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南风窗》2004 > 正文
 
下篇:利益共同体打造“温州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13:13 《南风窗》

  媒体购房团出动

  2001年8月18日清晨,一支奇特的队伍出现在上海火车站。他们高举着《温州晚报》的牌子,但不是记者采访团;他们提着花花绿绿的旅行袋,但也不是旅行团。在以后的无数报道中,我们将记住它响亮的名字——来自温州的第一支“媒体购房团”。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顾名思义,媒体购房团即由媒体组织的购房团体。这样一种有趣的组合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世界传媒界肯定也绝无先例。在此后几年间,正是这彪奇特的队伍在温州全国炒房风暴中大放异彩。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也就不再难。此后不到一个月,第一支温州媒体购房团抵达杭州;同年10月16日,第一支乘飞机的媒体购房团空降上海;北京、南京、重庆、武汉、福州……自此一发不可收。一位著名经济学者曾赞叹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人。如今,有房的地方就会有温州媒体购房团。

  几年间,温州媒体购房团到底组织了多少次,究竟有多大规模?说法不少,数据很乱。对比甄别各方资讯,剔除明显的水分,比较可信的数据是:先后组织购房团的温州媒体主要有《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和《温州商报》三家,其中前两家规模最大也旗鼓相当,各家累计组织购房团120次左右。前期购房团往往一次在100人以上,因组织困难,管理不易,以后单次人数有所下降。最少的仅一二十人,平均约每次50人。前后实际参团总人数累计在6000~8000人次。

  默契的利益链

  没有谁会怀疑,温州媒体购房团异军突起的关键撬动点是诱人的商业利益。

  从某种角度说,作为发起人和直接受益人的媒体亦是企业,追逐商业利益本无可厚非。由此带来的利益蛋糕有多大?未经证实的数据是,以《温州晚报》为例,2003年广告总收入为5600万元,房地产广告近2000万元,其中外地楼盘在该报投放的广告约1500万元。加上其他各家,温州媒体因此收获的外地楼盘年度广告费总额应在3000~5000万元。

  随着媒体购房团的成批“制造”完成,其运行格局日趋纯熟,盈利模式也开始多样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温州媒体购房团主办方与外地房产商直接衔接广告交换不再是唯一的合作选项,一种运行更为复杂也更为有效的多边利益共同体逐步浮出水面。

  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基本运行流程如下:温州媒体与外地某城市的一家发行量大、影响力强的主流媒体就组织温州购房团首先达成合作意向——该城市的这家媒体利用本土优势,与当地房产商广泛沟通并迅速确定若干家合作者名单——温州媒体根据另一城市合作媒体确定的楼盘名单,在温州刊登本次购房团的组团报名广告,招兵买马—本次购房团各项细节准备停当,行程日期明确后,该城市媒体开始推出有关温州购房团即将血洗本市的系列暖场报道,重在营造风雨欲来的气氛,把事情尽可能搞大—温州购房团终于抵达,按确定的楼盘名单依次考察、洽谈—该城市媒体全程追踪报道,消息、分析、评论、现场特写一起上,以某位或某几位神秘团员炒家的骇人故事为点,以无法查证的巨大的成交量为面,以让人紧张得几乎窒息为最佳效果,波澜起伏,环环紧扣—购房团喜气洋洋全胜而归,并留下“下次一定再来”的口信—剧终。这场大戏的制片成本预算是,在达到双方约定成效的前提下,由该城市的若干家房产商分别在两地合作媒体上刊登合约额度范围内的广告。

  多边合作,好处多多。由于各方资源彼此整合,事实上形成了体系完整的温州购房团生产线,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两地媒体的联手产生了此起彼伏的共震效应,响动之大绝非单一温州媒体千里奔袭所可以比拟。实可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作为组织者,媒体无疑是媒体购房团抛头露面的第一主角,房产商似乎成为若隐若现的配角。在这条耐人寻味的利益链上,房产商的角色难道真的只是“掏钱的主儿”这么简单?

  的确,房产商对温州购房团算不上一见钟情,感情是慢慢培养的。一开始,基本上是温州媒体登门推介,苦口婆心、磨破嘴皮,房产商半信半疑,试试而已;此后,随着一波波大小媒体的爆炒,温州购房团迅速走红,价值陡然凸现,几乎成为某地房地产市场或某一楼盘是否值大钱的试金石。这时候,春心萌动、急欲揽美人入怀的不再是温州媒体,而是各地房产商自身了。《温州晚报》一名内部人士回忆说,2004年2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了关于温州炒房团的专题节目,当晚,全国20余城市100多个房地产开发商的电话将报社热线打爆,加上随后几天,累计电话超过200个。心情是殷切的,态度是极度诚恳的,异口同声一句话:热烈欢迎温州炒房团!大批情绪亢奋的房产商干脆从四面八方直奔温州,仿佛60多年前热血知识青年奔赴圣地延安一样。据统计,2004年上半年,温州共举办大小房展会9次,频率之高,任何一座城市都难望其项背。而外地楼盘竟占了这些房展会参展商总数的95%以上。朝思暮想,惦记的就是与温州购房者说上话,沾上边。

