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北京风沙源土地撂荒调查 急功近利挫绿洲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13:59 新京报

  阿拉善右旗政府开发板滩井的动机,是为了让400万亩半荒漠草场退牧还草;开发公司急功近利及资金气候等因素,令当地的绿洲梦暂遇挫折

8月22日,板滩井,女孩行走在田间,两边的防护林已初显生机。

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骆驼残骸。十年九旱的气候让大量牲畜饿死途中。

3年来,板滩井的开发者已令半荒漠戈壁披上绿装。

  8月22日,板滩井,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漠牧民的迁移地。拖拉机在荒地里穿行,扬起的尘土中,一群人忙碌着,他们是迁移的牧民,他们在这片荒地里埋下一粒粒沙蒿和冬小麦的种子。

  要下雨了,但这并不是人们忙于播种的惟一原因。

  4天前的8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公开通报了一起生态破坏案件———在板滩井,内蒙古绿洲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洲公司)与阿拉善右旗政府签订开发合同,在没有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没有履行开发项目环保手续的情况下,盲目引种,致使开发种植接连失败,直接导致2100亩土地撂荒,撂荒土地并已沙化。

  8月21日晚,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达(在内蒙古自治区,苏木,相当与内地的乡;苏木达,意即乡长;旗,相当于县;盟,相当于地区;嘎查,相当于村)张华文发出“播种撂荒土地”的动员,次日早晨,仅有100多户人家的曼德拉苏木,约100余人走到地里义务播种。

  8月23日早晨,淅淅沥沥的雨滴洒向板滩井,张华文站在宿舍前朝远处撂荒的土地望去,笑容出现在他的脸上,“有希望了!”

  北京风沙源

  对2000年春北京地区9次沙尘天气的冷空气定量分析显示,其中8股冷空气均途径阿拉善。在这个地区,沙漠仍然在以每年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扩张。

  白刺,色如其名,多藤少叶,形如枯柴。

  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这种耐旱植物趴在一座座坟茔般的沙丘上。

  长有白刺的沙丘,被归属于草场滩地。而这种草场滩地,在阿拉善地区也已经不多了。

  在中国地形图上,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区以黄颜色标注,这里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群。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沙尘暴的北方路径和西北路径均通过这个沙漠遍布的地区。而对2000年春北京地区9次沙尘天气的冷空气定量分析显示,其中8股冷空气均途径阿拉善。

  因此,这里被认为是首都北京的风沙源。

  阿拉善盟行署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盟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滩地仅有16.18%,另外沙漠、戈壁、山地与丘陵占到了83.82%.

  但沙漠仍然在以每年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扩张。

  资料显示,在阿拉善地区,横贯东西800公里的113.3万公顷梭梭林仅余38.45万公顷残林,并正以每年0.1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贺兰山西麓天然次生林更新困难,目前仅存3.58万公顷;胡杨林面积由解放初的5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2.94万公顷;草场退化面积达334万公顷以上,原有的130多种植物种现仅存30多种;植被覆盖率降低了30%- 80%,大面积的草场已无草可食;180余种野生动物,或迁移他乡,或濒临绝迹,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

  板滩井绿洲梦

  板滩井正是“人退沙退”观念的产物。2001年,阿拉善右旗旗政府将130来户牧民搬迁到板滩井,该部牧民原有约400万亩半荒漠放牧草场得到腾退,自然还草。

  “过度开垦和放牧,直接带来了植被的退化和草场的沙化。”阿拉善盟环保局副局长斯琴如此归结当地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专家杨振怀曾考察过阿拉善盟等地的生态移民。在杨看来,类似阿拉善这样环境生态脆弱或严重失调地区必须限制人口,将零散牧户逐步迁移到草库和绿洲人工灌草基地定居,逐步分区轮牧、圈养舍饲,将退化严重的草场、沙漠和戈壁严格封育保护,建立保护区禁牧、禁樵采、禁挖药材。

  “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人进沙退’观念,以人退带动沙退。”阿拉善盟环保局助理调研员刘菊莲说。

  贺兰山地区的经验被刘菊莲举为例证:自1999年开始,贺兰山里的牧民实施全面搬迁,实现了彻底的退牧还林还草,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32.8万亩,林区植被覆盖率由退牧前的32%提高到现在的42%,当前的情景是古树繁茂,绿草丛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多。

   板滩井正是“人退沙退”观念的产物。

  2001年,阿拉善盟盟委、行署提出“适度收缩、相对集中”为核心的“转移发展战略”,决定搬迁沙漠腹地、边缘及其沙化草场中的牧民,退牧还草,并在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地方帮助牧民建立绿洲。

