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经济软着陆可能实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09:18 中国经济时报 | |||||||||
记者单羽青北京报道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8月4日指出,由于面对宏观经济新形势,政府政策调整得比较及时,企业也已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加之5月份的经济指标说明政策已经开始起作用,因此,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可能实现。 在万事达卡亚太区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新闻发布会上,樊纲做了题为“新一轮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趋势”的主题发言。
他认为,能源瓶颈与资源瓶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提高和消费价格指数提高是经济过热的三项明显指标。中国经济再次进入高涨期,GDP波动主要取决于投资的波动,收入差距加大后,消费则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因素。尽管贸易顺差累积已达10亿美元,但净出口却在下降。投资出现高增长的原因有四:周期性因素,多年投资不振,企业开始更新设备;加入WTO后外资大幅度增长,并带动国内配套企业的投资增长;民营企业投资环境的改善与投资的增长;城市化成为正式的发展战略后,各地城市发展与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而信贷增长的原因,在程度上是因为经济高涨期人们信心提高,导致“好项目”增多,从而引起信贷的增长,而不是相反;此外,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政府卖地后,企业以土地为抵押,从银行贷款,是信贷增长的部分原因。 樊纲表示,目前中国的经济波动表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在全球存在过剩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不会很高。但经济过热、投资过热仍可以形成大量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很快引起新一轮的通货紧缩。 谈到已采取的宏观政策是否有效,樊纲提醒人们注意调控中悄然采取的财政政策。他说,今年以来,国债投资和政府支出已经大量减少,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21%,支出仅增长11%,不仅有3000亿元的财政盈余,而且大幅降低了国债资金的使用。货币政策的应用则表现为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和准备金利率。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土地是一个“宏观变量”,因此,此次调控还重点控制了土地使用的增长。 樊纲说,目前,对于中国经济前景有两种可能的预期。好的预期是,及时采取防过热措施,中国经济在今后5年持续保持8-9%的增长;坏的预期则是,没有采取措施,过热发生,2005年中国陷入新一轮通货紧缩,增长率下降到7%。他个人是比较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可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