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办法年底出 融资问题是核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9:5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罗小军 上海报道 7月25日,《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的同日,国务院筹划已久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 参与座谈者对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办法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并热议融资体制问题
据悉,参加座谈的有办法起草小组成员、少量专家、各省经济工作负责人。 “指导性文件”有望年底出台 尽管《决定》对融资并没有详细规定。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迎秋指出,在即将出台的促进非公经济办法中,融资问题则是一个重点。 而此次促进非公经济座谈会,更是筹划已久。早在2003年春天,国务院有关部门就准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座谈会,后因SARS疫情而推迟。今年4月16日,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发改委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讨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统盘考虑,着手研究一些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形成一个指导性文件”的批示,刘迎秋应邀出席了这个座谈会。 而7月25日青岛会议则是国务院落实中央关于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要求的一个直接继续。时间选在7月下旬,其时恰逢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的关键时刻。 刘迎秋是受到邀请出席青岛座谈会的少数专家之一,虽然他因事没能到会,但他坚持认为:“青岛座谈会实际上告诉人们,中央在推进非公经济大发展这个问题上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明确、稳定、不会改变的。这次宏观调控不是要伤害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是要从根本上保护和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实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这次会议就是要告诉人们,在我国民营经济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此前4月中旬的中南海座谈会,主要是落实温家宝总理要求、抓紧制定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7月25日青岛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拿到了这个“指导性文件”的草案。会议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有专家估计,经进一步征求意见和修改,这个“指导性文件”会很快出台。如果顺利,下半年出台的可能性很大。 据悉,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办法,主要核心内容涉及三块:非公经济的法律保护、放宽市场准入、改进投融资体制。 刘迎秋表示,市场经济下,法制是重要的框架,任何活动都必须在法制框架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老问题,过去很多领域禁止进入,党的十六大尤其是三中全会后,已经明确只要是不威胁国家安全和非自然垄断性行业,都应当允许民营经济进入;至于融资,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在当代工业和商业社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工业化迅速发展阶段,资本是最短缺一种资源,因此,融资问题必然显得格外重要。 融资问题是核心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支持非公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融资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放宽了投资,要企业做大做强,融资急需跟上。 今年6月,恰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趋紧的情况下,刘迎秋与其同事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分析》。 报告指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有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创业风险投资和企业股权柜台交易。但在我国,直接融资强烈偏向国有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进入,更谈不上融资主渠道”。至于债券市场融资,“实际上还未向民营企业开放”。 信贷市场间接融资,民营企业境遇也不容乐观。今年5月以来,由于收缩银根,银行系统出现慎贷倾向。这种倾向一出现,必然殃及所有企业。然而,由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本质上是“同胞兄弟”关系,因此,民营企业与他们的感受必然不尽相同。 此外,传统体制的惯性还在起作用。过去的很多政策是围绕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制定的,包括投融资政策都是积极服务于这个体制的。即便经过20多年的改革,公有体制内的企业融资仍相对容易,公有体制外的民营企业常常会遇到融资难问题。 就银行体系本身而言,虽然多数商业银行在体制上已经相对独立,但仍常常受到政府的影响。迄今为止,全国十几家大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体制仍然较为单一,全国性民办银行还没有。单一国有大银行体系,不可能满足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尽管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在路线、方针、政策上,均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并从根本上解决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仍然存在理解差异、步调不太一致、政策不够配套等问题,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投资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制度性障碍。 融资多元化 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除了上述体制问题外,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刘迎秋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现有民营企业中还有相当一批原来属于社队集体或乡镇集体。转制后,多数企业是以企业收益来偿还购买企业的欠款。因此,这些企业在不清欠款前是不可能得到企业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的产权证、地产证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就失去了一个运用企业固定资产向银行取得抵押贷款的权利和能力。 此外,刘迎秋指出,民营企业多数属于草根经济。草根经济往往都是从小规模经营起步的,自身资本积累较少、能力不足,发展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普遍存在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在商业活动中常常表现出信用不健全就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取得银行信贷支持的融资行为也就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实力。 借鉴其他国家经验,要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大型商业银行应设专柜,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刘迎秋认为,我国经济是民本经济,中小企业是国家发展的民生之本,因此,大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必须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负责,考虑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不仅要设立专门性服务窗口,而且要由银行监管部门规定向中小企业放贷比例。 此外,刘迎秋认为,应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间融资办法,不能一概否定民间融资的合理性。因为,民间融资实际上适应了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的现实,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市场多元化发展要求,适应了当前条件下债权人、债务人对利益和利润追求的需要。现在,缺少的是规则,以及如何在合理的规则约束下更好地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 在必要的情况下,应继续放宽民营企业间联合成立财务公司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抓紧贯彻实施《商业银行法》和制定实施细则,鼓励开办股份制银行,推进非国有控股民办银行的发展,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一个必然选择。 对于此次宏观调控中民营企业感受的艰辛,刘迎秋指出,“如果金融机构,国有、民营都有,那么情况就不会有那么严重。”而信号误导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变化已经开始。 民营银行浙江商业银行即将挂牌,温州多个民企财团已经建立。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要进一步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募集投资资金,逐步建立起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经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证券监管机构批准,选择一些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试点,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募集建设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