  根据阿拉善盟的计划,到2010年,将搬迁转移沙漠地区牧业人口6224户24467人,使沙漠草原的载畜量减少100万头/只。

  当年,阿拉善右旗旗政府将130来户牧民搬迁到板滩井,该部牧民原有的约400万亩半荒漠放牧草场得到腾退,自然还草。这里正是阿拉善盟规划的十大绿洲之一。

  其时,板滩井也是半荒漠戈壁,白刺是其主要的植物。它的绿洲梦源于该地区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同年7月份,经国务院批准,阿拉善右旗政府在板滩井成立了曼德拉苏木,将搬迁至此的牧民和原居民划分为3个嘎查,共约400余人,在这块土地上开始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作为扶持政策,搬迁到板滩井的每户牧民只需拿出500块钱,就可以分得由政府盖好的三间砖房。同时,当地政府每家补贴2000元让牧民们盖起羊圈,改放牧为圈养,并向每户牧民发放30亩土地。

   改牧为农引进秦丰

  “我们希望他们在搞好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带动我们的牧民们转产致富。”阿拉善右旗政府办公室主任韩林润说,当时能吸引秦丰农业这样的上市公司,到板滩井这块荒地上来投资实属难得。

  但是,让祖祖辈辈放牧的牧民们拿起锄头去种地,他们并不适应。

  “每天我的办公室都会挤满牧民,他们问这个问那个。”曼德拉苏木党委书记张希林回忆初创的情形说,简直“乱了套”。

  板滩井搬迁牧民们的生存发展就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他们一方面要带动牧民们搞发展,一方面还要进行生态建设。

  一个事实是,板滩井的10户牧民曾因不习惯耕种回迁莎日滩苏木,而这种回迁严重威胁草场恢复。

  记者在莎日滩苏木看到,牧民石头剪断了铁丝网,把羊群赶到了禁牧区。石头家的草场从原来的几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近20平方公里,仍不足以放牧300来只羊。

  在大漠里,这种违规行为难以禁绝,执法人员从一户牧民到另一户牧民,常常要走半天的路程。

  2001年,刚成立的曼德拉苏木资金极其短缺。为了移民安置,阿拉善右旗政府投资约2000万元,而当年该旗财政总收入不过2002万元。

  压力之下,当地政府部门想到了招商引资。2001年上半年,时任阿拉善右旗旗长的乌蓝巴根与内蒙古民营企业绿洲公司联系合作开发。

  但当时的绿洲公司也缺少大规模农业开发的技术和经验。8月23日,绿洲公司董事长范景刚介绍,由此,绿洲公司在与阿拉善右旗政府签署开发合同之前,与陕西杨凌秦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丰农业”)达成协议,由秦丰农业为绿洲公司有偿提供技术服务、以及化肥、种子等,共同改造板滩井。

  “我们希望他们在搞好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带动我们的牧民们转产致富。”阿拉善右旗政府办公室主任韩林润说,当时能吸引秦丰农业这样的上市公司,到板滩井这块荒地上来投资实属难得。

  2001年9月份,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和绿洲公司签署“关于开发建设沙林呼都格高新农业示范基地合同”(板滩井蒙语沙林呼都格)。

  合同规定阿拉善右旗将板滩井4万亩土地(含已开发1万亩)及地上水利、电力设施无偿交由绿洲公司承包经营;由绿洲公司投入3000万元资金进行开发建设,以种植特种作物、药材、制种等产业为主,实施“规模效益”型开发建设。

  同时,绿洲公司需要为安置区搬迁的牧民提供信息、技术、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并要新安置当地牧区劳动力500人以上,以期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按照合同约定,阿拉善右旗需要继续做好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投入,以加快板滩井基础设施建设。

  板滩井之变

  “秦丰农业的到来向牧民们传递了现代文明的信息。”曼德拉苏木一名干部说,秦丰农业带来了20多名农业专家,牧民们都到绿洲公司承包的地里去跟专家学习如何种地。

  在曼德拉苏木政府和秦丰农业的努力下,板滩井修通了通往外界的土路,结束了靠摩托和骆驼出行的日子,并先后建起了日光发电机组,安装了电视信号接收装置,牧民们开始抛弃风力发电装置,看上了电视。

  其后出现的两家饭馆,兼营住宿业务,令当地的餐饮旅馆业有了雏形;与此同时,两户牧民家开了商店,当地人称此为出现了“贸易”;去年,移动公司在板滩井竖起了一座信号发射塔,手机在这里开始有了信号。

