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石油危机与油价上涨 > 正文
 
成品油连涨并不意味石油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09:58 新京报

  背景

  国产原油价格已与国际一致

  无论是否使用进口原油,国内炼油企业都将受国际油价影响燕山石化董秘室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我国沿江、沿海的炼油厂基本上已使用进口原油,像中石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化镇海炼化,所用原油基本上来自中东。该人士认为,我国炼油公司对进口油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但无论炼油公司是否采用进口油,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大,因为国内原油市场已经与国际接轨,价格与国际上基本一致。除非国内原油价格受到政府限价才有可能低于国际市场,但这时,原油开采商又会选择出口。他并介绍,燕山石化所用原油90%来自大庆,剩下一部分来自俄罗斯。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全国成品油价格的全面上调,对老百姓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因上涨幅度很小,不会导致老百姓生活产生变化。

  戴彦德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尤其交通运输产业所受影响较大,但这并不是石油危机。因为涨价主要受国际市场油价高幅上涨的影响,但国际市场的上涨更多是受心理因素影响,伊拉克、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产油大国的动荡不安是石油价格一再高涨的主要原因。

  他指出,从国际石油生产供应本身来看并不存在问题。但中国油价与国际市场贴得越来越近已是趋势,国内石油既然搭上了进口油的车,就得承受这种影响。

  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石油专家刘明告诉记者,中国油价一旦与国际市场接轨,必然受到直接影响。她认为,此次国内油价上调最明显的负面影响表现在航空、公交等交通运输行业,这有可能导致这些行业采取提高服务费用标准等措施来应对影响,进而进一步波及居民生活。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指出,今年我国成品油连续三次涨价,尽管是受到国际的影响,但同时也进一步暴露了我国能源机制存在的问题,比如尚未形成完善的石油储备战略,在开发替代能源方向上着力太小,海外石油战略乏力。

  石油短缺压力今后可能持续存在

  应拓展石油外交,寻求替代产品和技术,绕开石油短缺瓶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佐军博士在此间分析指出,中国应当作好应付石油短缺的中长期准备,既要努力拓展石油外交,更要大力寻求各种石油的替代能源和技术。

  李佐军分析指出,本轮油价上涨对中国企业的冲击会比较大,直接增加了经营成本,对于那些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而言,冲击会更大。甚至一些远离石油产业的企业,也可能因为产业的关联性而不能幸免。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石油价格上涨压力可能传导到其他行业,引起消费品价格的整体上涨。

  他预言,对于石油资源短缺的中国而言,石油短缺的压力在中长期时间内都可能存在。为此,政府、企业乃至普通消费者都应该从这次石油价格上涨压力中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

  李佐军认为,对于政府而言,首先应当在石油领域倡导市场化改革。他说,石油领域的高垄断必然导致低效率,使很多潜力不能挖潜出来,形成越控制,效率越低下的局面。为此,决策层必须在石油领域增加竞争。

  “同时,应当加强和拓展石油外交,力求在全球石油的重要战略区域有中国的身影。”李佐军对记者表示。他说,我国从总体上讲,石油资源是短缺的,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打通石油贸易渠道。

  “石油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商品,在国际经贸领域往往和政治挂钩。”他认为。李佐军同时分析指出,加快石油替代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力度也是政府应对石油涨价压力义不容辞的职责。

  他说,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必然与日俱增,为此必须未雨绸缪,尽快使各项替代技术形成生产力。

  李佐军表示,中国企业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应当努力寻求各种替代产品和装备,在产品的选择上,尽可能绕开石油短缺的要素瓶颈制约。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当开始倡导能源节约的风气。”李佐军对记者表示:“但是,居民和工业节约能源,还没有落实到各个环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对油价上涨需多管齐下

  需用价格机制手段来限制过度消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告诉记者,国内油市应该更贴近国际市场,但是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不稳定给国内带来的压力,短期内最首要的是要注意节约,尤其汽车生产商应该根据这种形势多开发推广经济型节油车;其次要尽快开发替代能源。戴彦德认为,从长远看,国家要尽快制定完善国家石油战略。

  石油专家刘明研究员认为,成品油的连续上涨从一定角度来看反而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涨幅尚在用户可以承受的范围,另一方面将推动国人更清醒地认识到要“由近及远地”应对国际油市的不稳定。她指出,所谓近,是指首先要促进相关企业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而从国家整体来讲,需用价格机制手段来限制过度消费。

  刘明指出,从长远看,加大国内石油开采和生产力度、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建立完备的石油期货市场、和主要产油国签署长期稳定的用油合同以及扩大海外份额油的比例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韩晓平对记者说,建立起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迫在眉睫。他认为,如果中国具备了90天以上的石油安全储备,即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内油市的稳定,提高安全系数。

  “目前油价只是高峰时的一半”技术进步将最终消解涨价压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覃东海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对于此番原油价格上涨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持续衰退的担心是多余的。他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现在的石油价格也只是1980年时高峰价格的一半。

  而与此同时,有效的全球市场和技术进步能够不断吸收新增石油需要。他说,人类完全有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消解石油涨价带来的压力。覃东海分析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石油工业投资不足,造成现在石油系统的产能严重不足。原油生产、运输和提炼的产能增长有限,整个石油供应系统出现了产能限制。

  接下来的5-10年内是能源行业的新一轮投资期,大概需要投资2.4万亿美元才能满足石油的需求增长。这是自去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他认为,虽然自1976年以来世界上再也没有发现新的重大石油储藏带,很多专家估计世界上已经没有更多富油区,这也是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之一,但同样不用对此过于担心。他举例说,1950年,还没有海上石油的开采记录,25年以后,油井已经钻到了水下1000英尺的海底,现在,已经能在水下10000英尺的深水区开采石油了。“自1875年,就有专家曾预测石油供给将很快消耗殆尽。100多年以来,这种担心一直挥之不去。但是,基于技术上的惊人进步,这种预言一直没有变为现实。”

  不过,覃东海也指出,10年期原油期价首次突破了每桶30美元,反映出原油市场已经出现了某些根本性转变。他预计,从长期看,未来长期石油价格将维持在每桶30美元以上。

  现行定价机制始自1998

  有导致人为放大油价波动影响之嫌

  据了解,1998年之前,由于中国原油产量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石油价格基本上是由石油产品销售企业自行决定的。那时,各地石油销售企业自行采购成品油、自己决定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中国成品油定价完全是市场化的。

  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和原属地方的石油销售企业上划至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推出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定价制度。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旗下石油销售单位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一位专家介绍,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直接挂钩,就产生一个价格滞后期,国际价格上涨,国内就会出现生产者惜售、流通领域囤积、消费者多购或抢购的市场行为,放大甚至有时过度地放大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推动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进一步上涨趋势。

  本报记者 王冰凝 胡晓群 刘宝强


邮件订阅:
  《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正在举办有奖订阅活动。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您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礼物
Email: 订阅 退订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