  爱,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精于算计的房产商们发现,温州炒房者才真正是抬升楼盘人气的最优秀的概念股。不是说“狼来了”吗?既然狼来了,充分表明本楼盘水草丰美。还有,南方的狼都来了,本地的羊还等什么?再不下手可就迟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促销奇招,而且仅需区区几万元至多数十万元,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笔账实在划得来。甚至有人具体例证称,山东威海的一个楼盘原本销售状况不佳,市民们并未给予多少关注。谁知温州购房团一到,才刚刚开始看房,便随之涌进许多得知消息的当地投资者,并当即下单买房。结果威海人下单金额竟远远超过了温州炒家。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炒房炒房,炒到最后竟然自己都悄悄地被扔进了爆炒的油锅,这肯定是温州购房者始料未及的。角色变了,包括主办方媒体和房产商对他们的口味需求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买不买房,买多少房已经不那么重要——反正是预定,真正下单多少只有天知道;重要的是温州人来了,明白人都应该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就像歌星走穴,台上露个脸摆个姿势,关键是撩拨起的阵阵尖叫必须足够分贝,假唱又有什么关系?

  精心筹划安排之下,温州媒体购房团开始了波澜起伏的全国“巡回演唱会”。这场大戏之所以能在全国所谓“一、二、三、四”级市场数十座大中城市盛况不衰,一方面固然有温州人不断开拓炒房新空间的客观需求,更重要的是,各地无数房地产开发商急切地盼望着他们认为能令本地房产市场由死变活、由冷变暖的“温州秀”。那是一双双让人耳热心跳的焦灼、饥渴的目光。

  温州炒家“撤离”上海滩幕后

  2003年底风传得沸沸扬扬的温州炒家“撤离”上海滩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事件的真相及其间的利益博弈至今闪烁迷离,牵动着无数人的敏感神经。

  我们能查阅到的关于这一事件的最早消息源来自2003年11月17日的上海《青年报》。该报在一篇题为《江浙炒房资金纷纷撤离》的报道中得出了这样的爆炸性结论:“江浙买家曾是上海房产的四大买家之一,但随着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成熟,一些涌入上海的江浙炒房资金纷纷选择撤离,把投资眼光转向了国内另外一些城市,尤其是温州的投资者。”

  消息一出,反响之巨可想而知。随后的几个月间,转载、引用、深度追踪分析,各种媒体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

  无论真假虚实,消息既出震荡不可避免。焦虑不安的情绪在整个上海房地产利益圈无声地弥漫开来,房产商们自然是利益最为直接的一群。到了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他们首先想起了温州人,他们很清楚,败也萧何成也萧何,事情因温州炒家而起,当然还得靠温州炒家摆平。

  机会来了。

  2004年2月21日~23日,温州国际会展中心,“‘时尚之都’温州产权交易中心第五届房产展示交易会”开场。虽然温州购房者与上海房产一向情有独钟、渊源深厚,但上海房地产开发商对这次房展的热情之高还是“让人吓了一跳”:60多家参展,抢占了全部展位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是上海楼盘首次集体移师温州。与此相关的另一道风景线是,满口“阿拉”的大批上海记者纷纷尾随而至,云集游走于房展会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沪上各大媒体首次集体移师温州”之势。没有证据的说法是,其中一些记者受到了上海房产商的力邀和“必要”的安排。随后我们看到了一篇篇精彩纷呈的新闻稿件,热辣劲爆得让人不能不心动—

  “火爆场面使得记者都无法想象。很多温州人拿着上海地图,来到楼盘展位前,只要求售楼代表划出楼盘在上海的位置,觉得合适便二话不说,直接付订金或是签下合同。买楼就像买白菜,看一眼就往筐里装。”

  “记者现场看到,展会在上周六上午9点正式开始,在短短1个小时内,位于上海澳门路的圣骊澳门苑已经预订了50套,均价在8800元/平方米。另外,中远行家等楼盘也已纷纷售罄。许多开发商见形势大好,甚至将仅剩的几套房子收回,以待价位再次提升后出手。”

  ……

  据最后公布的数字,3天展会,10万人次参观,总成交14.6亿元计2394套(虽然其中大多为不便细说的预售),上海楼盘约瓜分了成交量的6成。

  事实上,实际成交多少又有什么紧要的?关键是大家都看到了如此火爆的场面,重要的是传播了不容置疑的结论:谁说温州炒家正在撤离上海?谁说上海楼市快到头了?请看热情四溢的温州人!

  温州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因自己而起的莫名“谣言”不攻自破。但他们显然没有资格出任这场“温州秀”的导演。

  可怜的温州人!

