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普惠制将到尽头,中国“毕业”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8:46 中国经营报

  从欧盟东扩就炒得沸沸扬扬的欧盟可能缩紧对中国出口产品“普惠关税”的传闻,如今已不幸成为了事实。“中国16大类50章产品将全部从欧盟实行的普惠制待遇产品类别中被取消。届时,只剩下11大类44章产品继续享受普惠制待遇。”据介绍,目前的普惠制有效期到2005年12月为止,新的普惠制经25个成员国部长及欧洲议会批准后,预定2004年10月出台,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为10年。据专家预测,欧盟将进一步严格控制给予中国的普惠制待遇,中国部分产品的出口将遭受冲击。寻找解决之法,成了许多出口企业关心的焦点
新浪交友有奖征文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1受惠国不可能一劳永逸

  主持人:根据《欧盟普惠税条例》第12(1)条规定,假如受惠国家(地区)的任何产品连续3年符合部分准则,显示该等产品已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则其关税优惠须被撤销。有关计算方法是以欧盟本身的统计数字为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

  李钢: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单向的优惠待遇,以鼓励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发展。在南北合作中,发达国家在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援助,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加工产品等贸易的发展。欧盟实行的普惠制,表现在各个方面,我认为这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加强南北合作的一种手段。

  普惠制是中欧贸易发展中需要经历的必要阶段,但受惠国待遇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欧盟给惠是他们的权利,给哪些什么时候结束也是他们的权利,主动权在欧盟手里,我国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商量的余地。“国家毕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行业毕业”的基础上“国家毕业”不可逆转,要早做准备。不要躺在“普惠”的温床上尽情享受优惠贸易带来的好处,要以正常的贸易伙伴来看待中欧贸易关系。

  陈郁文:欧盟对我国有着很高的期望,欧盟自己做事情也很严谨,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我们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短期看企业很难接受,过去一直享有这样一种优惠,突然就没了,会带来心理上负面的影响。从中长期看,我国企业只不过是较早地失去了“保护伞”,这其实会促使中国企业去更新换代产品,帮助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国是像欧盟一样给予普惠制的国家,也会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的。

  主持人:欧盟逐步取消对中国普惠制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这时候提出取消普惠制,能否表明欧盟对中国贸易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尧秋根:欧盟取消对中国普惠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出口一直处于顺差。欧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国家,欧盟取消普惠制就限制了我国简单加工的传统产品的出口。第二个原因与欧盟东扩有关。一年多来欧盟东扩了10个国家,这些国家有很多产品能够替代取消对中国普惠制后形成的市场空缺,这是欧盟内部调整贸易结构和政策的一个做法。第三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关系。中国一直与欧盟在谈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要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要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涉及到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普惠制都要取消。

  一般原因是,欧盟对中国普惠制项目下的产品已经没有控制能力了。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大,许多跨国公司有很强的市场能力,也在欧盟设立了分公司,其产品也在欧盟各个国家销售,实行不实行普惠制对它们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李钢:从苏联解体后,中国被给惠的国家还主要集中在欧盟等西欧发达国家,早期的普惠制优惠空间很大,促进了中国产品对于欧盟的出口。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欧盟统计我国贸易额为1350亿美元,欧盟把我们逐步视为平等的贸易伙伴。所以欧盟对中国实行从“产品毕业”,到“行业毕业”,再到“国家毕业”。

