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暴雨揭出治污“十年之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01:36 中华工商时报 | |||||||||
【据新华社合肥电】 淮河部分支流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沿途各地藏污闸门被迫打开。记者日前采访中目睹了史无前例的一幕:5亿多吨高指标污水,形成150多公里长的污水带,“扫荡”淮河中下游。同时,淮河治污“十年之丑”顿时暴露无遗。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1994年由国务院牵头,涉及1.8亿人口,历时十年,投入数百亿元。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治污法规、第一部流域治污规划,都因淮河而诞生。7月16日到20日,支流沙颍河、涡河等上游降下暴雨,洪水顶托使原本藏于各种闸门之后的污染物被集中下泄,拥塞淮河干流1/3河道。淮河水利委员会和环境监测部门监测发现,污水先头部队氨氮超标10到60倍。随后是工业污染和其它污染。水体总量达5.4亿吨,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蚌埠等沿淮城市自来水厂被迫停车。 本次污水团仍以工业污染物为主。工业污染源治理是淮河治污重点,10年成效如何?记者看到环保、水利部门竟是截然相反的数据:主要污染物COD国家环保总局统计为70万吨,10年降低了约50%,“逐年下降”;而隶属水利部的淮河水资源管理局测定2003年排放量123万吨,“快速反弹”,接近治理前水平。 “河蚌死了,野鸭死了。鱼虾全死光了。10年治污,今又如此!”这是日于眙县环保局局长胡爱华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接下来的采访中,淮河两岸一夜间倾家荡产的渔家女的抽泣声不绝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