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晋身第二大进口国 对油价影响未及0.1%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7:17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刘世昕 周凯 实习生 刘星 国内油价要上涨的传言今天成了现实。北京的袁女士早晨加油时才知道,一夜之间,93号汽油每升涨了0.2元。单位离家不远的她说,得考虑是否应该把代步工具由汽车换成自
这是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的第三次涨价,而且是汽油、柴油同时涨价。 几天前在北京的部分燃油销售处,燃油票一次最多只能买1000升。据说因为涨价的传言,零售商为防止消费者大量购进油票而采取了限售措施。 北京朝阳加油站的李先生说,他们在24日晚上接到通知,油价从25日零时上涨。中间只隔几个小时。从今天加油的流量看,涨价没有对销售额造成影响。 在我国对油价最有决定权的是国家发改委。它的通知决定,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40元和22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提高。 国家发改委政府网站今天发布的信息分析说,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涨,8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更是屡创新高,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和世界上两大最重要的原油基准价格之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21年和23年最高点。19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48.7美元。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以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加权平均为重要依据,并权衡市场情况具体制定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即炼油厂出厂价)和零售价。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集团可在国家中准价的8%浮动区间内确定零售价。 石油一涨价,运输业就打喷嚏。 北京金健出租车公司的刘师傅一脸无奈地说:“油价上涨,对我们干出租的可真不是个好消息。”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车跑一天至少耗油20升,一个月就是600升;每升涨0.2元,一个月就多了120元,这还是最保守的估算。 “油不可能不加。这几年,油价只涨不落,可出租车每公里的价格却没跟着涨,公司每个月向我们收的份儿钱也没落过。里里外外的损失,全都让司机自己扛着。”刘师傅说,“没办法,今天拉10趟,明天就拉11趟;今晚10点回家,明晚就11点回家,只能加班跑,争取把损失弥补回来。” 今天上海最大出租车公司“大众出租”的王师傅说:他每天平均要加40升左右的93号汽油,现在每升涨了将近4角钱。这样,一个月成本多500元。月收入3000元至4000元的他说:“公司没有任何补贴,只能自己承担。” 在上海曹家堰路加油站,一位宝马车主告诉记者,平时加97号汽油,每月要加300升,现在看要多花将近100元。“和停车费比起来,还算便宜的。” 虽然有消费者可能因为油价上涨考虑推迟购车计划,但今天记者走访的几家汽车销售企业称,一个月油费多花四五十元还不至于影响整体购车计划。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新华社说,他们对我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就会使我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 其中,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幅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幅0.7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了600亿元左右。 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杨富强博士却认为,油价上涨会对GDP有所影响,但没有必要把这种影响夸大,因为市场有自己的调节能力。 在杨富强看来,油价上涨也有积极影响,比如让消费者感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对培养老百姓的节油节能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型产品,建立节能型社会都会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开SUV的车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酷,但这种百公里耗油十四五升的“油老虎”,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也希望油价的上涨能唤起政府、个人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 也有不少专家提出,我国应当采取多种中长期措施应对高油价,比如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虽然投机性较强,但其对平抑石油价格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今年曾在多个场合呼吁,我国应尽快开设石油期货市场,以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 据统计,去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达2.5亿吨,其中进口石油9112万吨,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35%。 多年来,由于中国对外采购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期货市场不健全,形成了国家采购、内部竞争、互相抬价的局面,中国只能成为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陷入高买低卖的不利局面,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郑新立说,尽管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但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到0.1%。这说明中国还没有学会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化解市场风险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