  “秦丰农业的到来向牧民们传递了现代文明的信息。”曼德拉苏木一名干部说,秦丰农业带来了20多名农业专家,牧民们都到绿洲公司承包的地里去跟专家学习如何种地,“牧民们还养成洗澡的习惯。”该干部说。

  秦丰的到来还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其他经济收入来源。

  曼德拉苏木达张华文统计,仅在2003年,秦丰农业向板滩井农牧民开出的仅劳务费用一项就达43万元,整个曼德拉苏木约400多人,平均每人1000元,折合到每个家庭有四五千元左右。

  “秦丰成了我们这里的支柱。”曼德拉苏木党委书记张希林说,秦丰农业每年还向当地的牧民购买羊粪,有拖拉机的牧民还可以为秦丰拉运一些基础建设物料,因为秦丰农业的到来,让当地的农牧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记者在当地所见,在曼德拉苏木,政府官员、秦丰公司人员和居民的关系十分融洽。

  当地党政五名领导干部有的是农业工程师,有的是水利工程师,或者是畜牧专家,他们也要下地干活。

  8月22日,正在地里开拖拉机的曼德拉苏木党委副书记王忠富脸色黝黑,“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农民,不同的是收了庄稼没我的份。”王说。

  当晚,一位牧民给秦丰公司人员送去了一袋七层馍,这位牧民认为,秦丰农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包括思想,也提供了很多帮助,他还举例说,牧民们谁家的摩托车坏了,秦丰公司有个小伙子会免费为牧民修车,还免费提供零配件。

  “我们和公司的人还有苏木上的干部都是一家人了。”农户何文清的妻子说。

    土地为何撂荒

  秦丰公司内蒙古基地副总经理仇祝贤承认,为了考虑尽快收回成本,开始时候确实没有听取当地政府的意见,因此在种植上接连失败,便形成2100亩土地撂荒。

  截至今年8月中旬,板滩井已种植约两万亩农田,其中绿洲公司包括自种和委托当地村民种植的面积约为1.2万亩,上面种了玉米、甘草、葡萄等作物。

  但2100亩土地撂荒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在这块土地上,2002年春曾种植女真子、云杉等作物,但播种后要么没发芽,要么很快就死掉。

  阿拉善右旗政府办公室主任韩林润介绍,绿洲公司开始实施农业开发项目时,为了过早的追求经济效益,还曾想引种一些特种药材,但未获国家批准。

  秦丰公司内蒙古基地副总经理仇祝贤承认,为了考虑尽快收回成本,开始时确实没有听取当地政府的意见,因此在种植上接连失败,形成2100亩土地撂荒。

  内蒙古阿拉善盟农牧局调研员李福锁是绿风公司和秦丰农业在板滩井开发基地的顾问,在李看来,撂荒的主因是秦丰农业没有在戈壁荒漠地区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经验,却完全套用了陕西的种植习惯,引种的一些树种在板滩井地区对环境适应差,再加上开发建设初期,灌溉设施不完善,造成了外地的树种在当地难以成活,变成了一个失败教训。

  在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干旱少雨的自然气候也是土地撂荒的原因。

  今年3到5月份,当地10级以上的大风就刮了27次。

  更为严重的一次灾害出现在今年5月2日,据绿洲公司董事长范景刚介绍,当日包括板滩井在内的阿拉善地区出现一次罕见的霜冻,气温达到零下10度左右,结果刚刚出土的一些作物被冻死。

  一个事实是,在撂荒的2100亩土地上,绿洲公司去年7月曾部分播种了沙蒿(一种饲料用草,种子可制成食品添加剂),但在今年8月中旬的降雨到来之前,种子没有发芽。

   水资源问题和环保手续

  内蒙古阿拉善盟环保局副局长斯琴说,目前阿拉善盟对农业项目的环评工作刚刚开始,而板滩井正是第一个开始做环评的农业开发项目。

  没有履行环保手续和水资源利用是板滩井绿洲项目的另两大问题。

  据环保总局通报,板滩井整个区域年水资源可开采量仅为917.66万立方米,按水资源平衡可持续开发原则,项目区可灌溉土地面积不能超过2.5万亩,而且必须是节水灌溉。

  而目前开发区域内项目主要采用的灌溉方式为漫灌,对此,秦丰农业负责人和曼德拉苏木党政干部均表示,目前已经在加快节水灌溉设施的上马。

  “当初采用漫灌方式,原因在于节水灌溉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秦丰农业公司内蒙古基地副总经理仇祝贤说,长远来讲,节水灌溉比漫灌更节省投资成本和节约水源,秦丰将尽快将当地的漫灌方式改为节水的喷灌。

