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凸显改革迫切性 投资热消费凉须校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07:22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陈二厚 据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今年上半年,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多项调控措施。实现全年经济软着陆的
一、“投资热、消费凉”,亟须加以校正 投资增幅一度居高不下,是本轮经济局部过热的主要“发动者”。和投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市场一直显得增长乏力。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消费率仅为55.4%,是1978年以来25年里最低的水平。 “投资热、消费凉”的背后,反映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凸显出经济总量和结构的矛盾。 结构失衡的矛盾需要以改革为动力加以校正。从目前看,改革正围绕几方面着力推进: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村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各项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充分发掘9亿农民的消费潜力;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创造新增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同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只有把改革发展、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增加人民收入提高消费倾向,才能切实拉动社会消费,靠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二、“局部过热”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体制问题 本轮经济局部过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上存在越位和错位。大量的“形象工程”为投资热推波助澜。 规范和转变政府职能,采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约束其投资冲动,一直是本轮调控的重要着力点。4月28日江苏“铁本事件”被严查;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对所有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清理,重点是钢铁、电解铝、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物流园区等项目,同时清理对投资项目的贷款,整顿土地市场。 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其次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完善中央财政支付制度;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行为;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将大部分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明确投资风险责任,加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和市场引导投资的作用,严格限制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项目法人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三、改革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的背后,是投资规模的拉动,同时也是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然。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GDP不到世界的5%,但煤炭消耗量约占世界的30%,电力消耗量约占世界的13%,钢材消耗量约占世界的25%。 专家指出,面对我国的资源国情,要想从根本上缓解煤电油运等资源的瓶颈制约,改革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围绕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核算体系,建立一套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科学考核体系;以税收、贴息、补贴等经济政策约束企业能耗、支持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同时推进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