  我国整体对普惠制的利用率不高。欧盟一方面对中国实行给惠,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严格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等都制约着中国产品的出口。但总的来说,中欧趋于一种正常的贸易关系。去年9月3日,欧盟发表了一份主题为“走向全面成熟的伙伴关系”的文件,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和欧盟要平起平坐了,只有单边给惠制度取消后,这样才是一个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陈郁文:欧盟改革普惠制,主要还是欧盟自身的原因,是欧盟政策取向的问题,但欧中贸易逆差也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中国和欧盟都是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全球性力量。2003年中国同欧盟的贸易额超过日本,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今年5月1日东扩后,欧盟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且双方之间的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中国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速,欧盟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欧盟贸易代表拉米先生在年初访问中国时表示,中欧经贸关系进入了“蜜月期”;而在今年3月14日首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的欧洲议会代表团也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目前的紧密程度是从来没有过的。中国和欧盟在所有层面的经济合作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尽管由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使得双方有些隔阂,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中欧之间迅猛发展的经贸关系仍将继续保持,不会逆转。在欧盟看来,中国无论从经济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来看,都已经脱离了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形象,由于欧盟本身政策长期以来比较倾向于扶助最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因此逐渐取消中国产品的普惠制待遇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最重要的还是我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真正成长为靠实力生存的市场竞争主体。

  2普惠制仅是贸易关系中的一个因素

  主持人:欧盟取消普惠制,对中国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能否说中国受用的普惠面广一些,而感觉受到的影响较其他国家更大一些?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和普惠制受惠国家之间,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尧秋根:欧盟取消普惠制影响到很多国家,印度、墨西哥等,并不是仅仅对中国有影响。对中国影响比较深的行业有:消费类电子(家电)、钟表、塑料及塑料制品,因为这些“毕业”的产品都是中欧贸易额比较大的。从影响地区来看,广东和浙江影响比较大,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出口欧盟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我认为,普惠制与市场经济地位关系不是很大。普惠制是比最惠国待遇还要“优惠”的一种关税制度,涉及到关税问题,目前28个国家对中国实行普惠制,如美国对中国实行普惠制是4650项,50个税号,中国真正从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得到的优惠是20~30亿美元,中国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欧盟得到的优惠大概是10~15亿美元。市场经济地位与企业计算贸易成本时有关,它与关税关系不大。取消普惠制后关税由3.5%提高到了5%,今年我国关税是11%。

  陈郁文:从即期和短期看:中国的工业品基本上都被列入了欧盟的毕业产品清单,由于欧盟普惠制对其他受惠国和地区的同类产品仍给予关税减免优惠,因此中国此类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将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从中期和长期看,并不是一件坏事,中国企业最终的强大毕竟不能单纯依靠有关国家给予的优惠。普惠制不是永恒的,越早准备、越早适应市场化竞争,对企业越有利。

  现在中欧贸易关系很好,欧盟委员会委员拉米上次访华时说中欧关系是处于“蜜月期”,关系可见一斑。这话我认为说得挺好。现在欧盟逐渐取消对我国的普惠制,使中国有一种外在的压力逼迫我们去不断地改善自己,给了一种压力推动我们前进。

  主持人:这种普惠制结束后,企业成本是否会增加?从全球经济的角度考虑,这样的情况是否还会影响到投资的转移?

  尧秋根:部分企业的出口贸易成本肯定会升高,最大的问题是关税成本,肯定会增加。

  说到转移投资,就有两方面:一是促进中国企业到欧盟当地生产,如TCL与汤姆逊合作,这就不仅是普惠制问题,还会涉及到欧盟标准问题、打火机等产品的安全系数问题;第二个影响是一些在欧盟有销售实力的跨国公司,都不会考虑到中国来投资,会转移到其他还没有取消普惠制的国家和地区去投资,这方面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还没有出来。

  李钢:自1978年我国出口欧盟的产品享受普惠制以来,多数出口企业都视其为开启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欧盟逐渐减少给予中国普惠制,对中国出口有影响,但总体影响不会很大。从结构上看,对家电、钟表、服装及轻工制品等类别产品的出口将带来一定的冲击,其中,利润微薄的家电产业将首当其冲。

  陈郁文:中国的工业品基本上都被列入了欧盟的毕业产品清单,从即期和短期看,企业的成本确实会增加,但由于在世贸组织推动下,全球范围内工业品关税在逐步下降,目前平均的关税水平已经很低,因此企业不需有过多担心,只要抓住机会,加快调整企业生产和营销战略,未来取胜的相信还会是中国企业。

