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指望迅速走向平衡 中性财政政策如何破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7:27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王尧 实习生 刘星 臧青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中性财政政策的提出,只是财政部长发出的一个信号。”今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说:“目前还没有写入官方文件,预计将在下半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
“中性财政政策”,是财政部长金人庆于今年5月27日在上海世界扶贫大会上提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说:“当时,财政部长是在媒体的一再发问下谈到的。这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意味着中国的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 这是中国自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首次提出“中性财政政策”。高培勇解释说,中性财政政策本义为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从中国的现实情况,“中性”指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影响。2004年中国的财政赤字预算为3198亿元,与2003年持平,这意味着财政压力依然很大。 今天,高培勇,这位被称为政府智囊的学者,在民间“中国经济政策研讨会”上,就中性财政政策当前如何破冰,提出了5个“方略”。 第一,财政政策应该在支持重大改革举措中追求中性。因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举措,在于改革到位和体制的完善。而加快体制转换步伐,就要铲除各种行政手段借宏观调控“复归”的土壤。 第二,中性财政政策,要求控制和压缩财政支出的规模。这个目前的当然之举,是在支出总量控制下的结构性调整。 高培勇建议,不同的支出类型需要区别对待。比如,基本建设支出要减少,公共事业支出要增加;行政经费支出要减少,教科文卫支出要增加等。 第三,尽快启动税改,是财政政策转向中性后该做的事。 他建议,目前我国正处于税收增长的颠峰时期,这是启动新一轮税收改革的最佳时机。 第四,财政政策一直在宏观调控中唱主角。现实的选择是,中性的财政政策要甘当配角,让位于货币政策。 第五,在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中,加强税收征管也是该做的事。这位学者认为,加强税收的征管,与中性财政政策的目标一致。他透露,1994年,我国税收的实际征收率只有50%多,现在,这个数字是70%。 他认为,中性财政政策标志着一个转向:由一心瞄准扩张、全力追求扩张,转到适当减少扩张,逐步逼进中性。“这是一个破冰而出的渐进过程,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走向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