  重庆大会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温州炒家‘撤离’上海滩”的传闻何尝不是如此?对上海房产商这决不是好消息,但对外地城市房产商又意味着什么?可以由此产生的联想是极为丰富的:数十亿上百亿元的温州炒房资金“撤离”上海滩后会去哪里?这无疑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悬念,解读的价值巨大。

  千里之外的重庆媒体和房产商们显然嗅出了资本的异香,他们决定抢先开发这一富矿。

  以下关于惊心动魂的“重庆大会战”的实况叙述来源于《重庆晨报》。根据我们的不完全查阅,2月18日至30日,该报的“晨报地产”版对这场由自己参与发起的炒房大会战共刊发消息、特写、综述、评论10余篇,洋洋万言极尽煽情。在此,我们的转述尽可能尊重报道的本来面貌,以期原汁原味—

  大会战的发端依然是那场万众瞩目的“时尚之都”温州产权交易中心第五届房产展示交易会。2003年,温州炒家的试探性投资,令重庆房产商芳心暗许,秋波频传。一时间,重庆楼盘走出去投怀入抱已悄然成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重庆晨报》“晨报地产”和重庆“大众购房者·开发商俱乐部”经多方努力,终于作为重庆地区唯一由温州第五届房交会主办单位授权全面负责参展事宜联系的组织机构,争取到12张入场券,扮演了牵线搭桥的楼市“红娘”角色。重庆房产开发商自然是报名踊跃,出发前他们铆足了劲:此行一定要俘虏温州人的心。

  一边是渴望升值的温州购房资本,一边是饱含投资价值的重庆楼市,它们的相逢果然擦出了激情的火花。21日展会开始,一大批温州炒家立即和心仪的重庆参展楼盘捉对厮杀,场面蔚为壮观。

  3天的风卷残云,秀外惠中的重庆楼盘令眼高于顶的温州炒家意犹未尽。面对登门叫阵的10余家重庆楼盘的强大攻势,财大气粗的温州军团发出了“打到重庆去”的巨吼。应广大温州炒家和重庆开发商的强烈要求,备受感动的《重庆晨报》“晨报地产”和在温州当地颇具影响的《温州商报》一拍即合,决定强强联手,共同促成温州购房团的重庆之旅。他们一方面对求战心切的温州炒家定额限制、竞争上岗;一方面对积极应战的重庆楼盘严格甄选、宁缺勿滥。最后筛定30名实力雄厚、志在必得的温州豪客集结成军,星夜起程对重庆楼盘进行“大扫荡”。

  25日,温州炒家抵达的前一天,《重庆晨报》以粗黑字体刷出了《温州军团明日反攻重庆》的巨幅标题。此次被称作是两地媒体和房产商首次联动的重庆楼市大会战吹响了总攻的嘹亮号角。

  隆隆枪炮声中,“神话”真的就诞生了。

  26日至29日,温州购房团在重庆楼市引发了强劲的“冲击波”,创下了一大销售奇迹,截至29日下午,该团下单的意向金额已近3000余万元。班师回营前,《重庆晨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温州购房团成员,他们均表示,此次仅为“试水”,更大规模的进攻随后将全面展开,并希望能尽快组团再次前来。

  当地人士兴奋地分析认为,能被精明的温州购房团相中,本身显示出重庆楼市的魅力所在,也给尚未充分认识到楼市巨大价值潜力的重庆人好好上了一课。“温州购房团每到一地,无不带动当地的购房热潮,这样的效应同样会在重庆楼市再现。”

  大会战硝烟渐散,“杀敌”遍地,“战利品”无数。剧终前打出的字幕似曾相似:《重庆晨报》最后报道称,3月中旬的重庆房产春展会期间,本报将组织第二批温州购房团来渝“扫房”。届时,购房团成员达70人之多,估计其购买力将是首批购房团的3倍左右。同时,征集参加下一轮迎战温州购房团搜楼行动的楼盘报名活动自即日开始。报名热线:639074××。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利益蛋糕究竟有多大?恐怕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在这场规模空前的财富盛宴中,我们分明再一次目睹了权力资本的暗潮汹涌。从某种意义上说,温州炒房团仅仅是随风飞扬的小小道具罢了。

  今天,没有人会怀疑或阻挡得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前行。然而,匆匆前行间所发生的公共准则的闪失与以其他社会阶层利益的损害为代价的“道德风险”,将可能成为中国未来改革最危险的情形。-

  (本文作者关于温州炒房团的专著《真实的“谎言”—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温州炒房团真相》一书即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刊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南风窗》同意任何报刊及网站不得转载,本刊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如需转载,请与南风窗联系。

温州炒房团真相相关报道:

温州炒房团真相:一场合谋的财富游戏

上篇:破解“炒房团”四大谜


《南风窗》系列报道:

李显龙访台内幕揭密

止戈惟武——解放军频频军演说明什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炒房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