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营科技企业谈人才得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 02:15 中华工商时报 | |||||||||
(杭州市工商联) 在日前举行的杭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智力资源不足,难以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已成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杭州市科技局表示,目前全市民营高科技企业只有506家,只占了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技术创新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
杭州市民营科技企业中人才的流动非常频繁,往往进公司两三年,刚刚掌握了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够出成果时,人却走了,而且带着技术走。企业眼睁睁地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有的还自立门户,逼得科技人才“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是留住科技人才成本太高,企业承受不了。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办之初,实力不强,难以满足科技人才所要求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一套房子就可以难倒一大片企业。一些科技人才就汇流到大型科技企业或者干脆去了北京、上海等地。 “人才瓶颈,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遇到的情况。”浙江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周伟强表示,“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现在的民营企业家不属于现代企业家的范畴,他们是业主,在管理上以家族和个人的决策居多。利益是永远的动力,留住科技人才就必须用制度和机制去设置这种利益。与其匆匆砸下100万去挖个科技人才,不如给他30万奖金加70万股份更合适。这样科技人才才能真正转变成企业的管理者之一,与企业共进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