  至于投资转移的问题,可能确实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这关键是看跨国公司看重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有远见的跨国公司不会仅仅因为普惠制就放弃在中国的投资,因为中国今天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

  3多管齐下降低损失

  主持人: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对欧盟普惠制的总体利用率不足50%。在欧盟逐渐结束对中国普惠制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尧秋根:这就要加强普惠制的宣传和普及,许多企业的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盟很多国家去了,但没有利用普惠制这个优惠政策,企业成本就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何况现行的普惠制度还要到2005年底才为止,新的毕业产品从今年10月1日才开始,所以我们要积极、尽早、充分利用欧盟的普惠制。

  李钢:在双边贸易合作的关系中,欧盟对中国给惠很早也很久了,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欧盟市场的开拓不要依赖普惠制,要摆正心态,看双边的贸易的关系。考虑到普惠制是单向给惠的一种行为,我认为中国的大部分产品是毕业了,但在欧盟还能对中国给惠的期间应该争取更多的享受,多拿一些优惠的机会。

  陈郁文:如何应对,主要有三条:一是中国企业应该从价格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这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根本之路。二是欧盟会长期运用普惠制来平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其的贸易,因此如果企业愿意,可以考虑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以便充分地利用欧盟的普惠制。三是积极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积极开拓更多的市场。除欧盟外,还有很多国家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可以充分考虑向这些国家出口。

  尧秋根:企业首先就要企业抓好产品升级换代,由原来的简单加工型转向技术型和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拿这些产品出口进行对外贸易,就可以减少普惠制取消后关税升级的问题。二是在美国还没有取消对中国普惠制的情况下大力开拓美国市场,根据美国现行的普惠制法案,约4650个产品可享受美国普惠制待遇,占我国出口美国全部产品的90%。更为重要的是,被欧盟取消普惠制的大部分产品仍是美国的给惠产品。三是争取已经毕业的产品重新获得普惠制的机会,有些产品已经被欧盟取消普惠制了,这种取消是动态的,如果欧盟一旦需要或者产品出口欧盟认为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贸易逆差问题,欧盟就会通过一定的渠道恢复对这个产品的普惠制,这就需要我国的一些中介机构,如协会商会等,去向欧盟申请。四是鼓励企业实行境外加工,到欧盟去生产,这样就可回避普惠制的问题,因为到当地生产和当地销售,就根本不存在关税的问题了。

  陈郁文:我前面提到过,欧中经贸关系目前是处在一个非常紧密的时期,从大环境上看,这对中欧企业之间的合作是相当有利的。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更多地开辟欧洲市场。其实,普惠制只是一个方面,由于欧盟国家向来对环保和公众健康等问题比较看重,因此企业今后在出口欧盟市场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环境壁垒和绿色壁垒等其他贸易壁垒,遇到问题应及时通过相关渠道向国家有关部门反应,这样也可以帮助我国在世贸组织当前的多哈回合谈判中及时形成相关立场,为企业争取更有利的待遇和条件。

  链接一

  “普惠制”:

  又称关税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对于原产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一种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在现行体制下,普惠制的实施主要是由各发达国家通过本国的立法程序,分别制定给予发展中国家关税优惠的单独方案来进行的。全球共有28个国家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其中,欧盟15国超过总数量的一半。

  今年5月1日之后,已经有一大批中国出口产品从欧盟普惠制名单上“毕业”:乳、蛋制品和天然蜂蜜、塑料和橡胶制品、纸制品、电子消费类产品、光学器材、钟表及乐器,欧盟已经取消了上述产品的全部优惠。

  其中,对欧出口的塑料橡胶制品、纸张、消费电子产品和钟表共四类产品,累计金额就高达212.7亿欧元。中国能继续享受欧盟普惠制待遇的产品将只剩下:活动物、植物产品(油籽、工业及医用植物除外)、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制品、农产品、纺织品(服装制品除外)、交通工具及其设备。

  链接二

  “最惠国待遇”:

  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在国际贸易中,最惠国待遇指签订双边或多边贸易条约的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称为受惠国。

  作者:陈亮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