  另外,如果按照签约4万亩的面积全部开发,环保总局认为当地的水资源将会遭到永久性破坏。

  “但目前板滩井整个开发面积只有2万亩。”曼德拉苏木党委书记张希林介绍,在去年的苏木人代会上,代表们就对秦丰农业的种植面积进行了限定,要求其先做好已开垦土地的耕种,在此之前,不允许再开垦新的土地。

  今年7月2日,阿拉善右旗环保局也已向绿洲公司发出明令,不许再扩大开荒面积。

  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介绍,根据国务院1998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在内的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以前,必须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但绿洲公司在开发之前却没有进行任何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简称环评)。

  内蒙古阿拉善盟环保局副局长斯琴说,虽然国家环保局在1998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但对于具体规模多大的农业开发项目需要做环评是在去年1月1日才有了明确规定。斯琴说,目前阿拉善盟对农业项目的环评工作刚刚开始,而板滩井正是第一个开始做环评的农业开发项目。

  “在茫茫的沙漠中找出一片绿的地方,多不容易,这是一件让人多么高兴的事情!”斯琴感慨。

  延续绿洲梦

  仇祝贤说,今后的思路是,由秦丰农业搞好水利喷灌、电力等设施,让当地的农牧民承包他们的土地,种植适合沙漠地带生长的植物和药材。

  “我们不是来搞破坏的,是来保护生态和进行农业生产的。”8月24日,秦丰农业副总经理赵慧军表达了他的委屈。

  赵慧军说,为了板滩井绿洲项目,公司方面已投资近1000万,至今尚无回报。

  但通过这次事件,绿洲公司和秦丰农业也改变了在板滩井投资的思路。

  “论种地我们不如农民,论养殖我们不如牧民,所以我们一定要调整思路。”

  秦丰农业内蒙古公司副总经理仇祝贤说,今后的思路是,由秦丰农业搞好水利喷灌、电力等设施,让当地的农牧民承包他们的土地,种植适合沙漠地带生长的梭梭林带,在上面嫁接肉苁蓉,并种植锁阳、麻黄、甘草等中药材,同时种植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并利用当地不受污染的气候条件来制种。

  同时,秦丰农业还为当地牧民从新西兰购买了一只多赛特种羊,免费让牧民们的小尾寒羊与其交配,以生产出个头更大的杂交羊。

  按照秦丰的设想,他们再从农民手中收购肉羊、中药材和各种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和后期的销售,“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沙产业链,公司才能获益,才能带动当地的农民们致富。”对于秦丰的思路,板滩井许多农牧民持积极态度。

  牧民陈守军每天都去为撂荒的土地义务播种,他说,现在帮秦丰把地种上了,以后秦丰还会帮他们,秦丰可以给他们活做,他们也可以去承包秦丰的土地。

  “希望秦丰能够在板滩井做大,如果他们走了,光靠我们自己发展肯定不行。”另一名蒙古族牧民说。

  目前,秦丰农业现在正为项目立项和环评工作忙碌。

  “如果不能立项,我们肯定就撤了。”仇祝贤说,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接受教训,继续将板滩井的沙产业做好,如果得不到立项,秦丰撤走,损失更大的可能是当地的农牧民。

  一个事实是,目前阿拉善盟正准备为板滩井修公路,并准备架设电力设施,让板滩井结束自发电的日子。

  “这些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这个农业开发项目来的。”曼德拉苏木一名干部说。

  8月中旬开始,板滩井下了少有的几场雨,撂荒的土地也开始长出新绿。

  而月初环保总局官员和央视记者到此时,这块土地还是沙漠一样的颜色。

  “去年栽下的沙蒿全部长出了新苗。”8月22日下午,曼德拉苏木党委书记张希林站在撂荒的土地上,面有喜色。

  张希林说:“多下点雨,防护林长起来就行了!”板滩井现在已有30多万株沙枣树成活,再过一两年,这些沙枣树全部能够长到两米高左右,真正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记者在板滩井绿洲农业开发区内看到,用于阻挡风沙的沙枣树防护林基本成型,从0.2米到两米高不等,成了荒漠中最抢眼的绿色。

  而阿拉善右旗旗长吴忠岩的设想是,到明年春天,板滩井就会成为绿洲。(记者刘炳路 记者浦峰/摄影)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风沙源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