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10大经济关键问题百位经济学者舆论大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 11:06 中国经营报

  作者:韩晓静

  编者按

  伴随着政府、企业甚至普通百姓不同程度地心跳加快,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大半年。这段日子,也可以说是中国的经济学家重新审视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针对影响中国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经济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重点,本报特在百名经济学者群体中进行了一次舆论调查,以飨读者,让我们共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

  在调查问卷提供的选择之外,一些专家还补充了独家观点。由于版面所限,只能选取一小部分摘录如下。在此,向所有支持本次调查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关于GDP

  未来较长时间内,至少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为10%左右。——张立群

   全国统计数据与各地数据背离过大,如果GDP统计是真实的,它依然是经济总体的晴雨表,但不是考核政府政绩的数据表。——张寅

  关于宏观调控

  民营企业的投资受到了不应有的压制。——所幸高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张文魁

  关于CPI

  目前缺乏足够可靠、透明、清晰的物价指标。——巴曙松

  理想状态是通货膨胀为接近于零的正数。——茅于轼

  物价的高低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看物价上涨是否有持续性,是否是核心通涨在持续上涨。如果是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以调节需求为主要作用方向的宏观调控对控制物价没有作用。——祝宝良

  近三年来,我国的CPI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已经背离,所以有必要将它们并列起来考虑,侧重于任何一个指标,均不全面。——高辉清

  物价的一次性上涨不足为惧(比如某年突然上涨了20%,以后却不在上涨),物价的连续上涨也不足为惧(比如每年5%的速度),惟一让人担心的是物价的加速上升。——覃东海

  关于加息

  加息不能降低企业的资金需求,因为许多企业所需求的是附加资金需求,没有这部分附加资金,所有的既往投入均可能变成为沉淀成本,无法收回。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附加资金成本高一点,也得搞到。这也是各地民间资金利率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冯兴元

  加息对消费会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很小,目前加强银行的窗口指导是必要的。——林毅夫

  在目前中国政府仍在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是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投资者对利息的成本约束软化,因此,加息对于投资的抑制作用非常有限。——何映昆

  关于重工业化

  衡量我国的重工业化不能与发达国家采取同样的标准,不能用人均钢材消费、人均汽车拥有量等指标来衡量,而是应该用反映生活水平满意程度的指标来衡量。——伞锋

  关于贫富差距

  全球范围内都缺乏调节收入差距扩大的有效手段,关键还是要保持获利机会的相对公平;香港的收入差距够大的了,但是香港的公众能够接受,主要还是因为市场机会比较平等。——巴曙松

  个人所得税之所以难以全面实施并非税种本身的过错,而是其他配套的措施跟不上。减少贫富差距需要公共财政体系的调整。——何帆

  要按比较优势多发展能够给只有劳动力的穷人多创造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最终缩小贫富差距。——林毅夫

  传统国有企业的遗老遗少太多了,先下岗买断工龄再说。——张承耀

  不能杀富,只能济贫。——张文魁

  税收是纠正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但也不必在现有制度之外再征收特别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应该逐步加大。——从长远看靠教育是对的,但是要有当前可用的政策,比如贷款。——茅于轼

  关于投资与消费

  至少未来10年内,高积累率、高投资率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常态现象。——徐宏源

  中国经济总量格局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未来的周期性回落不是结束于过热,而是过剩。——张立群

  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最大的问题在于:价格不能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完全传导,在现在这种总体供给过剩的经济形势下,下游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而产品价格不能提升,效益下降,很可能造成银行贷款不良资产进一步累计的源泉。——覃东海

  当前的投资、消费计算可能有问题。如果把当前的商品住宅计为消费而不是投资,眼前的图景可能就会改变。日用商品消费平缓是无疑的。——袁钢明

  关于能源

  中国的能源危机不会引发大的技术创新,与能源危机后日本的情况不一样。第一,中国的能源在国内有一定的自给率,并且还有煤炭这种可供替代的能源;第二,现在不是冷战时期,没有受到能源封锁,还可以通过贸易途径进口;第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更加注重短期行为。——伞锋

  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可能会引发世界范围的技术创新,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张斌

  关于土地

  土地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应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推向市场,明晰产权。——李佐军

  土地短缺与政府短缺的结合造就了时代的败家子。——张承耀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是中国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独特特征。土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都是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张卫星

  土地问题用经济化方式解决是解决三农遗留问题的一次历史性机会。——张寅

  关于今后工作的重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能双紧缩,否则将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在目前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背景下,中央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维持社会有效需求的平稳增长。——徐宏源

  回归参数调控和市场化改革。——赵晓

  提防金融体系金融风暴的发生,对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金融风暴,应该建立预案机制,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社会各个层面都应该来积极应对。——但遗憾的是现在还是一个几乎完全的空白。——张卫星

  应主要采用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手段。货币量、贷款增长取15%~20%中间偏高一些,约18%左右。放弃行政控制措施,用提高利息来调节有点过热的需求。——袁钢明

  经济工作的重点应当不在经济发展本身,而在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高辉清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问题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