是台商比较集中的地方。 受宏观调控影响 “宏观调控之后,一些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弹性小了。”吕鸿德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台商在内地筹集资金的难度加大,同时用地也开始受到严格的规范。 上海的一位台资通讯公司主管告诉记者,以前他们都是从上海的一些银行申请外币贷款以便进口原材料,但是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一些中资银行外币储量严重短缺,现在去银行申请外币贷款相当困难。 而在它下游的一些公司也开始受到影响,据这一位透露,现在经销商的回款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这直接影响了厂商的出货速度,“经销商的资金实力更小,经不起折腾”,这位主管告诉记者。 在此之前,一到销售旺季,这家通讯公司就会向渠道分销商压货,从而给渠道商更大的压力来加大销售量,但是现在,由于—些经销商的资金压力过大,这家通讯公司出于风险考虑而不敢拼命压货,这样就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台商抱怨在松江拿不到地了,昆山也没有好的地块了。”台湾元富证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翁基能说自己以前很少听到类似的说法。也是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开始严格限制各种开发区胡乱批地。 而在此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会给台商许下各种优惠政策,但是在宏观调控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不敢再超越权限给台商批各种优惠政策,“这样对台商来说就成了空头支票”,翁基能说。 “现在都是严格按照江苏省政府的规定来批地啊。”徐红生告诉记者,现在在昆山要拿到一亩地的价格都在10多万元,“制鞋、服装这种行业肯定承受不了地价上升”。 而苏州市台商协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台商要在苏州市区取得工业用地已经相当困难,只能将投资往周边地区做一些延伸。 “很多地方的土地批租已经基本冻结,苏州一些地方的土地价格目前已经上涨到每亩25万-35万元”,长期从事开发区土地问题调查的苏州科技学院教授王旭章发现。 仍是全球最佳投资地 “屈膝是跳跃的开始”,在吕鸿德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下滑的局面是为了经济的软着陆——为了跳跃做准备。 “与到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去投资相比较,内地还是最好的地方”,翁基能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此前很多台商到东南亚去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赚到什么钱,而很多台商正是依靠内地而迅速发展起来。 就算是受到一些影响,但台商在内地的投资并没有慢下步伐,“我们一个新工厂已经确定要投资在浦东了”,华硕电脑中国业务事业群总经理许佑嘉透露。在他看来,由于内地已经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在珠江三角洲,聚集了众多的中小型电子加工业和元器件厂商,而在长江三角洲,笔记本电脑和芯片的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善。 “如果换到其他地区去成本会更高”,在许佑嘉看来,做产业还是要看产业链的整体环境,而正是由于这种整体环境的吸引力,其在浦东以生产印刷电路板为主的工厂目前已经开始设计施工。 据记者了解,今年4月初,为了应对全球市场的高成长,华硕宣布将投资2500万美元,在上海成立博硕子公司,而规模将比目前的苏州厂更大——其在苏州的工厂已经是江苏最大的出口企业。 而在台商聚集的昆山,“今年上半年的外来投资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徐红生告诉记者,在昆山的外来投资中,大部分都是台商,目前在昆山已经聚集了1000多家台资企业。 来自国务院台办的消息也表明,今年1至5月,台商在大陆合同投资金额为2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5%。截至2004年5月底,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达6.2万多个,协议投资金额730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近380亿美元。 “压力是成长的开始”,在吕鸿德看来,在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并得到解决之后,内地的投资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