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万元修建自来水工程打水漂 水管滴水不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1日 09:30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刘芳 本报西宁7月30日电 花500多万元修建的自来水工程完工了,却让农民还是用骡马驮山泉水生活。这个便民工程,已经让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山乡的农民们失望了两年,不知何时才能看到
通过国家拨款和农民自筹的方式筹资542.23万元,两年前,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位于大通县西北部脑山地区的西山乡架设了自来水。这项投资巨大的为民工程可以惠及大通县的生地、西山岔、马场、多兰、西山、东山等10个行政村,世居在这里的脑山地区的农民本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吃水难的苦日子,但是自来水管道建成以后,有近一半的村子每到枯水季节,自来水管不流一滴水,还有一些村子,一年四季根本就见不到自来水。吃不上水的村民只好用骡马山上山下驮山泉水,以这种古老的方式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 这十个村子包括西山乡的八个村和青山乡聂家沟、佐士图两个村,有1877户人家,9048人。 大通县是青海省会西宁市的水源供给地之一,7月属丰水季节,记者在西山乡官巴村看到,这里的居民家里,自来水管中流不出一点水,很多人家还是肩挑手提,家里准备了几个大水缸。 由于地处脑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多数群众多年以来要到几百米甚至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担水、驮水。2001年8月1日,西山人畜饮水工程由大通县水电局(现更名为水务局)负责设计施工,引取西山乡生地行政村以北7.2公里的祁汉沟河水和4处泉水作为水源,河水枯水期流量为188.6公升/秒,4处泉水枯水期流量为2.5公升/秒。按照设计流量7.2公升/秒的要求,自来水完全可以满足这10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总投资542.23万,其中材料投资390.7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等折合人民币151.52万元。 2001年11月6日,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但从此以后,山沟里就纷争不断。产生纠纷的原因是一到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的枯水季节,西山乡的东山、官巴等近一半村子就开始断水,即使在丰水季节,像官巴这样的村子自来水管也没有流过水,一些村民开始乱调分水阀门。记者在官巴村的一个自然村采访时了解到,村里只有一处有防护措施的山泉水,每天早上6时至8时锁山泉的门只开两个小时,全村人一年四季仍然要排队担水。为了能先担到水,多担几趟水,这个自然村的村民在清晨五、六点的时候叫醒家里的小孩,提前赶去排队,等大人们赶到后,孩子们才去上学。为了抢水,村民之间时常发生争执和纠纷。 西山村村民顾焕炳说,每年枯水季节,村里惟一一眼山泉前便排起长队,多的时候排队的有3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10多人。由于泉水很小,为了担一担水,村民有时候排队要排两三个小时。在这里来排队等水的还有深山里的东山、多兰等几个村子的村民,他们一般用骡马驮着大桶来,走一两公里山路,往家驮一次水要半天时间。驮水成了这些本已经架设自来水管的家庭日常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入资金和劳动力投资巨大的饮水工程,为什么不能解决9000多人和2.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采访了大通县水务局水管站副站长徐兰,她是当时该项饮水工程施工的主要负责人。徐兰说,这项工程引水距离长,两条引水线分别为14、16公里,山下又有26个分水口,给各村子的蓄水池供水,再进管入户。按照当时的设计流量7.2公升/秒,每天可以正常供水600多吨。工程在完工验收时能够正常供水,后来由于经常有村民人为调节分水阀门,造成供水不均,主管道压力发生了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通县水务局在西山乡专门成立了西山水管站,并再次投资15万元给大部分检查井都安装了带锁的井盖,以防止人为对分水阀的破坏。 徐兰提到,西山人畜饮水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第1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4个泉眼有3个先后逐渐干枯,形成了不能正常供水的局面。据记者了解,在当时的工程设计中,并没有相关地质、水文等权威部门的论证报告,设计人员只询问了一些当地常在泉水附近放牧的长者,结果被告知一年四季都有泉水流出,水流稳定,这便成了西山人畜饮水工程主选择主水源的主要“科学依据”。在此后不久,设计的盲目性就让大通县水务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又投入十多万元修建堵水坝,将河水改为供水源的主水源。河水的流量随季节变化很大,加之对分水井阀门的管理不到位,很多村民家的自来水管便成了“摆设”。 在大通县水务局,记者见到一份西山乡人畜饮水工程的竣工报告。这份验收报告称:“通过试运行,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可以进行竣工验收向管理单位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在这份报告中,也提出来了一些工程的遗留问题,如对检查井的管理、维修等。实际上,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在工程交付使用前就已经凸显出来了,那么,这样一个投资巨大又不“解渴”,群众反映强烈的自来水工程,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呢? 在青海省水利厅农村牧区水利水保处,记者采访了处长俞永科。他告诉记者,一项工程的审批手续是:一般来说,工程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可以直接由基层计委来审批;凡涉及100万元以上的工程,其可行性研究报告都要报省计委批复,像西山乡这样的工程,应该是由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青海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很广泛,包括水源大小、水质好坏、主管道大小以及水压等等,还要本着控制预算的原则审查投资经费的预算。技术把关由水利部门承担。 他说,设计单位在检查水源大小时,检测方法一般是用“三角堰公式”的测量,但省水利厅在审查时一般不会再行测量,因为作为全省的水利主管部门,不可能有时间和人手跑遍全省各个工程点去重复测量。 对于记者所反映的大通县西山乡所存在的问题,俞处长当即打电话给当地水务部门,要求其马上调查,尽快拿出结果。 记者又询问了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察局有关人员,他们认为,尽管近年来西山乡所处的北川河流域由于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水量大为减少,但不可能影响群众的吃水问题,水资源短缺也不会在短期内显露出来,只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显现。 今天,记者从俞处长处了解到,大通县水务局已拿出初步调查结果,最大原因是由于水源地水量变小,加之管理不善所致。 而青海省政府法制监督办公室有关人员则认为,这是一起部门和地方投资利益驱动下的老投资体制造成的投资失误,在四个关键环节上没有把好关:第一,在水资源量的审批上不准确,基础管理不过关,历年水文资料的准确性不够;第二是可研性报告居然成了可骗性报告,报告的切实可行性值得怀疑;第三是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有关部门没有把好初步设计这道关,没有对前期的工作包括可研报告、基础资料进行复查;第四,这个项目没有经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使这个项目失去了最后一个补正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