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京津冀产业带隐含高新技术潜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 02:25 中华工商时报

  周立群 张贵

  京津都市圈蕴含着一条极有潜质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里集聚了八个大的产业区、初步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拥有科技精英集聚等资源优势。然而,市场配置机制不活、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有限、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内生态环境较脆弱等制约了产业带的整合和提升。本报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协调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区域一体化新机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制;2、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拓展产业梯度、放大辐射作用;3、共同构造产业链和产业群,创区域产业新优势;4、建设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打造一体化大流通市场。

  京津都市圈形成需具备的条件

  以北京奥运为“引擎”,以京津“双子星座”为依托,以河北为腹地,京津都市圈已显轮廓。这一地区要形成联系紧密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带,需满足五个条件:形成若干高度分工、紧密合作协同的产业链、产业群;形成集聚与扩散效应的都市带;产业要素能够快速集中和自由流动;便捷通畅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拥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创业环境。

  京津冀蕴含着产业带发展的巨大潜能

  1、京津交通干线将加速都市圈的形成

  京津交通干线在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和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为京、津、冀北地区的经济加速发展带来了契机,该区域主要城市的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将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京津交通干线正在或将成为要素集聚、流通无障碍的新干线,进而加速京津都市圈的形成。

  2、集聚了8个大的产业区

  沿京津交通干线分布着中关村、亦庄、廊坊开发区、天津华苑、武清开发区、塘沽高新区、泰达和津港保税区等8个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区。其总面积1976.13平方公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62亿元(不含天津华苑),约占京津冀GDP的20.9%。中关村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泰达开发区已成长为环渤海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IT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

  3、初步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

  沿京津塘高速路分布的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绿色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

  4、信息产业和资源优势

  京津信息产业经济效益位居全国第一二位,天津培育出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IT企业,有世界500强中的160多家,其中包括摩托罗拉等70多个是电子信息业。

  5、科研机构和科技精英聚集

  北京有503个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62所高校,天津有40所高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较高,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同时这一都市圈作为北方沿海开放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基地优势正在逐步发挥,其完善的通讯网络基础和产业传统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都市圈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

  京津都市圈的形成,首先要实现产业要素的快速集中和自由流动,借助发达的交通体系和信息渠道,推进要素流动市场化和信息透明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进而形成若干产业集群、产业带,以此为基础拓展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都市圈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市场配置机制不活。京津冀地区国有资本占绝对优势,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作用并不充分。一方面,行政区域利益主体意识太强,条块分割严重,导致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地区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仍很强,对企业干预比较大,导致区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从根本上转换机制是区际分工合作的关键。

  二是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有限、产业链不完整。京津作为北方的两个特大城市,其对地区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限,区域内产业链残缺,产业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据调查,2002年北京市400多家研发机构共转让出1400项研发成果,其中1000多项转让到了京津塘以外的地区。摩托罗拉、北京现代和天津一汽丰田等大型公司在京津之间没有有效的产业联动。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滞要素流动。京津相距百余公里,但两地的物流、人流、信息流成本很高,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阻力较大,高技术人才的相互流动较少。京津两地间交通及其配套设施薄弱,两地间还没有形成半小时城市圈。

  四是区域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相对缺乏,自然生态条件比较脆弱。中科院发布的《200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在可持续发展总能力的五大系统中(生存、发展、环境、社会、智力支持系统),北京的社会支持系统指数最高,环境支持系统指数最低。这都限制了京津冀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亲商”创业氛围不浓郁。个人和经济主体的竞争、创业、风险意识远不及珠三角地区,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来实现自身价值和谋求发展的观念不强,“亲商环境”仍待营造。

  协调整合区域资源,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

  打造联系紧密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需整合和提升京津塘沿线开发区的功能,发挥京津交通干线在经济区形成过程中的中心城市作用。

  1、协调区域资源、构建区域一体化新机制

  充分利用当前京津冀达成的“廊坊共识”,通过省市长高层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发展和改革部门协商制度来加强信息沟通,议定合作重大事项,制定促进共同发展的地区政策和举措。如,联合开展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增创区域布局新优势。

  2、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拓展产业梯度、放大辐射作用

  沿京津交通干线实现产业梯度转移、拓展和辐射。沿线开发区要立足各自区情,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形成分工协作新模式和资源整合新模式,加速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形成。沿京津交通干线打造一个网络———要形成通畅的信息沟通网,做到信息共享,沟通无阻;一个平台———要在高速路沿线各地形成资源共享科技转化平台,使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流动等能够按照各地顺畅推动、自由流动;一个体系———各地按照自己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产业链中承载不同的环节,形成完整的科技发展体系。

  3、共同构造产业链和产业群,创区域产业新优势

  以微电子、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或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为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共同打造若干产业链、产业群,增创区域产业新优势。共同构造经济区内投资环境,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各园区在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制造和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协作、配套结网、形成产业集群。

  4、建设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打造一体化大流通市场

  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参与京津交通干线的建设,通过吸引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尽快在京津塘高速沿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提升沿线的规模效应。加快启动(包括规划中的)区际间的高速路、快速路、城铁等交通线路建设,整合原有的京塘高速公路,选择易于突破的领域开展合作,统合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布局和建设,形成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实行客货分流,提高客流速度,以人流带物流、资金流,促进一体化发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京津冀产业带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