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市场化”之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 17:5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朱江 北京报道 对于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来说,此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刚刚颁发《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似乎并不是一件令人十分欣慰的事情。 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是目前国内成立最早的也是惟一两家企业年金专业管理机构
而《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已经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办法》除了对企业年金管理的受托人、投资管理人以及托管人的资格做了详细规定外,其主要基点就是今后企业年金的管理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和市场化的轨道之中。 而恰恰是在市场化方面,老牌的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遭到了来自于监管部门的质疑。 监管部门的疑问 7月24日-26日,北京友谊宾馆。 400多名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的机构人员汇集于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第一次企业年金规范管理培训班在这里如期举行。 此前,关于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已经屡见不鲜。但这次有所不同的是,除了相关中介机构外,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央行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监管机构均派人到场。 劳动和保障部有关领导在会上一再重申:“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唯一举办的企业年金培训班,社会上其它企业年金培训班、研讨会都不是正规的,不具有权威性,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无关。” 据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司司长孙健勇在会议发言中,着重强调了企业年金管理的市场化问题,而就目前而言,当务之急是打破部分地方在企业年金管理中既有的垄断行为。 孙健勇指出,目前在实际年金管理中,部分地方通行的做法是,以政府的名义发文,要求本地企业将企业年金到指定机构办理管理事宜,这显然与《办法》精神背道而驰。 一位参会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此次会议上,有来自深圳的学员提问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垄断当地企业年金业务,集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于一身,明显与《办法》相违背。 孙健勇指出,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在运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地方垄断行为和政府行为,与市场化运作相去甚远,当然是违反市场化运作原则的。这种情况是历史上形成的,《办法》出台之后,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孙健勇在会上透露,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对于到中心办理企业年金管理的企业,实行5%享受税前列支,而其他企业则不享受这项优惠政策。据悉,在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文件中,关于企业年金的优惠政策的比例为4%。 参加会议的人士告诉记者,孙健勇的讲话信号作用十分明显,在《办法》开始实施后的前一段时期,打破地方垄断行为,将是监管部门的主要任务。 成立已达8年之久的深圳企业年金中心,在企业年金市场的春天已然到来之际,却不经意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市场化之辩 7月20日,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的一位高层领导接受了本报的采访。 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也获悉了孙健勇司长的讲话。他认为,这个讲话以及5月1日开始实施的《办法》对该中心未来的运作肯定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到什么程度,目前还很难断定。 对于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曾经下文指定企业到该中心办理企业年金的说法,这位负责人给予了否认。“我们从来没有下文,要求企业必须到我们这里办理。” 按照他的说法,在深圳市刚开始试行养老保险基金的时候,由原深圳市体改委进行试点,深圳市政府以“180号文”要求企业,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时,到深圳市社会保险管理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的前身)进行备案。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总量约为300亿元左右,未来三年内每年将增长1000亿元,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万亿元,具有合格机构进行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 而在7月24日的研讨会上,如何实现企业年金管理规范和市场化运行,也是与会各方面人士重点讨论的话题。 “我们也是市场化主体之一,也一直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营。”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说道。他指出,深圳企业年金中心在投资策略的制订方面,在选择委托人方面,均是以市场化原则来进行操作。 但这位人士也对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表示了自己的疑义。他认为,企业年金的第一目标是建立社会保障的第二支柱体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市场化并不是目标,而是一种途径。 “我们深圳一开始就是实行的市场化,但结果怎么样呢,一个个烂摊子,还不是我们去收拾。现在基本规范了,规模也大了,我们自己却遭遇了市场化的难题,真是难以理解。”这位人士对记者说道。 按照该负责人的说法,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作为政府主导的机构,没有利益驱动,没有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负担,这才是保证能够做到分散投资,在弱市里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 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虽然有多年运作的经验,然而《办法》出台之后,按规定却不能成为企业年金的合法主体,未来命运难以预料。 悬疑待解 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能走多远,如何走,因此值得关注。 据深圳企业年金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截止到现在,中心已经接纳委托企业800家,受托资金达到了13亿元。 众人关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深圳企业年金中心是否还能继续开展业务,另一个是深圳企业年金中心手中托管的13个亿如何处理。 据悉,在这次会议上,孙健勇指出:《办法》是企业年金基金市场的游戏规则,监管部门只能当规则的制订者和裁判员,不能当运动员。因此,深圳企业年金中未来也要重新申请资格,转为正规的企业年金受托机构,按照《办法》的精神进行运作,中心必须与行政职能脱钩,成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一员。 如此一来,意味着有关部门必须向深圳企业年金中心注入巨额资金,让其与社保部门脱钩而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且不说能否做到,即使做到了,失去垄断地位的深圳企业年金中心,几乎是不可能与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竞争的。 对此,深圳年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深圳年金管理中心为独立的法人单位,事业单位都可以参与市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他接着指出,深圳年金管理中心自成立以来,本着高度安全、适度收益的投资理念和专业投资、专业托管的投资模式,从来没有出现亏损,取得了企业的信任,“事实可以说明一切”。 他认为,在已经实施的《办法》中,对税收和保本这两个最重要的操作细节并没有规定,而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政府主导的企业来参与,要不然亏了谁管? 孙健勇在此次会议还讲到了深圳年金管理中心托管资金或者通过集体转托给有资格的机构。 这是否意味着深圳年金管理中心的命运可能就此终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