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帽子企业的救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0:51 法人 | |||||||||
- 文/本刊记者 谢良兵 摄/徐安 上世纪80年代,私营经济在中国难以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于是,诞生了一批“红帽子”企业。根据全国统战部和工商联、私营经济研究会联合进行的“第四次私营企业”调查显示,全国有1/4以上的企业戴过“红帽子”。而这个比例在沿海一些民(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更是高达95%以上。
1997年中共十五大之后,民(私)企重新明晰产权的“脱帽”行动蔚然成风。也正是从这场“脱帽”行动开始,“红帽子”企业的固有隐患逐步显现出来,产权纠纷层出不穷,迄今未有解救之“正途”。 《法人》近日在广东佛山的实地调查中发现,这些“脱帽”纠纷背后隐藏的是各主体之间的利益之争。尽管2004年春天的私产保护入宪,给众多戴着“红帽子”的民(私)营业主带来了福音,但这仅仅只是解决了“红帽子”企业的一小部分问题,而“红帽子”企业的原罪问题,却始终游离在“脱帽”纠纷之外。 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红帽子”企业难以成功“脱帽”?“红帽子”企业是不是一种变了味的“官商勾结”?如何认清“红帽子”企业的功与过、罪与罚?如何救赎“红帽子”企业?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的民(私)营经济才能安全前行。 |