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投资为何反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 14:05 经济观察报

  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说,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1%。统计局的看法是,这个增幅与1-6月份基本持平。这种判断与市场人士的分析有差别。

  1-6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与之相比,1-7月份投资增速加快了2.5%,如果我们还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基本持平”的增幅,那么从7月份当月数据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31.4%,比6月份提高8.7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在1-5月份跳水式回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落后,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提高了,而且,投资反弹速度在加快。

  这种反弹发生在宏观调控取得成效之后,因而很容易让人感到困惑。不过,我们无需怀疑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只是,考虑到前一阶段的宏观调控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宏观调控见效之快也在情理之中,投资反弹也几乎是必然的结果。或者说,这是行政主导型的宏观调控没法克服的负效应。

  从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所走过的轨迹看,在前两个月投资增速达到令人惊讶的53%之后,中央在四、五月间出台了密集的调控政策,并且派出了大规模的督察组,赴各地清理投资项目,在此高压之下,一批在建或者拟建项目被叫停,投资增速也应声而落。然而,在此之后,清查工作告一段落,很多避过风头的项目得以重新开工,投资反弹就不可避免。投资热情高涨的企业跟政府玩了个“藏猫猫”的游戏。

  企业玩得起这个游戏,一定程度上跟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有关系。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对此当然很清楚,发改委就曾指责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热衷于上项目,从而导致投资过热。也正因为如此,清理地方投资项目,与地方政府的潜在意志并不一致,这也使得清理中难免出现明压暗保的事情。

  由各地方提供的清理投资项目的初步结果显示,在所有拟建或在建项目中,只有4%至5%比重的投资项目是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在4%至5%的项目中,又仅有5%是被明确叫停的,10%拟建项目将被取消,超过80%的项目是暂停建设或限期整改。在80%的投资项目中,有很大部分可以通过补办手续后上马。

  可以说,这个结果,宏观调控部门未必愿意接受,但很显然,企业被压抑的投资冲动一旦释放,能量巨大,而目前信贷增速虽已明显回落,上半年减少最多的却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加上企业自有资金到位率较高,投资在高速回落之后加速增长在所难免。

  在这样的局面下,宏观调控如果继续行政主导的思路,投资回落继而反弹的情况就可能一再出现。问题在于,在保证调控有效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投资急剧下降导致经济硬着陆,行政调控的力度和分寸把握就成为关键因素,但这也是最难控制的,如果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就更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并且,在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如果继续强化行政调控,在某些方面与改革指向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而且,行政调控难免也使项目的生死带有鲜明的人为色彩,这也导致市场质疑宏观调控是针对民营企业,而偏向于国有企业。尽管政府高层人士出面否定了这种猜测,但是很明显,宏观调控的有保有控是否指向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意志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权衡。

  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在行政调控的过程中,政府意志固然可以遏制投资增长势头,但是企业投资成本并没有发生变化。目前5.3%的通货膨胀率与一年期贷款利率基本持平,以如此便宜的资金成本,要想打消企业投资扩张的冲动并不容易。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在不断地以低地价、低税收为投资热潮推波助澜。而对煤电油运价格的人为控制,虽有抑制通货膨胀的考虑,但也更容易让企业对投资成本作出错误的估计。

  对扭曲的投资成本进行校正,这是行政调控手段本身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些时候,行政干预本身还可能将市场预期带向相反的方向。以带动投资高速增长的房地产市场为例,目前抵押贷款率不过5.04%,已经低于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在此情况下,对于消费者来说,贷款买房是一种理性选择。需求拉动会进一步推高房地产投资,如果我们仅以行政手段控制土地供应,反而会提高消费者对于房地产价格上升的预期。

  因而,投资反弹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暗示。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的指向,应该是行政调控逐步让位于市场调控,在时机适当的时候,通过市场杠杆让价格逐渐回归其合理水平,以此让投资靠拢合理的增长速度。这里不仅包括资金价格,也包括土地和其他资源的价格。当投资者面对准确的市场信号时,会对投资与否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在恰当的市场调控下,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比之行政调控要小得多。尤其是价格手段,这种市场意义上的“一刀切”,不会疏此亲彼。对于投资项目的市场选择,要比行政选择准确得多,也公平得多。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