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与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贸易逆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 10:08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李光辉 中国对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长期占据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5%以上。随着中国与亚洲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亚洲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逆差并且不断增长。2000年中国与亚洲的贸易逆差为90.2亿美元,到2003年已达到954.4亿美元。其中,台湾省对内地的逆差最大,为403.6亿美元;其次是韩国,高达230.3亿美元。而2004年1~5月份
日本:投资也逆差 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始于2002年,当年的贸易逆差为50.3亿美元,到了2003年贸易逆差进一步增长,增幅高达192.8%,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进入2004年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仍然以很快的速度增长,2004年1~5月份,逆差金额为48.3亿美元,同比增长70.9%。 1、贸易保护导致逆差增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于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过日本的贸易保护更多的是体现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日本的关税水平较低,平均为3%,没有更大的保护空间。因此,日本采取了许多非关税壁垒手段,比如各种技术壁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比如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有关“农药残留”的苛刻规定,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此外,在纺织品等方面也有类似的限制。2004年1~5月份,仅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的逆差就高达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与日本在1~5月份总体的贸易逆差相同。 2、投资需求助长逆差 中日贸易逆差与日本对华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日本对华投资曾经连续多年增长速度达50%左右,大量用于投资的机械设备从日本进入中国,导致中国进口速度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出口的平均进口依存度大约为60%。也就是说,在“中国制造”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价值中,有六成来自进口,只有四成才是真正的出口。因此,中日贸易曾经长时间维持逆差态势。 电动电器设备、钢铁、机械、塑料、化学纤维、精密仪器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日本对华贸易的优势产品,这些商品进口在中国从日本的进口中比重合计超过70%,而对日出口比重合计不到1/4。2003年这些商品的进口快速增长是中国对日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截至2004年5月,这几类商品合计逆差173.9亿美元。 此外,高新技术产品需求不断扩大,也促进了逆差的增加。 韩国:加工贸易导致顺差转移 据中国海关统计,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迅速发展,韩国对华出口额成倍增长。而中国则连年严重逆差,并有逐年增加之势。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国贸易逆差额连年超过当年中国对韩出口总额,2004年1~5月份,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额累计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1、 韩国的贸易保护增强 首先,目前韩方征收进口调节关税的27种农产品和轻工商品中,有17种主要或绝大多数从中国进口。受这种高关税影响,上述产品向韩出口变得十分困难。其次,韩国采取的技术性壁垒严重。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商品包括: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及医药原料等,其中,新鲜水果、猪和牛等蹄类肉产品、药品特别是中成药等尚无法对韩正常出口。再次,韩国对以上产品进口限制措施主要以检验、检疫和安全标准为主要手段,并在进口检疫和检验上对中国产品采取歧视性政策,如对中国农产品按6%的比率进行抽检,而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类产品的抽检率仅3%。这种歧视性措施还体现在韩国对进口中国招标产品的质量和规格要求上,如对保证金交纳等问题上采取了十分苛刻的措施。 2、 商品需求结构导致逆差扩大 中国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化学及相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两大类商品进口,如2003年仅这两类商品的进出我方逆差就达374.2亿美元,超出当年我国对韩贸易全部逆差140多亿美元。而这些商品又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必须进口,并且与我国商品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在2004年1~5月份,仅化学及相关产品23.7亿美元。 3、加工贸易引起顺差转移 随着韩国对华投资的不断扩大,许多韩国企业将生产和加工贸易转移到中国。但一方面,从韩国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后并未全部返销韩国,造成双边进出不平衡;另一方面,产品原产地发生变化,使原与第三国(如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同时,从韩国进口的零部件的增加就使得中国韩国的贸易逆差加大。 东盟:“早期收获”谁在“收获”? 近年来随着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也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只有48.3亿美元,而到了2003年则增长到164亿美元。预计2004年贸易逆差还将进一步增加。 1. 早期收获计划使进口增加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拟在10年之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且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早期收获计划。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使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近600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而在这些商品中我国的竞争力弱于东盟,因此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之后,东盟有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一些逆差。如泰国在2004年1~5月份植物产品对我国的出口1.8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1.4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26.7%,动物产品也增长了0.42亿美元。 2.原材料需求增加逆差增大 如2004年1~5月份,中国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的木制品分别为2亿美元、2.6亿美元,仅这一项合计逆差就达到4.48亿美元。还有矿产品,仅今年1~5月份,逆差就高达19.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透过贸易逆差,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了解国际规则,以期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